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月》2015年8月
文/郑丰
金老为他的武侠故事搭起一个翔实逼真的舞台。基于对历史的关注,金老的小说始终以人为主体,各部小说无不通过人物引导剧情,以人物为主,剧情为辅;而非以剧情为主,再在剧情架构中嵌塞人物。
据说香港新派武侠诞生至今,已有六十年头了,新武侠的创始远在我出生之前。对我个人来说,自幼生长于台湾,对武侠小说的认识其实仅止于“金庸”二字。我所知道的武侠世界,其实就是金庸的武侠世界。我并非文学分析家或者中文教授,只是个崇拜金庸作品的书迷和向往武侠世界的作者。此文仅以个人角度浅述金庸的文学成就,不到之处,敬请四方包涵指正。
由通俗而入殿堂
武侠小说,似乎在人们眼中总难抹去“杂书”、“闲书”的印记。然而就在我们的眼前,一位卓然有成的武侠小说家,欲引领着千万读者,堂堂正正将武侠小说送入文学的殿堂,成为主流正统文学中的一颗耀眼明星。这个令人动容的过程,颇似四百年前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作品,从吸引市井大众的通俗戏剧,逐渐攀升而成为后世英文文学的经典。莎翁剧作中的人物、情节、用语和隐喻,同样充盈并丰富了今日的英语世界;而我们这位武侠作家笔下的人物、情节、用语和隐喻,也同样充盈并且丰富了今天的华文世界,成为珍贵的华文文化资产的一部分。
大家想必知道,这位武侠作家就是家喻户晓的查良镛(金庸)先生。
现代华语世界中,有谁不知道“任我行”、“小龙女”、“东方不败”?有谁没听过“华山论剑”、“光明顶”、“降龙十八掌”?阿里巴巴的创办人马云是个标准的武侠迷,在公司中以“风清扬”自称,办公室则命名为“桃花岛”。这不仅是增加公司文化的风格和趣味,更代表了一种对武侠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显示金庸笔下创造出的人物、情节和用语,已彻底渗入了现代人的生活和意识之中,成为主流文化的与一部分。
武侠小说会否成为正统主流文学?这是一个受到热烈讨论的话题。我认为金老的作品已将武侠小说从通俗小说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逐步迈进了正统的文学的殿堂。这一转变,不只肇因于金老的读者群广大,粉丝众多,影响深远,更在其作品 的高超素质。如今“金学研究”已自成一门,台湾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徐富昌更曾开设“侠义文学”通识课,吸引三百多名学生选修。我深信金庸的作品将被列为正式文学经典,如《红楼梦》一般广受学者探讨研究。
文学手法,多用隐喻
金庸的文学典雅流畅,精准简约,读者皆知不需多做赘述。我在这里想特别提出的是在金庸作品中大量出现在“隐喻”手法。台湾诗人唐捐(刘正忠教授)曾指出,金庸小说常常见到“洞穴”,而“洞穴”本身就是一个隐喻。如张无忌从山壁中钻进去的洞穴,只有小孩能够屈身而入,钻过之后别有洞天,张无忌在洞中学得绝世武功九阳神功;令狐冲通过梅莊四友琴棋书画的种种考验才能进入秘道,来到西湖底的密室,里面住着惊天动地的大魔头任我行,令狐冲由此学得吸星大法神功。这些安排都有着十分深刻的寓意,不仅反映出金老的生花妙笔,设计出精彩紧凑、出人意表的情节,更显现出金老深厚的文学修养的独到的隐喻手法。
其余“情花”的设计影射情痴之毒,任我行“一统江湖”的野心影射政治人物的权欲熏心,《葵花宝典》和“辟邪剑法”都是需付出重大牺牲才能得到的莫大力量,但是一得到便会迅速扭曲人性,用以影射邪魔外道的黑暗力量;其余如神龙教教主洪安通和他的下场,皆为极佳的隐喻应用。
历史修养,好学不倦
我个人非常欣赏金老将历史融入背景武侠小说的写作手法,这是金庸武侠小说最吸引我的特点之一。金老的作品中,大多有明确的历史背景,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这三部曲发生于南宋;《天龙八部》发生于北宋;《书剑恩仇》和《鹿鼎记》发生于清朝;《碧血剑》发生于明末。书中亦掺有不少历史人物,如成吉思汗、拖雷、全真七子、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这样的布局,一方面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厚重感,让故事的可读性和可信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则折射出了金老对历史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对“人性”的关照。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射出千百年来形形色色人物的种种面貌。金老故事之所以顺畅好读,广受读者热爱,我认为很重要的因素乃是他笔下的人物都非常真实、非常可信,他们所呈现出的人性,他们一言一行背后的动机,都其来有因,因而能自然而然地得到读者的理解和认同。
说起金老的好学不倦,实在令人钦佩。金老对历史素有浓厚的兴趣,在二〇〇五年以八十一岁高龄赴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他老人家在八十三岁取得硕士学位,八十六岁取得博士学位,实令我们这些不思进取的年轻人汗颜无地。
金老小说之成功,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他对史学的热爱,以及他在史学上的深厚底蕴。金老小说中的历史背景皆有具有十足的真实感,为他的武侠故事搭起一个翔实逼真的舞台。基于对历史的关注,金老的小说始终以人为主体,各部小说无不通过人物引导剧情,为人物为主,剧情为辅;而非以剧情为主,再在剧情架构中嵌塞人物。我认为金老小说之所以好看,之所以让读者欲罢不能,正是书中各个鲜明可信、可爱可恨的人物,吸引读者忍不住想看下去,跟着这些人物一起经历种种挑战、种种情境,激发出人物性格中独特的亮点。
躬逢盛会,大师风采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中午,台湾国立清华大学陈力俊校长,交通大学吴研华校长,以及台湾国立清华大学陈信文教务长、历史研究所赖瑞和所长、人文社会学院学士班蔡英俊主任、中国文学系刘承慧主任等来到香港,齐聚一堂,为金大侠正式颁赠名誉博士学位证书。我有幸躬逢盛会,参与了这场典礼。大师准时到场,一头黑发,精神矍铄。坐下起身时需人挽扶,但行走时步履稳健。穿上大红礼服,更是神采奕奕。在场的不论校长、教授或工作人员,全身大师的“粉丝”,人手一部相机,轮流上前跟大师合照。大师面带微笑,愉悦地跟大家合照。最后来自台湾的几位清华大学工作人员一一上前请大师签名,因为身上都没带着大师的作品,就直接请大师签在工作证的反面,笑着说回去要将工作证封存起来,好好收藏。我看了的大师的签字,给摄影师的写了“谢谢照相”,给秘书小姐则写了“谢谢安排”,对工作人员们则十分贴心。
颁奖典礼之后,我上前拜见。大师对我说:“郑丰,你的书我看的满好看的。”我听大师看了我的书,真是心花怒放,抓紧机会追问下去:“请大师教教我,我给如何才能写得更好?什么地方需要努力改进?”
大师望着我,又说:“《神偷天下》这个故事,用一个轻功很好,但是武功不怎么样的人物做主角,十分特别。”好话说完了,他很亲切的告诉我:“关于皇室的故事不好写。结局方面,我觉得不太理想。”他又说:“这个故事,我觉得没有前面两部《天观双侠》和《灵剑》好看。”
得到大师的教诲,我自然是又高兴,又惭愧。虽是短短几句,大师给我的指点实是弥足珍贵。大师对后辈的期许和提携,更让人感动不已。我本身虽不济,只能继续致力于武侠小说创作,尽力鞭策自己,期盼未来能有所进步,有所突破。我也希望能抛砖引玉,寄望更多人致力于武侠小说创作,为世间多写出几部高素质的“金式”武侠小说,让无数的金迷们能够一饱眼福。
金大侠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十五部精彩无比的武侠小说,更是一份华文世界中珍贵的共享资源,以及一个永不断绝的武侠梦。
(作者是台湾武侠小说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