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73年,87岁特工临终前送总理1张纸条,周总理看到14个字潸然泪下

日期: 2024-12-16
浏览次数: 5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0月5日

前言

1966年冬,北京。

雪花在寒冷的空气中漫天飞舞,这些或大或小的精灵,形状不同,下降的速度也不同,有些雪花好像特别眷恋风,很久才缓缓地落在地上。

在一个小胡同里,有一对老人在门口踮着脚向着路口的方向望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急切,好像在等待一位重要人物的到来。

半个小时过后,妻子朱端绶对丈夫熊瑾玎说:“回去吧,周总理那么忙,一定是有事耽搁了,或者因事情拖住来不了了。”

“不会的,总理一向言出必行,他答应来给我祝寿就一定会来,你回去把饭菜热热,我再等一会。”熊瑾玎老人望着路口的方向。

73年,87岁特工临终前送总理1张纸条,周总理看到14个字潸然泪下

晚上七点多,两个身影出现在了路口,熊瑾玎赶紧向屋里喊道:“端绶快出来,总理来了。”

夫妻二人把周总理和他的卫士长迎进屋,周总理一边走一边说:“不好意思,因工作耽误了时间,让你们久等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是夫妻二人余生中经常回忆的场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共进晚餐,一起喝着花雕酒,一起回忆着曾经惊心动魄的往事······

7年后,当熊瑾玎临终之际,已经确诊癌症的周总理拖着病体前来看望熊瑾玎,两位老战友相视无言。

分别的时候,熊老把一张纸条交到周总理手中,周总理看到上面的14个字后沉思良久,转身后潸然泪下······

01

1886年,熊瑾玎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医生世家。

熊瑾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和其他孩子的不同。他常常把药材送给没钱买药的百姓,见到因伤病疼痛流泪的穷人时,他会蹲在地上哭泣,然后哀求爸爸:“爸爸,您要救救他们。”

在父母的栽培下,熊瑾玎每天在书海里遨游,10岁的时候他进入私塾,接受传统的旧式教育。

20岁时,熊瑾玎进入徐特立等人开办的师范速成班。也就是在这里,他的思想受到《新青年》的影响,发生了改变——他本就有一颗济世救人的心,加上新文化的熏陶,他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了一条救国救民的路。

1918年,熊瑾玎在新民学会结识了毛主席和何叔衡等人。这是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他们饭都吃不饱,心中却装着国家和民族。

73年,87岁特工临终前送总理1张纸条,周总理看到14个字潸然泪下

一天,毛主席和大家讨论如何能让新民学会发展壮大,如何能有更多的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时,其他人面面相觑,拿不出一个好主意。

熊瑾玎略加思索后,说道:“想办事,就要有钱,想要有钱,就要创办实体经济。”

众人听后,都觉得熊瑾玎说得有道理,并推荐他担任新民学会的管家。

正是从此时开始,熊瑾玎的一生都和金钱有着密切地接触,后来,他通过自己的运筹帷幄,给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大量的经费。

1921年夏,毛主席、何叔衡从长沙乘船去上海参加党的“一大”,熊瑾玎把自己经营企业赚到的2万大洋送给他们当活动经费。

那个年代,2万大洋是一笔巨款。毛主席拿着这些钱,看着熊瑾玎,脸上流露出感激与敬佩之情。

02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熊瑾玎秘密前往武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加入共产党以后,熊瑾玎见到的第一个领导就是周恩来。

周恩来对熊瑾玎在长沙的工作早有耳闻,同时也对他的经营企业的能力以及他在商场上的八面玲珑很是看好。

两人见面后,周恩来和熊瑾玎进行了一次长谈,两人从生活聊到工作,又从工作聊到信仰。

当聊天结束后,周恩来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握着熊瑾玎的手说:“欢迎你加入我们。以后我们并肩作战,一起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能得到周恩来的认可,熊瑾玎的眼中闪着泪花说道:“我听从组织安排,全力以赴做好分内工作。”

1928年,熊瑾玎被党组织派往上海担任党中央的会计,负责建立中央政治局开会办公的秘密机关和中央同各地党组织通信联络的地址。

接受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后,熊瑾玎进行了缜密的计划。很快,他以商人的身份在上海找到一个三层房子,三楼供中央政治局开会用,二楼给前来接头的地下党员用,一楼挂上“福兴”商号的招牌用来做生意掩人耳目。

73年,87岁特工临终前送总理1张纸条,周总理看到14个字潸然泪下

熊瑾玎

从1928年4月一直到1933年7月,这个供中央政治局开会办公的“商号”,保持了三年多的时间。

经常来这里开会的有李立三、周恩来、邓小平等二三十位同志。因为有熊瑾玎里外打点,这个党中央秘密机关,在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中始终没有被敌人发现。

对于苏区送来的黄金、首饰等实物经费,熊瑾玎就通过自己和国民党高官的私人关系,把它们通过安全的渠道换成法币,然后再送回党组织。

熊瑾玎在保证“商号”安全经营的同时,为了能给党中央筹集到更多的经费,还开办了三个酒店和一个钱庄。酒店和钱庄的所有盈利,全部送到党中央使用。

如今,我们在重新叙述熊瑾玎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时,可以轻描淡写地叙述,但是,他在那段艰难岁月里,为了党组织相关部门能正常运转,每天都犹如在刀尖上行走。

03

1933年4月8日,天空中电闪雷鸣之后,顷刻之间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熊瑾玎为了安全起见,冒着大雨到法租界给贺龙的家属送生活费,没想到被叛徒出卖,熊瑾玎在大雨中被特务逮捕。

特务为了能让熊瑾玎开口,对熊瑾玎用上了多种酷刑,但是,无论特务们用何种招数,熊瑾玎都缄口不言。

丧尽天良的特务为了撬开熊瑾玎的嘴,把熊瑾玎关在一个坐不直、伸不开腿的笼子里一个多月之久,他们以为这样做,就可以瓦解熊瑾玎的心理和精神防线,但是,他们想错了。

熊瑾玎始终没有透露任何关于党组织的信息,他从始至终都表现出了一个对党和革命无限忠诚的革命家的气节。

73年,87岁特工临终前送总理1张纸条,周总理看到14个字潸然泪下

1937年抗战爆发后,通过宋庆龄、章士钊等人作保,熊瑾玎被释放出狱。

4年的牢狱生活,导致熊瑾玎的身体伤痕累累,周恩来再次见到他的时候,双手扶着他的胳膊,不禁湿了眼眶:“瑾玎同志,你受苦了。”

什么是革命者?熊瑾玎这样坚强如钢铁的战士才是真正的革命者。出狱后,他马上要求组织给他分配任务——他要工作,他要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周恩来的强烈要求下,熊瑾玎休息了半年时间,之后受周恩来的委派出任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总经理。

在重庆国民党统治区,要筹集经费和物资十分困难,国民党当局停发了八路军经费,并视《新华日报》为洪水猛兽,处处横加迫害摧残。

9年里,熊瑾玎凭借着自己超强的企业经营手段,硬是在国民党的迫害摧残下让《新华日报》活了下来,并且通过经营企业为中共中央南方局筹措了大量经费。

十几年里,熊瑾玎送到党中央的钱款不可胜数,然而他和自己的家人,却始终过着贫穷的日子。

73年,87岁特工临终前送总理1张纸条,周总理看到14个字潸然泪下

左一熊瑾玎

有一次,他刚出生不久的女儿突然发高烧抽筋,当熊瑾玎把孩子抱到医院后,医生开口就要十块大洋才肯接诊。

作为党组织的理财主任,经他之手的钱,何止成千上万个十块大洋,但是,熊瑾玎考虑到那是党的经费,不能随便用,就抱着女儿回到了家中。

结果,孩子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周恩来身边的助手很多,但是,能让他钦佩、器重的却屈指可数,熊瑾玎是其中一个。

新中国成立以后,熊瑾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第一、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等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直到离休。

04

1966年,周总理得知熊瑾玎要过80大寿,就早早地和他约定前来祝寿。因为工作繁忙,晚上快到八点的时候,周总理才匆匆赶到。

那一晚,熊老和周总理聊到了很晚,聊到往事的惊心动魄时,周总理就和熊老喝上一杯。

7年后的1973年,熊瑾玎病重,周总理马上指示医院要尽全力抢救,然而,熊老的身体因年轻时过度劳累,现在已经无力回天了。

1月下旬,75岁的周总理因身患癌症非常虚弱,他在卫士长的陪同下来到医院看望熊老。两位老战友再次相见,一个将不久于人世,另一个身患癌症却一边忍受身体的剧痛一边为国家奔波,那一刻,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没有言语,只是相互深情地看着对方。

分别之际,熊老把一张妻子代他写的纸条放在了周总理的手里,周总理打开后看到14个字:叹我已辞欢乐地,祝君常保斗争身。

这是怎样的信仰,能让一个人在生命的临终之际,依然想着为国家和民族奋斗。

周总理看着纸条上面的字沉思良久,然后,眼含泪花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病房······

尾声

1973年1月24日,熊瑾玎病逝。

周总理曾这样评价熊瑾玎:“在内战时期,熊瑾玎担任中央最机密的机关工作,出生入死,贡献甚大,最可信赖。”

熊瑾玎的一生是辉煌而耀眼的,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正是因为有他的倾尽全力、不计个人生死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毫无疑问,熊瑾玎就是这样的人。

如今,熊老已经离开这个世界50年了,但他那种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他那种至死不渝的奉献精神,将永远地留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最精彩的注脚!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2 - 05
来源:百度百科赵公武(1900—1953),原名赵世清,字懋森,广东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率部参与长城抗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毕业。历任第2师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第40师副师长兼参谋长、40师代师长,第2师师长、25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52军军长、东北“剿总”第3绥靖区司令官兼安东警备司令、安东省政府代理主席兼省保安司令等职。1953年病逝于香港。人物生平人物出身赵公武(1900—1953),广东大埔县古野乡古田村人,原名赵世清,字懋森。出生于敦厚朴实的农家。幼年时,与儿童们游戏,常持竹木短棒,指挥作攻防战阵,进退有序。及长,毕业于县立仰文中学,为校长张琨阶得意门生。旋投笔从戎,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一期(序同黄埔军校本校第五期)军职晋升1926年6月黄埔军校潮...
2025 - 02 - 05
来源:百度百科朱家璧,(1910-1992) 云南龙陵县人,1930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1933年毕业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八期。曾任滇军连长。人物简介朱家璧,云南省龙陵县人,早年参加滇军。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陕北公学教育干事。1940年被派回滇军做党的秘密工作。1948年领导滇东南西山、圭山起义。参与创建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和滇南游击根据地,任自救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副司令员。参加了滇南战役。1950年后,任昆明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云南省公安厅厅长、军参谋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南昌步兵学校副校长,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部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云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第五届政协主席。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晋为少将。曾获一级解放勋章。人物生平1928年在滇军军官团学习。1930年考入黄埔军校...
2025 - 02 - 05
作者:阎明复 来源:《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01期抗战年代我还年幼,对父亲的工作情况知道不多,特别是他当时是地下党员、又从事情报工作,更是一无所知。说起来很惭愧,1947年在哈尔滨外专“三查”运动中,我很认真地说我父亲是“资本家”。建国后父亲也没有跟我讲过他过去的经历,没有讲过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情形。即使1952年中央批准他在外交部公开了党员身份后,他也没有专门和我们谈过,也没有公开向社会说他是共产党员。据安全部的一位老同志回忆,文革的时候,专案组的人找他外调,都不知道阎宝老是共产党员。阎宝航父亲生前没有同家里人着意去讲什么时候做了什么工作,什么时候入的党。其实,他加入共产党的事,很有意思。直到文革后我才听到我父亲的老战友、他的入党介绍人刘澜波大叔详细的讲述。当时,文革中受尽折磨、身患重病的刘大叔住在阜外医院治疗,我去看望他。他对我说,当年你父亲入党的情况今日应该向你讲讲了。刘...
2025 - 01 - 26
来源:视频号 2025年1月24日齐齐哈尔陷落,寿山的遗言?!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