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有一种风骨叫燃烧人生,朱彦夫书写传奇人生

日期: 2024-02-18
浏览次数: 4

来源:视频号


个人简介

朱彦夫,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7月出生,山东沂源人,一级伤残军人、曾任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

2014年3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15年10月13日,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9月25日,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2022年3月,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人物事迹

英勇负伤

20世纪40年代,日寇的铁蹄踏进了沂蒙山,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朱彦夫的父亲也活生生被日本鬼子打死。童年苦难的岁月,家仇国恨,在朱彦夫的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抗争的种子。

1947年,年仅14岁的朱彦夫参军入伍,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等战役战斗上百次,他的头部、背部还残留有弹片。解放上海时,16岁的朱彦夫只身炸毁敌人3座碉堡,身负重伤,荣立战功,火线入党。

1950年冬,抗美援朝战场,朱彦夫所在部队经过浴血奋战,成功拿下了二五〇高地。为死守高地,朱彦夫和战友们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寒中顽强反击,打退敌人十多次进攻。三天三夜,战士们颗粒未进,期间不少战士倒在敌人的炮火之中。第三天,全连只剩下朱彦夫一人;但不幸的是,朱彦夫在与敌人的殊死搏斗中被炮弹击中头部,左眼被弹片炸飞,昏死过去。至此,全连战士除朱彦夫外全部牺牲。之后,朱彦夫被兄弟部队从雪地里扒出来,在昏迷93天,手术47次后,朱彦夫活了下来,但他的双手以及膝盖以下截肢,左眼失明、右眼视力降至0.3。

身残志坚

由于身体残疾,手术后的朱彦夫曾经想过自杀,但医生的鼓励和社会的关爱,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

朱彦夫被转到山东省泰安荣军休养院后,他的生活受到专人护理照顾,但他认为:“我不想也不能成为国家的负担。”四年后,朱彦夫主动放弃了特护待遇,回到家乡。

1956年,不愿意让人服侍的朱彦夫,离开了衣食无忧的泰安荣军所,主动要求回到了故乡回家以后。回家后的朱彦夫,生活自理成了巨大的难题。他拒绝了妈妈和家人的任何帮助,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子里,向残疾发起决战。为了练习走路,他装上假肢,常常摔倒;为了练习切菜做饭,他用嘴咬住刀背,再用断臂下压,才勉强把菜切成两三段;吃饭对朱彦夫来说难度更大,最初,他无法使用勺子、饭碗,只好把饭菜撒在桌面上,然后趴上去舔食。

凭着坚强的意志,朱彦夫苦练自理能力。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练习,他学会了自己吃饭,学会了装卸假肢,上厕所、刮胡子、划火柴等生活基本事务。

治理家乡

植根家乡,亲力亲为

朱彦夫在家乡,看到当地村民的生活后才知道,绝大多数乡亲依旧过着困苦的生活,连基本的吃饭问题都很难解决。残酷的现实让他深深感悟到:“贫穷才是他们最大最凶恶的敌人”。

1957年,朱彦夫所在村子共有8名共产党员,经过大家讨论,一致认为朱彦夫最适合做村党支部书记,最后朱彦夫当选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朱彦夫经常拄着拐,拖着17斤重的假肢,跋山涉水,到地里田间查看生产状况,挨家挨户察民情、体民恤。他对村里的每一项工程亲力亲为,在村里建了图书室,拿出微薄的抚恤金,置办图书,创办图书室;又办起了山村里的第一所夜校,教群众识字,他亲任教员,只能用两只残臂夹着写字。回到家,常常鼻青脸肿,断肢处血肉模糊。

奉献家乡、呕心沥血

朱彦夫担任村支书的25年里,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发动群众填沟造田、兴修水利、架电修路、种植林果,千方百计发展农业。

为整农田,朱彦夫决定棚沟造地,用石头把沟棚起来,上面填土,让农田连成片;下边淌水,洪水来了也冲不了地。他带领村民修筑暗渠。一个冬春下来,搬了2万多方土石,建成了1500多米长的暗渠。荒废了的赶牛沟,变成了40多亩平展展的良田,当年增产粮食5万多斤。

为修水井,朱彦夫请来水利专家,翻山越岭,数不清摔了多少跟头。他天天靠在打井工地,现场指挥。1965年冬,朱彦夫带领群众打出第一眼大口井,一眼深6米、东西宽24米、南北长33米的大口井竣工,张家泉村有了历史上的第一眼大口井。此后的两个冬天,朱彦夫带领乡亲们一鼓作气,又打出两眼大口井,彻底解决了村民用水匮乏和无水浇田问题。

为架电线,朱彦夫为张家泉架电而奔波。从1971年开始,朱彦夫利用一切外出机会,到处联系架电器材,原本要两个小时卸一次的假肢,经常一捆就是十几个小时。7年间,朱彦夫拖着残疾的身体,先后乘火车跑上海、南京、胜利油田、陕西联系材料来解决村里的用电问题。有太多这样的酸甜苦辣,但终究,两万多公里的奔波,换回了15公里的架电材料。1978年张家泉村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成了全乡第一个用上了电灯的村。

朱彦夫和张家泉村的干部群众历经艰难,终于带领村民走向幸福的日子。

钢铁意志

人生再一次达到“极限”

1982年,肝炎病毒击使朱彦夫不得不向组织请求,卸去了任职 25 年的村党支部书记职务。朱彦夫的病情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为了方便朱彦夫生活就医,沂源县民政局安排他搬到县城居住。离开山村时,乡亲们依依不舍地把这位好支书送出很远很远。

1987年,时任济南军区政治委员的迟浩田同志,看望了朱彦夫,鼓励他把当年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和中国军人英勇作战的事迹写下来,把他重残后信念不倒、意志不减的精神写出来,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人。不光是老首长的鼓励,还有接触过、受他鼓舞的众多同志们,也都希望他能够写书。已经从党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的他心中又燃烧起一团烈火。这期间,朱彦夫已是病魔缠身,但他决意豁出这半截病残的身躯再拼搏一次。于是。在他的生命又一次到达极限时,他挥笔上阵了。

“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开始写作时,朱彦夫用嘴咬笔,但口水常把稿纸弄得一片模糊。他又忍着断臂神经的疼痛,用失去双手的半截胳膊夹着笔写,一天下来,最多也只能写500来字。他拒绝儿女代写,顽强地坚持自己亲手写,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写作过程中,他常常废寝忘食,经常一两天不吃不喝;为了准确表达,文章中的一字一词,他搬来字典、词典一查就是半天,光字典就翻烂了四本。就这样,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完成了第一部小说的撰写。出版前夕,一直关心着朱彦夫创作的迟浩田闻讯激动不已,欣然为小说题写书名《极限人生》,并为该书出版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写春秋。”1996年,朱彦夫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出版发行,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1999年,朱彦夫又完成了另一部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0 - 22
来源:视频号在胡适出走北平仅仅几天后,清华校长梅贻琦也不顾高层的劝阻,拿着装有巨额赔款和基金的旧皮包登上了离开的飞机
2024 - 10 - 22
来源:视频号探寻民国大师顾毓琇出走后的晚年生活
2024 - 10 - 22
来源:视频号对胡适的批评
2024 - 10 - 22
来源:视频号胡适对张学良的评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