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中国历史上最穷的总理

日期: 2014-08-06
浏览次数: 1238

转载于《世界华人周刊》

  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位总理:不仅没有一分钱存款,还因为无法偿还债务被人告上了法院,他就是段祺瑞。

  1881年,段祺瑞怀揣一块银元赤脚徒步行走数十天二千余里的路,来到山东威海学习军事。1888年冬,段祺瑞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获准与其它四位同学到德国留学,后德方看重他的才华将其独自留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深造。半年后,段祺瑞学成准备归国,德方希望将他留下,他因希望报效祖国而毅然离去。回国后投入新军,后因表现出众成为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左膀右臂。

  八国联军杀入北京,慈禧逃到西安。庚子赔款后,慈禧返回,沿途迎接的大小官员及士兵,都跪下迎接。慈禧御驾路过小站,段祺瑞及手下士兵站立迎接。载沣喝令:“跪下!”段祺瑞及士兵依然挺立。载沣大怒,拔刀要砍段祺瑞的腿;段祺瑞扛枪昂然而立,怒目而视,现出凛然不可侵犯之气势。当时守卫京城的清廷禁军被八国联军消灭,要靠新军;慈禧害怕激起兵变,做出宽宏大量状,不追究。慈禧死后,载沣成为摄政王,段祺瑞依然不跪,因此受到清贵族的排挤,被解除兵权,任保定军校校长,在此期间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军事人才,直到袁世凯重获重任才重新被重用。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准备称帝,北洋将领见袁跪拜;唯独段祺瑞不肯下跪。冯国璋劝段,段不满:“已是民国,为何还行跪拜?”冯说:“民国的大总统与皇帝没区别。”段慨然:“我是军人,只行军礼!”然后直接进总统府劝说袁世凯不要称帝,共和已经深入人心,民心所向,否则必将导致天下大乱,袁虚与委蛇,表示不称帝,次日革去段陆军总长职位,削去兵权。后袁称帝,蔡锷护国军连战连捷,北洋军分崩离析,袁在内忧外患中重病不起。当年劝其称帝的人都避而不见袁,撇清关系,唯独段祺瑞每日前去照看,关怀备至,袁唏嘘不 已。

  后段任总理,革除袁所留下的陋习。1926年3月18日上午10时,国民党与学生联合会等团体共约5000多人在京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游行中,现场负责人员担心局势失控,命令预伏军警以武力驱散游行队伍,结果造成当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惨剧。段祺瑞在得知政府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人们之后,匆忙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半日不起。次日自己向国会主动提出引咎辞职,表示从此再不过问政事,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 忏悔,一个月后国会接受辞职,从此段过起了隐居生活。

  1931年9月日军侵占东北,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曾经数次到津密晤段祺瑞, 请段出面组织华北政府,日愿以全力支持,段祺瑞坚持不与日人合作,悄悄离开天津移居上海。蒋介石通令所有少将以上的军官一齐到南京浦口车站迎接,有记者采 访他为何来沪,他铿锵作答:“日横暴行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国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全国积极备战,合力应付,则虽有十个日本,何足畏 哉?”

  1934年春,段祺瑞胃溃疡发作,引起胃部出血,被送进医院,体质日衰,家人劝他开荤,以加强营养,但被他拒绝:“人可死,荤不可开,我已承诺终生忏悔,不可变改。”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胃病突然发作,急送上海宏恩医院救治,2日在医院病逝,终年七十二岁,死时,因其一生廉洁朴素,身无余财,还留下一大笔的欠款,被人告上法庭。后青岛将佛海路按他的字改名为芝泉路,以纪念他在一战中出兵击败德军收复青岛的功绩。段祺瑞信佛吃素,为人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生活朴素,清廉如水,无积蓄房产,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因致电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和讨伐张勋复辟这三件事,被时人誉为“三造共和”。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09
来源:视频号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为何出现集体辞职?
2025 - 04 - 09
来源:百度 2025年4月8日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文革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上文革,成了黑五类,文革中在工厂当了9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当兵了。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周诒春(1883-1958)周诒春,字寄梅,祖籍安徽休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攻读教育和心理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投身教育事业,并于1913年至1918年担任清华学校校长,期间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奠定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并推动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向完全大学过渡。‌‌主要成就与贡献‌1、教育领域的贡献‌在担任清华校长期间,周诒春推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提出将清华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大礼堂),为清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倡导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推行“端品励学”和“强迫运动”,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2、政治与社会活动‌周诒春在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实业部次长、农林部长、卫生部长等职,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大师梁漱溟的后半生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