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梁晓声《人间清醒》: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不断做减法

日期: 2023-04-17
浏览次数: 13

来源:十点读书 2023/4/3

作家梁晓声曾和几位朋友热烈地讨论人生。

朋友们都觉得,人生需要不断“增容”——不断增长自己的技能和财富,才能与时俱进。

但梁晓声回忆过往却发现,如果只顾着给人生“增容”,常常越来越不堪重负,反而是“减法人生”,让自己活得更加通透而洒脱。

他把这些感悟写在了最新的散文集《人间清醒》中:

无论行业和机遇多到何种程度,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能做好的事情,永远就只有那么几种,有时,仅一种而已。

所以,人生最好的活法,其实是懂得做减法——

将那些干扰我们心思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人生‘节目单’上减去,再减去。

短短一席话,确实堪称“人间清醒”。

梁晓声《人间清醒》: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不断做减法

网上有个话题:“为什么我们长大后,变得越来越不快乐了?”

一位网友的回答引无数点赞:“一个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往往是因为欲望大过了能力。”

是啊,人生的大多数烦恼,其实都源自于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而能做好的事情却又太少。

陶渊明说:“人为物累,心为形役。”

纵观那些活得自在洒脱的人,常常都擅长“断舍离”:

满心怨怼,当断;过度物欲,当舍;压抑自卑,当离。

一个高质量的人生,往往从不断“做减法”开始。

梁晓声《人间清醒》: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不断做减法

在《人间清醒》中,梁晓声坦言自己从小学二年级起,就开始做几乎一切的家务。

而哥哥却只关心读书,只有在星期天才会想起挑两担水。

每当梁晓声用瘦小的肩膀踉踉跄跄地去挑水时,他就会对哥哥满心怨怼:

这活本来应该他干的!

后来,父亲年岁渐长,工作渐感吃力,但工资却一分没涨。

他希望哥哥放弃读书,找份工作,以减轻家庭负担。

可是,哥哥的梦想,就是要靠上大学改变自己和家族命运。

所以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母亲提议的一所铁道学院。

梁晓声看着父亲佝偻的身躯和斑白的头发,对哥哥的怨恨又增加了一层。

他觉得哥哥太自私,为了读书竟不顾家人死活。

梁晓声《人间清醒》: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不断做减法

哥哥上大学后,暴怒的父亲断了他的生活费。

无尽的穷困夹杂着父亲的责骂和强烈的愧疚,哥哥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梁晓声为了每月能多挣40元钱给哥哥治病,就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当了知青。

有一天,梁晓声回家探亲,发现母亲的额头被哥哥砸伤,留下一条很深很恐怖的疤痕。

那一刻,他对哥哥的恨意达到了顶峰:

“让他永远住在精神病院里,住院费我来出!”

这一住,就是10多年,直到母亲在去世时,满心愧疚地拉着梁晓声的手说:

“我真想你哥能和我一起走,这样就不会拖累你了……”

短短一句话,击中了埋藏在梁晓声心底的无尽悲伤。

他和哥哥的一幕幕往事,突然如潮水般涌入脑海。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发烧数日不退,正值小升初的哥哥却请假不上学,终日与母亲长守床边,用凉毛巾给他退烧,喂他吃药。

他想起哥哥为了给自己买点心,冒着倾盆大雨被淋得像个落汤鸡,还把膝盖磕出了血。

他现在突然理解,哥哥当年是多么想靠一己之力去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啊!

可是一个“穷”字,却害了哥哥一生。

此刻,梁晓声终于放下对哥哥的怨恨,取而代之的,是对他深深的愧疚与怜惜。

梁晓声《人间清醒》: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不断做减法

办完母亲丧事后,梁晓声就专门买了房子,将哥哥接到北京。

直到这一刻,他才如释重负。

梁晓声和哥哥的爱恨纠葛,是不是像极了无数个普通家庭的日常?

年少时,我们常常因为家人的各种错误与缺陷而耿耿于怀,以至于常常自怨自艾,为什么自己就没有出生在一个好的原生家庭?

直到历经沧桑我们才猛然发现,原来,这世上从来都没有所谓完美的原生家庭。

那些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满心的执念和怨恨,以及那颗不肯放下过往的心。

越计较,越被计较禁锢,越怨恨,越被怨恨折磨。

一念放下,天地皆宽。

唯有减去内心的怨怼与杂念,才会习得真正的平静与安宁,才会获得崭新的动力和希望。

梁晓声《人间清醒》: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不断做减法

在《人间清醒》中,梁晓声回忆过往,发现自己拒绝了3次“改命”的机会。

二十七岁时,他带着档案到文化部去报到,接待的人告诉他,他可以选择留在文化部,但他最终选择了去电影制片厂。

四十岁左右,梁晓声结识的一位高干子弟不止一次地对他说:

“你整天伏案写作太辛苦了!当官吧!先从局级当起怎么样?正局!你认真考虑考虑。”

梁晓声也很干脆地拒绝了朋友的好意。

四十五岁那年,台湾一位企业家恳请梁晓声和一位作家做他们大陆商业的全权代理人,投资什么,投资多少,酬金方式,都由他们来定。

年薪股份、香车宝马,令人心潮澎湃。

但梁晓声知道,自己并不熟悉企业管理,唯一比较擅长的事情,除了文学,还是文学。

所以,他再次谢绝了企业家的邀约,并把自己的感悟写在了《人间清醒》中:

其实上苍赋予每个人的人生动力是极其有限的,故人生‘节目单’的容量也必定有限。

只有不断减去不擅长的细枝末节,才能真正凸显自己擅长的主要任务。

正是这份善于“做减法”的智慧,让梁晓声专注于写作领域,从而获奖无数。

从全国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到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最终凭借小说《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到达写作生涯的巅峰时刻。

梁晓声《人间清醒》: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不断做减法

梁晓声前半生的故事,让无数人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曾几何时,我们都一直以为,追求越广越快乐,得到越多越幸福。

但最后却常常发现,物欲越盛,焦虑越深;贪恋越大,痛苦越满。

而当我们减去过度的物欲与执着的贪恋,往往会真正挖掘出自己人生最擅长的方向。

学会给心灵松绑,方可达到专一精进;

懂得给生命减负,才能迎来海阔天空。

把人生调到极简模式,是一个人爱自己最好的方式,也是一个人最聪慧的活法。

梁晓声《人间清醒》: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不断做减法

在《人间清醒》中,梁晓声分享了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

小学时的某一天,市里一个卫生团要来学校检查卫生,而梁晓声因为棉袄上的油污,被班主任挡在了校门外。

梁晓声被班主任责令回家换衣服,但他家里并没有多余衣服,所以拒绝了她。

班主任一听,就生气地乱扒着梁晓声的头发说:

“瞧你这满头虮子,真叫人恶心!回家去吧!检查团走后再来上学!”

老师尖酸刻薄的当众羞辱,把梁晓声的尊严撕了个稀碎。

他带着满满的羞耻与愤怒,一度陷入自卑的泥淖,不知如何自处。

就在他想要放弃上学时,语文老师拉住了他:

“穷困并不是你的错,但要想同学们看得起你,老师喜欢你,那就更要努力学习啊!”

语文老师的循循善诱,让梁晓声惊喜地发现了自己拥有讲故事的特长。

每一篇课文,他都能在提前熟读之后,声情并茂地讲给同学们听。

同学们羡慕的眼神,犹如一支支温柔的拂尘,将梁晓声内心的自卑一点点清除干净。

他的学习进步神速,四年级上学期,还发表了一篇作文在《中国少年报》上。

多年以后,梁晓声回望这段经历,心中只剩下对所有贫困孩子满满的怜惜:

“教育的社会使命之一,首先就是应在学校中扫除嫌贫谄富媚权的心态!”

梁晓声《人间清醒》: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不断做减法

如果说放下自卑,让梁晓声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那减去自负,则让他真正开始心怀悲悯。

成名后,梁晓声曾偶遇一个卖茶叶蛋的老奶奶,她身材瘦小,生意清淡。

梁晓声忍不住去买下几个茶叶蛋,然后故意装作没算清老奶奶应找自己2毛零钱,拉起儿子就走了。

他一边走,一边给儿子讲同情心是一种怎样的美德。

没想到2小时后,父子俩从公园一出来,就碰见了在那里等候多时的老奶奶,她迫不及待地用干枯的手递给了梁晓声皱巴巴的2毛钱。

公园的守门人说:“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半天……”

那一刻,梁晓声突然为自己充满优越的施舍感而感到羞愧万分:

自己到底是有多自负,才会猥琐地认为这老奶奶会为天降的2毛钱而沾沾自喜?

从此,梁晓声对所有的底层人物越发的尊重和敬畏。

他写路边看自行车的中年女人,写那个以捡垃圾为生的小女孩,写遍世间百态、写尽人间沧桑。

梁晓声《人间清醒》: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不断做减法

梁晓声的历程,是不是像极了无数人的人生。

年少时,我们都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种种缺陷与不堪而心生自卑,直到后来才发现,原来大多数人的人生,都免不了一地鸡毛。

富裕后,我们常常可能因为生活比别人优越而心生自负,直到后来才懂得,我们眼里看到的那些惨淡的人生,也未必就永远不能收获幸福。

自卑,常常让我们自怨自艾,看不清人生百态;

自负,往往让我们自傲自大,不懂得人间疾苦。

唯有减去自卑与自负,才能心怀悲悯;

才能见到困苦之外更广阔的困苦,才能发现逆境之下更蓬勃的生机。

梁晓声《人间清醒》: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不断做减法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选择悖论”,指的这样一种现象:

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却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而恰恰是选择越多,幸福越少。

因此,学会给人生做减法,才显得如此重要:

减去内心的怨怼与杂念,才会获得平静安宁;

减去生活的物欲与贪恋,方可收获专一精进;

减去心中的自卑与自负,才能真正心怀悲悯。

《自律力》一书中说:“给生活做减法,主动地断舍离,才是对自己真正的宠爱。”

愿你我都能及时斩断负面情绪,舍弃过度物欲,脱离自我禁锢,义无反顾地减去前行路上的所有负累,去奔赴自己崭新的、热气腾腾的人生。

作者 | 陌菲,一手写亲子教育,一手写人生百态,文风可犀利、可温情。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1 - 14
追光文学巨匠纪念瞿秋白诞辰125周年革命先驱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批评史、思想史上享有重要地位。他与鲁迅一道被茅盾誉为“左翼文台两领导”,被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家李何林推许为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双璧”。1935年6月18日,他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从容就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一个英勇、坦荡的背影。今年恰逢他诞辰125周年,让我们一起致敬先驱者寻觅光明、开辟新路的旅程,重温超越时空而历久弥坚的文学精神与创作理念。瞿秋白(1899—1935年)始终肩负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瞿秋白起步便以中国报告文学先行者角色,昂首迈入中国现代文学的灿烂星河。《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不仅是中国报告文学领域早期结出的重要硕果,也是中国作家不忘初心、探索民族复兴之旅的文字见证。瞿秋白在暗夜中寻找救亡图存道路的担当、在动荡与苦难岁月中勤奋笔耕的精神,如今仍然为人所景仰。“五四”风起云涌,瞿秋白有幸成为...
2024 - 11 - 09
来源:视频号1938年春,叶剑英同周恩来、郭沫若和从抗日前线来到武汉的彭德怀在汉口火车站
2024 - 11 - 04
来源:视频号启功与章宝琛相濡以沫43载无儿无女,她死后他单身30年
2024 - 11 - 04
来源:视频号巴金 —— 史上最痴情作家,与妻子骨灰相伴33年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