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读傅小石没骨人物画

日期: 2013-08-15
浏览次数: 736

 转载自2013.8.3/4.《信报》  益行

 
  一幅迷离恍意无题的人物画,落款“小石”,浓墨泼的远山,背后残阳如血,映红了江滨孤独的人影。那须发、长眉、衣袍、飘带和沿岸的莽草被风吹向江边,这位脸色憔悴的老叟,是战国时期的屈原,他在咏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是楚国的大诗人,曾深得楚怀王重用,内政外交全力以赴,振国强民、联盟六国,抵御秦国的吞并。满怀救国救民的雄心,不料遭奸臣排挤,放逐湘南。忧国忧民郁郁不得其志,面临滔滔的江水,吟着最后的绝句:“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 
 
  这是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心力交瘁地抱着大石,跳入汨罗江前的一刹那,这是傅小石的左笔之作。大块面的墨迹,混入橙红、赭色、小量的花青,有节奏地配置其意境,逸笔草草却未疏忽细部的刻画,面部的苦涩,失落的眼神,疲惫的身躯,水纹的流动,均非常到位。高耸扩张的头冠,传达了屈原刚正的气度,烈焰如火的夕阳恰似屈原的一腔热血。整个画面突显着悲思壮慨的诗意。 
 
  气韵生动 
 
  再欣赏傅小石的一幅《达摩》,没有钩线的没骨,只有写意的颜色,精湛融和的墨色,袈裟朦胧无衣褶,却可见到阔袖大袍及肢体的动态。流利酣畅的笔意,如狂草般的挥洒,波涛翻滚的大江一望无际,水鸟盘旋拍翅惊飞,满腮胡须的黑和尚,头顶散发圈圈光芒,双眼突鼓炯炯有神,意念坚定地赤足踏波而行,胸无罗掛乘风破浪,充分描写了达摩博大的胸襟和气度。 
 
  《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达摩一苇渡江,乐巴噀酒灭火。”达摩“无字真经”是中国禅宗初祖,达摩脚踏苇草泰然渡江。说明只要无欲无求,加上高超的本领,就能轻松自如地到达彼岸。 
 
  可歌可泣的屈原、达摩神异的事迹,均是中国画家所爱的画题,但是傅小石的画绝尘超俗,极少人可和他比拟。气韵生动的画面升腾出的意象,由平面的画纸至超越三维的立体,进化为驰骋四维的空间,听到了屈原悲壮的咏吟,达摩飘飘而行的水声,同时也听到画家的情感深处的对白。 
 
  思维活泼 
 
  傅小石是我的师兄,他是傅抱石老师的大公子,曾用名益筠。生于1932年,从小就聪明过人,当年傅老师在重庆的朋友,郭沫石等无不夸他为神童。1953年考入北京美术学院,天分极高,思维活跃,随即成为江丰、吴作人的得意弟子。在版画系成绩出类拔萃,机智、灵敏、豪爽、年轻有为,身上似有一种磁力,吸引着周围的同学,他的版画水准在美术界崭露头角。 
 
  迅雷不及掩耳的反右斗争,一夜间五十五万余人成了右派,率直的傅小石祸从口出,他不认同被批的右派是坏人,年轻单纯不懂得在畸形的政治恶斗中,最凶险的就是身边的朋友,他被人密告而打成了右派。 
 
  1958年发配到河北双桥农场劳改。莫须有的罪名被人冷落,遭社会抛弃,不离不弃始终是家人!1959年周总理要傅老师和关山月在人民大会堂画一幅《江山如此多娇》,此时,傅老师将想见儿子的心意请示领导,才获重逢瘦骨如柴的长子。 
 
  1961年傅小石结束了农场的苦役,回到南京监督劳动,在江苏省国画院做杂工。文革初始,与我同学杨明义等人热心创作版画,并画了不少油画。此后又因冤案被判刑十年,狱中折磨致左腿断残。 
 
  1979年得到平反,由于激动过度脑中风,经抢救右半身瘫痪,四肢三残,他以钢铁般的毅力改用左手,开创别开生面的没骨人物画佳作。 
 
  傅小石一生命运多舛,儿时神童,少时才俊,青年右派,壮年囚犯,晚年中风。他是世界上最倒霉、但最有才华的画家!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0 - 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4年9月5日编者按:《红岩春秋》发表文章《张东荪退出中共上海发起组以后》。文中记述张东荪是在中国传播社会主义思潮最早的宣传者之一,因而受邀参与中共上海发起组。可当他发现自己信仰的社会主义并非归属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时,便又最早退出上海发起组。从此,他与中国共产党保持着若即若离、时亲时疏的关系,但在总的趋势下,他是中共信赖的朋友。摘编如下。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巴黎《救国时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中共中央《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这个宣言很快传到国内,张东荪阅读后,立即产生共鸣,最先响应《八一宣言》,并发表《评共产党宣言并论全国大合作》。1938年5月,他和他的学生叶笃义来到武汉,与中共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等就抗日问题交谈,表示将利用自己燕京大学教授的身份,回到北平与中共合作,为抗日救亡作出自己的贡...
2024 - 10 - 21
来源:最华人 2024年10月19日文/荠麦青青“杜甫到湖南,写诗歌‘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就是我这样的,半身不遂。治好是不可能的了。”钟叔河今年93岁,3年前的再一次中风将他困于病床上,吞咽、表达和行动能力皆遭到重创,于是,他生活的半径,只余咫尺。有时,为了说清一句话,他需要使出浑身解数。● 于家庭病床上的钟叔河先生作为中国出版界的一代巨擘,钟叔河竭尽所能地保护着自己的执笔“工具”:“在医生建议他右手扎针输液时,他坚持把针扎在病肢上。”岁月相催,日日紧迫,对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而言,“时不我待”的感觉更甚于从前,所以,他只争朝夕:上午,他一边做康复治疗,一边和出版社编辑、来访者们谈事;下午,他午休醒来后即继续校对书稿。每日如此,直至夜静更深。在这样的勤力之下,十卷本的《钟叔河集》和几本随笔、杂文集相继问世,成为出版界的一件盛事。但有个惊喜,是已至暮年的他难以料到的:30年前,为...
2024 - 10 - 18
来源:视频号被低估的近代历史人物,徐世昌
2024 - 10 - 18
来源:视频号1946年,梅汝璈参与东京审判,怒斥印度法官:你想发慈悲,回你的印度寺庙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