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辛弃疾临终前,写下最高明的词,说出最深的哲理,读后如醍醐灌顶

日期: 2021-11-17
浏览次数: 12

来源:凤凰新闻20211115

辛弃疾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六百多首词,这些词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可是,他人生中最后一首词,究竟是什么呢?又说了些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呢?

辛弃疾临终前,写下最高明的词,说出最深的哲理,读后如醍醐灌顶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

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晌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这首词写于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八月,是辛弃疾人生中最后一首词。开篇讲贤人和愚者之间,看似差别并不大,但实际上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要想精确地辨别其中的差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舜和盗跖,都是早早就起来的,但是舜起来是为了百姓苍生,盗跖早早起来却只是为了自己,为了做损人利己的事。

辛弃疾临终前,写下最高明的词,说出最深的哲理,读后如醍醐灌顶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用了《礼记·表记》中“故君子之接淡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的典故。虽然小人最初在一起的时候,看似非常亲密,但其实他们都是各怀鬼胎,都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将来总有一天会反复无常。其实,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揭露南宋王朝中朋比为奸,作威作福,却又往往会朝亲夕疏,反复无常的那些小人之交的丑恶本质。

辛弃疾的一生,就吃了这方面的亏,他总是一片赤诚之心待人,却往往因此被排挤,被贬斥,以至于一生中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直到人生中的最后时刻,辛弃疾才悲愤地将心中的怨尤,通过这首词,酣畅淋漓地说了出来。

辛弃疾临终前,写下最高明的词,说出最深的哲理,读后如醍醐灌顶

“一晌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用了《汉书·中山靖王传》中“夫众煦飘山,聚蚊如雷”的典故,表达出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申辩不明而与小人同路的懊悔心情。

“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此时的辛弃疾,重病缠身,但他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依然希望能用借酒消愁的方式,来排遣胸中块垒。

“泰和汤”,用了邵雍《无名公传》中的典故,“性喜饮酒,尝命之曰泰和汤,所饮不多,微醺而罢。”

作为辛弃疾一生中的最后一首词,他道尽了自己曾经经历的坎坷悲凉,也为后人讲述了一个分辨君子和小人的办法,同时也在提醒世人,千万不要一时糊涂,和小人为友,以至于将来悔之不及。

同年九月,辛弃疾与世长辞。他人生中最后一首词,成了千古绝唱。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1 - 14
追光文学巨匠纪念瞿秋白诞辰125周年革命先驱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批评史、思想史上享有重要地位。他与鲁迅一道被茅盾誉为“左翼文台两领导”,被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家李何林推许为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双璧”。1935年6月18日,他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从容就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一个英勇、坦荡的背影。今年恰逢他诞辰125周年,让我们一起致敬先驱者寻觅光明、开辟新路的旅程,重温超越时空而历久弥坚的文学精神与创作理念。瞿秋白(1899—1935年)始终肩负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瞿秋白起步便以中国报告文学先行者角色,昂首迈入中国现代文学的灿烂星河。《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不仅是中国报告文学领域早期结出的重要硕果,也是中国作家不忘初心、探索民族复兴之旅的文字见证。瞿秋白在暗夜中寻找救亡图存道路的担当、在动荡与苦难岁月中勤奋笔耕的精神,如今仍然为人所景仰。“五四”风起云涌,瞿秋白有幸成为...
2024 - 11 - 09
来源:视频号1938年春,叶剑英同周恩来、郭沫若和从抗日前线来到武汉的彭德怀在汉口火车站
2024 - 11 - 04
来源:视频号启功与章宝琛相濡以沫43载无儿无女,她死后他单身30年
2024 - 11 - 04
来源:视频号巴金 —— 史上最痴情作家,与妻子骨灰相伴33年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