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献给人类的金蔷薇 ——《什么是文学:文学常识二十二讲》读后

日期: 2016-10-15
浏览次数: 1551

 来源:《明月》20158

/何静恒

   我读到诗意,感觉到“润物细无声”的平和宁静。读下去,我觉得所有的文字都是活的,就像心灵宇宙中的日月星辰,闪耀着柔和明净的光芒。再读下去,我读到了作者的大慈悲心。毫无疑问,这就是宗教精神。

  读刘再复先生《什么是文学:文学常识二十二讲》,我被这本书深深吸引。我们这一代学中文的人有一个共识:好的作家是不用上中文系的。也就是说,学写作不一定要先学文学理论。有了先入为主的理论,就会把原属个人生动活泼的内容脸谱化、僵硬化,变得一无是处。《什么是文学:文学常识二十二讲》完全颠覆了我的上述看法,这是一本让心灵和想象力飞升的书。

     我记起了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他的《金蔷薇》首篇《珍贵的尘土》中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样的金蔷薇在世界上不多。”“可是谁家要有它,就一定有福。”与夏米送给苏珊娜的那朵金蔷薇比较,这朵金蔷薇——《什么是文学:文学常识二十二讲》,是送给人类的,作者用心打造这朵金蔷薇送给所有的人。

  放下概念

  在《什么是文学》第八讲中有一句话:“我今天把文学的概念还原到最通俗的解释,大家也比较容易掌握。”这句话看起来简单,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眼。“通俗”从字面上看,不等于心灵本真。但这句话里的“通俗”,却是心灵本真。 “还原”是回归。回归到文学的原点,去叩问文学的本义,对文学理论作心灵呈现。

  按字面理解,“把文学的概念还原到最通俗的解释”,就是说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话。但这仅仅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就是放下概念。我想着是刘再复写这本书的初衷之一。

     其实刘再复自己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他说:“出国以后,我给自己一个使命就是,放下概念。这也是受禅宗的影响,禅宗有一种说法就是不立文字,明心见性。有人说不用文字怎么可以呢,你总要写字的啊,其实是说,不要有概念的障碍,我们在面对真理的时候,首先不要想到概念。”

  正是因为放下概念,去除遮蔽,“把文学的概念还原到最通俗的解释”,这本叩问文学本义的书才中是“活”的。它从概念的障碍中走出来,呈现了自由自在的、纯真活泼的、无比深邃的灵魂。

   文学圣经

  刚开始读《什么是文学》,我读到诗意,感觉到“润物细无声”的平和宁静,这与印象中的“文学概论”不同。读下去,我觉得所有的文字都是活的,就像心灵宇宙中的日月星辰,闪耀着柔和明净的光芒。再读下去,我读到了作者的大慈悲心。毫无疑问,这就是宗教精神。

  刘再复先生是个有佛性的人。这本《什么是文学》,不是宗教胜似宗教。借用刘再复先生对《红楼梦》的比喻,这是一本文学圣经。

  要给我的说法以充分的理由:

  第一,刘再复先生的视角,是超越的视角。他讲超越现实视角,超越现实时空,物我同一,主客同一,用的正是禅宗不二法门的佛眼。

  第二,他把文学定义为“自由心灵的审美存在形式”,视心灵为文学的根本,与宗教对心灵的强调相似。书中的大爱与大慈悲,是“基督的爱无量心”,释迦的“慈无量心”,“悲无量心”。

  第三,放下概念,穿透知识,超越知识障、概念障,刘再复完成了从“知识”到“智慧”的提升。

  第四,离一切相,破一切执,回归文学的本义,文学的自性,这是禅宗“破相的智慧”。

  第五,能够启迪人的智慧,解脱被禁锢的灵性,让人感觉到自由自在的书籍,本身就具有宗教意义。

        刘再复先生和他的女儿刘剑梅在《共悟红楼》这本书中用一章的篇幅讨论第三类宗教,提到法国当代思想家莫林和安娜合著的《地球 祖国》一书。这本书中就有建立第三类宗教的设想。追本溯源,刘再复先生说:“要说创立‘第三类宗教’,慧能才是真正的先锋。慧能的‘教’里,早已没有宗教狂热,也早已没有神灵偶像、神灵启示、神灵救赎了,但仍然有佛教的博大情怀与博大境界,有佛性的信仰和佛性的本源,也有启迪个体生命自明自救的神秘意识。”

        如果以摆脱沉沦,呼唤真我,有信仰(文学信仰),有本源(自由心灵),有“天人合一”、“天地人神”共在的审美境界,有把爱推向天地万物的博大情怀,并以此作为第三类宗教的特征,那么,针对当下的功利社会,《什么是文学》呼唤的“文学可以使你成为你自己”,就是第三类宗教摆脱沉沦的福音。

        刘再复此作禅意弥漫,它的哲学基石是禅宗的“心灵本体论”和“不二方法论”。

     立文学之心

  书中写道:“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创造了‘心学’,它说明的是心为万物之源,万物之本,心不仅包容一切,而且决定一切。在王阳明之前,中国的禅宗,宣扬的其实也是心性本体论,慧能‘不是风动幡动而是心动’的著名判断,就是‘心外无物’的判断,心动决定物动的判断。”

  中国大文化史上的三次心学高潮是唐代慧能(《六祖坛经》)以宗教形式出现的自性心学;明代的王阳明(《传习录》)以哲学方式呈现的良知心学;清代曹雪芹以文学形式展示的诗意心学。(《贾宝玉论》上篇)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以“心”为根本,都是心灵本体论。

  此书是以文学理论形式呈现的诗意心学,或者说,是文学理论形态的心灵本体论。它是继中国大文化史上三大心学之后的又一心学力作。与刘再复呈现心灵轨迹的散文相映照,形成了中国大文化史上又一座心学高峰。

  与大文化史上的三大心学高峰既相通又不同,此书既有哲思,也有诗意。思是学问,诗是生命。这本书是刘再复先生几十年文学理念思考的集大成,学问早已融入本真生命。

  《什么是文学:文学常识二十二讲》是刘再复先生在香港科技大学课堂上的讲稿,这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字字句句都在提醒同学们物质追求是末,人生的根本是心灵,为孩子们立本真、纯一的文学之心。

  “不能为孩子们立心,怎能为天地立心?”

  (作者是新西兰华裔作家)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2 - 18
来源:视频号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
2024 - 12 - 16
来源:视频号他游历过七十多个国家,曾与爱因斯坦共饮咖啡,与溥仪一同观戏,甚至在网上刷短视频发弹幕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0月5日前言1966年冬,北京。雪花在寒冷的空气中漫天飞舞,这些或大或小的精灵,形状不同,下降的速度也不同,有些雪花好像特别眷恋风,很久才缓缓地落在地上。在一个小胡同里,有一对老人在门口踮着脚向着路口的方向望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急切,好像在等待一位重要人物的到来。半个小时过后,妻子朱端绶对丈夫熊瑾玎说:“回去吧,周总理那么忙,一定是有事耽搁了,或者因事情拖住来不了了。”“不会的,总理一向言出必行,他答应来给我祝寿就一定会来,你回去把饭菜热热,我再等一会。”熊瑾玎老人望着路口的方向。晚上七点多,两个身影出现在了路口,熊瑾玎赶紧向屋里喊道:“端绶快出来,总理来了。”夫妻二人把周总理和他的卫士长迎进屋,周总理一边走一边说:“不好意思,因工作耽误了时间,让你们久等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是夫妻二人余生中经常回忆的场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共进晚餐,一起喝着花雕酒,一起...
2024 - 12 - 09
来源:视频号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堪称近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十全十美的男人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