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新闻 2023年6月15日
2010年9月6日,清华大学举行了一场追思会,缅怀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她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其家族成员几乎都是中国近现代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的奠基人。
她享誉世界,却经历过六年的牢狱生活。
她就是王明贞。
她何以享誉世界?又为何被捕入狱?她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久违的一声“老师”
2003年初夏的一天,上午十点多的清华园阳光明媚,安静怡人,一位老人在校园散步。
她瞧着甬路旁边的草地,花丛,还有高大挺拔的绿树,感受着迟暮之年的岁月静好。
她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沧桑,但眼里的光透着宁静而柔和的希望。
这位老人就是清华大学退休教授王明贞。天气好的时候她会一个人出来,在这个她待了几十年的校园里散步。
彼时路旁的一处座椅上有一个学生正在做题,王明贞好奇地走过去。
那个同学正在做统计物理学的习题,正皱着眉头一遍一遍地计算,眼神里满是困惑和焦躁。
“同学,需要帮忙吗?”王明贞笑着问道。
“我演算了好几遍就是不对,我不知道哪里出错了,有点晕了。”那个学生挠着头略显得窘迫。
“你看,这里其实是这样的……”王明贞坐下来给那个同学讲解起来。
“我这里也不是很懂,您能给我讲讲这里吗?”那个学生又翻到另一处。
王明贞又耐心地讲解起来。
“原来是这样啊!”听了讲解后,那个同学恍然大悟,眼睛里冒着顿悟之光。
“老师,您再帮我讲讲这里呗!”那个同学语气里满是崇拜。
两个人埋头在统计物理学的公式与方程世界里,全然忘记了中午的明媚阳光和过往的行人。
直到一个焦急的声音出现,二人才回到现实世界。
“王老师,您在这呢!让我好找!”保姆见一脸着急。
“您出来两个多小时了,饭点都过了也不见您回来,把我急坏了!”保姆松了一口气,露出笑容。
“不好意思,我们在讨论问题,就忘记时间了!我下次注意!”王明贞一脸歉意。
“呀!我要上课了!”那个同学赶紧收拾书本,朝着教室一溜小跑,中途想起什么,又停下来,转头朝着王明贞鞠了一躬,言辞急切地说道:“老师,谢谢您!”
看着一溜烟跑出去的学生,王明贞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老师”,回去的路上王明贞心里咀嚼这个称呼,她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年轻的学生这样称呼自己了。
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老师,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当老师了。
彼时那个学生的话,又一次勾起了王明贞的回忆。
艰难求学路
王明贞的家族成员可以说都是精英,父亲王季同,伯父王季烈,三姐王淑贞,四哥王守竞,九弟王守融,十弟王守武,十二弟王守觉,他们都是近现代著名的科学家。
受家庭氛围熏陶的王明贞对科学研究有着惊人的天赋和渴望。
但是,母亲因难产去世后,父亲续弦,继母不准她像哥哥和姐姐一样上学读书,而是让她在家照顾弟弟。
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她十岁那年祖母的干预。
母亲去世后,祖母对王明贞关爱有加。
王明贞的祖母谢长达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创建了“振华女中”(就是后来的苏州市第十中学)。
因此她平时忙于学校的事务,不能时刻陪着她,照顾她。
一天早上祖母有事来找父亲商议,撞见王明贞正在给弟弟穿衣服。
祖母怒气冲冲地走到里屋,找到王明贞的继母。
“明贞该去学校读书,你怎么能留她在家里当佣人一样使唤?”
不听王明贞的继母在身后慌张地解释,祖母又径直到书房找王明贞的父亲。
有了祖母的支持,王明贞顺利进入振华女中附小读书。
这是王明贞求学之路的起点,也是最初的启蒙。
初中时,王明贞一家移居上海,她转入一所教会学校就读。
这个学校的学生非富即贵,王明贞一个衣着寒酸的转校生经常会招致他们的戏弄和嘲讽。
“你看她一脸的穷酸相!”“你说她是怎么进来的?”
“看她这么寒酸,怎么可能认识达官显贵呢?说不定使了什么见不得光的手段呢!”
这些言语攻击在第一个学期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而王明贞始终不卑不亢,安安静静地学习,这让那帮发起挑衅的学生渐渐感到兴趣索然。
直到第一个学期考试成绩出来,他们从无聊变成震惊。
王明贞门门功课都得了A,位列全班第一名。彼时他们意识到,这个转校生不一般!
但成绩优异的王明贞毕业后却陷入了迷茫,因为继母反对她上大学。
随后家里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眼看不能继续上大学,王明贞流下了绝望的泪水。
她想着应该向谁求救?祖母年事已高,还有谁能帮助她呢?
就在这个当口,王明贞的三姐王淑贞留学归来,听闻妹妹的事,一口答应帮忙。
在三姐王淑贞的资助下,王明贞进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物理系,后又转入北平燕京女子大学物理系。
王明贞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她课下在护士预科班当数学辅导老师,这样既有报酬,又积累了教学经验。
此时的王明贞很满足。
从美国留学归国的三哥王守竞心疼妹妹,他资助王明贞读完了大学。
大学时,王明贞就立志要像哥哥和姐姐一样出国留学,学成后报效祖国。
但她没想到,自己的留学之路会那么坎坷和艰辛。
校园里的“稀有人物”
毕业后王明贞便向心仪已久的美国密歇根大学提交了留学申请,随即得到了密歇根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但因没有路费而被迫放弃。
她决定先工作攒够路费再申请留学。
王明贞随后回到燕京大学当助教,同时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后来,王明贞申请了“庚款考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公费留学的资格,本以为这一次可以成行了。
但是因为主考官的一句“派个女的出去学物理浪费钱”而中途夭折。
王明贞怀着极度失望的心情,南下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任教。
在南京,她遇到了贵人吴贻芳。她当时任金陵女大校长,得知王明贞遭遇的不公,尤为愤怒。
“竟然有这样的事!现在是民国了,这些知识分子思想竟然还如此腐朽!”吴贻芳很是气愤。
“你不要急,我这就写信给密歇根大学。”吴贻芳随即写了一份亲笔推荐信给密歇根大学。
抗战爆发的第二年,王明贞辗转来到了密歇根大学,开始了留学生涯。
入学不久,王明贞便成了另类,她是班上唯一的外国人,唯一的女生。
而后,她更是成了学校的“稀有人物”。
入学后,任课教师丹尼斯教授进行了一次测验,考试结果让他大为光火,在课堂发了飙。
“你们真是笨蛋!最高分竟然只有 36 分!”教授的话让王明贞产生疑惑,因为她认为自己的解答并没有错。
于是下课后,她跑过去询问。
“教授,请问我得了多少分?”王明贞礼貌地问道。
“你得了100分。”教授笑着回答。
“哦,天哪!”全班都发出不可思议的赞叹。
这件事让王明贞在学校出了名,而后发生的一件事则确立了她的“稀有”地位。
当时理论力学课的格斯密脱教授在课堂上介绍关于钟表的物理问题时,坦言尚未有人找到解。
“你们谁能找出这个问题的解,我就给两块钱。”教授的话引起一阵哄笑。
“关键在于你能找出问题的解。”这句补充让哄笑瞬间消失了。
下面的王明贞一直安静地坐着,她盯着黑板上的那个问题,陷入沉思。
课后,她的心思仍在那个问题里,她开始推算。几天后,她得出了解,并将结果告诉了格斯密脱教授。
“王,非常好!”教授笑着看着王明贞,眼神里透着欣赏。
他随即掏出两元给了王明贞,而他没想到,王明贞随后用这两元给他和夫人买了两张演出门票。
“王,我想我们可以把这个解整理成论文发表,对他人的研究会有帮助。”在格斯密脱教授的建议下,两人合写了论文并发表在《应用物理》杂志上。
在密歇根大学,王明贞把四年的博士课程用三年时间就修完了,理论课程全是A及以上,并且获得了3枚金钥匙奖。
有如此优异的成绩,她顺利获得博士学位。但太平洋战争打乱了她的归国计划,她只能先找份工作,一边干着一边等待时机。
凭借优异的科研成绩,王明贞进入其导师乌伦贝克负责的麻省理工学院辐射实验室工作。
经过3个月的审查,王明贞开始在辐射实验室研究噪声理论。
期间她与导师联合发表的《布朗运动的理论》已成为业界公认的经典。
不仅如此,王明贞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中可谓功不可没。
二战取得胜利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原子弹,一个是雷达。
而王明贞的噪声理论研究正是解决雷达问题的关键,所以,毫不夸张地说,她是对雷达关键技术研究贡献最大的一位华人科学家。
对此,王明贞表现得很淡然,彼时她心心念念的是回到祖国。抗战胜利了,她终于可以把回国提上议程了。
二次留洋后的坎坷归国路
1946年,王明贞终于坐上了回国的邮轮。
回国后,她拿起粉笔走上云南大学物理系的讲台,成为传道授业的老师。
在云南大学执教期间,王明贞认识了教育学教授俞启忠,两个人喜结连理。
婚后,丈夫俞启忠提出想出去游学,学习一下国外的教育。
“欧美国家的强大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才的培养,我想了解一下他们的教育,算是取经吧!”
俞启忠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追求,这正是王明贞欣赏的地方。
“那去美国吧,我同你一起去,我可以继续做研究。”身为妻子的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追求。
于是,时隔三年,王明贞再次来到美国。
随后,她进入诺特丹姆大学从事高分子统计理论研究。在此期间,她发表的相关论文成为后来的软物质物理研究的重要参考。
尽管科研成就突出,但王明贞再也待不住了,她得知新中国已经成立,一心想要回国为国家建设尽一份力。
但当时的美国气氛紧张,对华人科学家回国进行百般阻挠。
期间,王明贞多次被美国移民局叫去“问询”,心中颇为愤慨。
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王明贞的爱国情绪被点燃。她不顾美国移民局的威胁,毅然辞职。
之后,王明贞夫妇度过了艰难的两年。他们不愿为美国工作,只得打零工糊口。
“我找了一个会计的工作,但老板对我不太信任,他觉得我很好找工作会随时离开,而我没法解释我很需要这份工作,最后他没录用我。”
王明贞苦笑着对丈夫说。
“没关系,我找到一个服务员的工作,维持基本生活足够了。”俞启忠牵起妻子的手,安慰道。
“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去?我又定了船票。”王明贞神情焦虑。
“我们一定能回去!”俞启忠答非所问,但他知道妻子需要这样的鼓励和安慰。
两年后,得到国家总理周恩来的亲切关怀,王明贞夫妇回到祖国。
来不及多做感慨,王明贞便投身教育事业。
清华从教生涯
回国后,王明贞按照组织分配,进入清华大学执教。
入职后,王明贞被评定为二级教授,在得知同行归国的其他人都被定为三级教授,她主动找到院里。
“请给我降为二级,如我高人一级,势必影响他人情绪。”
“按照科研实力,您评定为二级是实至名归的,您不要有思想负担。”
“这样定级以后不好开展工作,还是给我定三级合适。”
“我们再研究一下。”
“倘若学校坚决要给我二级,我就去别处工作。”
在王明贞的坚持下,她最终和其他人一样被定为三级教授。
在清华大学,王明贞开设了理论物理相关课程,亲自编写讲义,以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
对于当时困扰学生的高深的课程,王明贞将教学实际与自身研究经验结合,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深入浅出,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她还为青年教师开设高级理论课程,以提升其理论素养。
对于教学,王明贞有自己的原则和风格。
她曾说,“对学生提的问题,如果一时没有答案,千万不要急于回答,要告诉学生,回去查一下再给他们准确意见,这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职业负责。”
正是这种敬业和负责,让她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敬仰。
王明贞的执教活动在动荡年代戛然而止。
她随即经历了近六年的冤狱之苦。
得到平反后,她重返清华工作直至退休。
回顾那段艰难的铁窗生活,王明贞淡然一笑。那是经历过人间悲喜后的从容。
退休后的王明贞在清华园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偶尔接待一下前去探望的亲人和学生,仅此而已。
对于王明贞来说,这样的生活已足够。她说她唯一的心愿是,在她有生之年,台湾能够回归祖国。
王明贞这句平实的愿望,震撼了晚辈们的心。
2010年8月28日,王明贞因病去世。
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杰出的物理学教育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结语
时至今日,我国正处于科教兴国的关键期,实现科技强国已成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在“反华”已成为美国政客普遍共识的背景下,美国单方面将良性的科技竞争转变为对我国的恶意的科技打压。
对此,一大批优秀的华人科学家怀着赤诚的爱国之心,抱着从头开始的决心,毅然回国为祖国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王明贞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家国情怀。
当此之时,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这预示着又有一批学子即将迈进大学的殿堂。
希望他们能够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努力提高科研能力,为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