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从周永康案看政治人物的气

日期: 2015-07-17
浏览次数: 1467

来源:《明报月刊》2015年7月

文/马玲

  阴阳五行,是中国周易哲学的辩证法,气旺与气衰相伴随行。政治人物必须学好辩证法,气盛时不要忘乎所以,对权利要有一份敬畏,不可无法无天肆意妄为,尤其是不可僭越。

        六月十一日,以戴罪之身出现在电视荧屏的周永康,最让人惊讶的,莫过于他那一头银发和那一脸憔悴的苍凉。他像泄了气的皮球,瘪了。

  有道是:人活一口气。曾经支撑着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意气风发”,曾经执掌着中央政法委书记的“气势如虹”,如今仿佛被抽走了气,这个曾经掌握国家司法最高权力的人,只留下了服服帖帖“服从法庭判决,不上诉”的萎顿躯壳,这就叫“气数已尽”。

  气之说,乃中国特有,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气,经常贯穿于中国哲学、中医学、道教、气功等较为“玄学”的传统观念中。气,可视为身体内里的一股力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法否认其隐性存在的事实。

         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

  中国的普遍现象是,只要一个人当上官,其身上便会逐渐附着一种特殊的气能,随着官越做越大,其气场也会越变越大,最后若把握不好这股气,就可能膨胀爆炸。

  以周永康为例,这个农家孩子,本来质朴无华,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班干部或学生会主席,走上工作岗位后勤勉卖力,初期的提拔重用,可以说完全是他憋着一口气干出来的。

  但是,中国的官场文化和官场制度助长了他的傲气和霸气,让他气塞于胸,肿胀于体,如气球般飘飘然不能自持。后来,因为上面有人关照,所以他有恃无恐;因为下面有人抬轿,所以他颐指气使。他各种官气毛病上身后,反而越提越快,一直提拔进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核心。

  身处如此这般不受制约的用权环境,他日益无法无天,把国家的公权力变成了他周家的囊中私物,竟然底气十足到想任用谁就任用谁,想让谁帮其长子、兄弟、姪子、甚至小媳妇以及小媳妇家里的人赚钱就找谁;想把谁从监狱或拘留所捞出来就捞出来……周永康的种种作为,简直豪气万丈,气吞山河,结果最后吞掉了自己。

  另说薄熙来的气,他的红色背景,随着老爸政治命运而起伏,让他早期受难后来受惠,他身上的公子哥儿气,不是周永康能比的。他聪慧能干,思想开阔,口才一流,自视甚高,颇有气冲云霄之势。但架不住乱花迷眼和野心蓬勃,他在气急败坏之下,狠扇了王立军一个大嘴巴,致使王偷偷出走重庆,秘密溜进美国领事馆。得到周永康的通风报信后,薄熙来气势汹汹派人包围美国领事馆,最后的结果,已是众人皆知。可以说,薄熙来的盛气凌人害了他。

  再看令计划的气,他在父亲的严格家教中成长,从小就被延安老革命的爸爸灌输进步思想。从令家五个子女的名字就能看出来,他父亲是怎样紧跟形势:令路线、令政策、令方针、令计划、令完成,这家门里的五子女,愣是把中国的革命事业完成了。家风熏陶下,他谨小慎微,内敛低调,仕途路上不显山不露水,似乎一贯气定神闲,直到进了中南海成了大内主管,才开始风生水起。当他的独子夜半命丧车祸后,他终于沉不住气了,一甩历练几十年的收阴气功,动用中央警卫从北京市公安局那里抢夺尸体,结果这个事件成了日后撕下他面具的导火索。

        反面教材 警示官场

  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三人的先后落马,曾经在国内外引起一波又一波震荡。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画面,人们看到,周永康气泄了,服软了,让人感觉被判无期徒刑算侥幸了,如果把传说他涉嫌谋害前妻的罪过也算进来,他恐怕就难逃一死了。

  但是,同样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画面,人们看到薄熙来则没有气瘪,还在那儿振振有词,似乎还有气嚥不下去。薄熙来和周永康一样,都是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他不服曾经上诉,不过被驳回维持原判。

  令计划虽然还没有被审判,但风传他已精神奔溃,经常呼喊儿子和父母的名字。二十多岁独子的一命呜呼,老父几十年苦心栽培的化为乌有,肯定让他痛如椎心。身陷囹圄的静思,犹如邪气侵体,因此疯了也不是没有可能。最后令计划将被判刑多少年尚不清楚,可能也会是同样的命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其实,周、薄、令三人曾有交集,现在这样的气运,也算是给他们的一个归纳。不管境外媒体怎么解读及评说,他们确实成了反面教材在警示官场内人。

        国家的放任土壤也有责任

  阴阳五行,是中国周易哲学的辩证法,气旺与气衰相伴随行。政治人物必须学好辩证法,气盛时不要忘乎所以,对权力要有一份敬畏,不可无法无天肆意妄为,尤其是不可僭越。

  民间有俗语道:“权力是男人的春药”。权力容易让人亢奋难持,所以让个人在权力染缸中洁身自好,实践证明是很难做到。为此,从另一个角度讲,制度建设必须有效推进,曾经朴实的人、能干的人、谨慎的人,却一个个肆无忌惮地滥用权力、贪腐渎职到极致,说明国家政治生态的放纵土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周、薄、令三人气数已尽,期待中国未来官场气象一新!

  (作者是本刊特约主笔)

        周永康简介

  周永康(1942-),原名周元根,江苏省无锡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共第十六至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

  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后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自辽河油田上调石油工业部后,历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央四川省委书记,公安部部长、国务委员。中共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2007年中共“十七大”后进入中共权利核心,出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政法委书记,并兼任中央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组长、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

  2012年11月19日,随着中共“十八大”闭幕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新一届领导层上台,周永康卸任中共中央政法委书记,正式退休。

  2014年7月29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宣布,周永康涉嫌严重违纪,中共中央决定对其立案审查。同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开除其党籍,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日周永康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并逮捕。

  2015年4月3日,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周永康案,移送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审查起诉及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同年5月22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周永康案中一些犯罪事实证据涉及国家秘密为由,对周永康案进行不公开开庭审理。同年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周永康进行了一审宣判,周永康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周永康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位因腐败问题而正式接受调查并开除中共党籍、接受司法审判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也是1978年以后被查处的最高级别官员。周永康的落马,被外界认为是打破了坊间传闻中共党内在邓小平时代后“刑不上常委”的政治潜规则。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09
来源:视频号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为何出现集体辞职?
2025 - 04 - 09
来源:百度 2025年4月8日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文革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上文革,成了黑五类,文革中在工厂当了9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当兵了。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周诒春(1883-1958)周诒春,字寄梅,祖籍安徽休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攻读教育和心理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投身教育事业,并于1913年至1918年担任清华学校校长,期间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奠定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并推动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向完全大学过渡。‌‌主要成就与贡献‌1、教育领域的贡献‌在担任清华校长期间,周诒春推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提出将清华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大礼堂),为清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倡导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推行“端品励学”和“强迫运动”,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2、政治与社会活动‌周诒春在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实业部次长、农林部长、卫生部长等职,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大师梁漱溟的后半生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