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7月18日
前言
1976年7月,此时毛主席已经病重,李敏得知后前来探望,毛主席和李敏寒暄过后,躺在病床上含泪嘱咐李敏:
“有件事你要帮我办一下。”
李敏不解,认为是毛主席工作的事情,但毛主席却说:“你代替我回韶山看望你的一个叔叔。”
李敏得知后也含泪答应,这位叔叔究竟是谁?和毛主席有何关系,为何毛主席临终前如此记挂他?
毛主席生前连续多年接济毛泽连
在韶山,毛氏算个大家族,毛泽连和毛主席的关系比较特殊,因为毛泽连的胞姐就是毛泽东的继妹毛泽建,毛泽连作为九弟。
晚辈一般称他为“九阿公”,他为人忠厚老实,上有老下有小,但是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患有严重的眼疾,毛主席一直对这位九弟格外牵挂,一直将他当做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对待。
而毛泽连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韶山亲友第一个进京看望毛主席的人,毛主席听说家乡有人来看望他,非常欣喜,自从一九二七年就一直没有回过韶山的毛主席,对于他日思夜想的家乡居然有亲人来看望他感到十分诧异。
在中南海,分别了二十四年的兄弟相逢了,悬殊的身份地位,没有阻碍毛主席与毛泽连亲情的交流,毛主席率先开口问道:
“你是泽连润发九弟吧?”
毛泽连此时泪如泉涌哽咽道:
“主席三哥,我是润发呀,我这次和表弟一同来北京,是代表家乡人民来看望您的。”
之后毛主席和毛泽连侃侃而谈,1925年春,毛主席在韶山发动了农民运动,次年,毛泽连参加儿童团,积极为农民协会站岗放哨,传递信息。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连家被敌军查抄,本就贫穷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由于整天担惊受怕,左眼也只留一点微光,他拖着病体整天挣扎死亡和饥饿线上。
在随后的20多年的时间里,毛泽连忍受着病痛的折磨,靠着打柴,帮工艰辛地支撑着家庭,因为一贫如洗,他老大不小也没有成家,母亲只好整日以泪洗面,后来毛泽连回忆道:
“在最困难的时候,我和母亲,弟弟一同去讨米。”
这次能够进京会见毛主席,也是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83师解放了韶山,师长任昌辉派人四处寻找毛主席的亲属,结果正好找到毛泽连和堂侄毛远翔,毛远衷,当问他是否进京去见毛主席,毛泽连满口答应。
当毛主席和毛泽连谈及毛家许多亲人牺牲的情景时,毛泽连在毛主席的面前失声痛哭,之后毛主席还将毛泽连留下治疗眼睛。
毛泽连住院治疗期间,护理和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由毛主席派家人照顾,不给政府工作人员添麻烦。
毛主席嘱咐毛岸英,李敏,李讷轮流送饭,搀扶照顾,毛主席在百忙之中尽量安排时间陪毛泽连一起吃饭,并且亲自将饭菜盛好,把菜夹到他的碗里,毛泽连的医药费,住院费和衣物都是由毛主席从自己的工资中支付的。
在北京住了俩月,毛泽连主动要求回家,不给毛主席添麻烦,毛主席特意嘱咐毛泽连回去有困难不要麻烦政府,他帮助接济。
此后,毛主席每年都要给毛泽连家寄款200元,作为困难补助,而每次毛主席的接济,都解了毛泽连的燃眉之急,之后,毛泽连的眼疾复发,要求去北京治疗。
毛主席得知后也邀请他来北京治疗,到1956年,毛泽连的眼疾一度恶化,不得已再次上北京治疗,毛主席抽空接见了他,并且承担了他的全部医疗费用,毛泽连没有带家乡的特产,很是过意不去,毛主席得知后说:
“不要送什么东西,我们是兄弟,不是外人。”
毛泽连转达了乡亲们盼望毛主席回家乡的愿望,毛主席听后表示:
“我会回去的,乡亲们多次邀请,实在欠了他们的人情啊。”
对于韶山,毛主席已经阔别32年没有回去了,于是在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家乡,在罗瑞卿,周小舟的陪同下回乡,乡亲们得知后,热烈欢迎毛主席的到来,当晚他就请当地的干部座谈,了解相关的情况
26日清晨,毛主席拜过了父母的坟之后,就到农民家中走访,随后又回到自己的故居,看着父母的就着,毛主席深情地说:“我像母亲”。
下午三点左右,毛主席在滴水洞水库游泳,并向湖南省委负责人交代在滴水洞为他修的“几间茅屋”,这次他回来宴请了乡亲们,并且还接见了毛泽连一家,当问道生活情况时,毛泽连高兴地说:
“在三哥的帮助下,如今生活还勉强过得去。”
到了60年代,政府鉴于毛泽连是烈士家属,每月发给他20元的生活补助费,毛泽连一家在毛主席和当地政府的资助下,总算度过了难关,而从50年代到70年代,毛泽连曾11次获准上京,8次见到毛主席,兄弟的见面次数,超过韶山的任何人。
临终嘱咐李敏
对于毛泽连一家的生活情况,毛主席始终放在心上,而到了70年代后期,毛主席越来越苍老,憔悴,身体状况明显不佳。
由于长年累月的躺在床上办公,看书,特别是晚年活动量减少,导致身上的肌肉萎缩,如果没人搀扶,站起来是相当困难的,走路就更不用说了,主席不仅行动不便,而且说话也费劲,只能从喉咙里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词语。
此时李敏得知毛主席病重,早已搬出中南海的李敏不顾一切赶来看望毛主席。
她眼前的毛主席仰卧在床上,面容憔悴,李敏看到毛主席痛苦的样子,眼泪就要流下来,但是她竭力忍住,轻轻地叫唤了一声:
“爸爸。”
毛主席微微睁开眼睛,怜爱地望着李敏:
“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
李敏知道,毛主席在步入晚年之后,内心很孤独,他也想像普通人那样,希望得到家人的关爱,享受天伦之乐,而随着身体的衰弱和病情的加重,毛主席越来越思念故土和亲人,
一天,他斜躺在床上,将李敏叫到床前,恳切地嘱咐道:“我快不行了,有件事情需要你帮我办,家乡还有两位叔叔,你要替我经常回去看看。”
这这两位叔叔一位是毛泽连,一位就是毛泽荣,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毛泽连听闻后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他连续几天在韶山公社布置的灵堂中为三哥守灵,追思几十年中与三哥的交往。
毛泽连后来经常对人说:
“要不是三哥经常寄钱寄物给我们,我哪里能活到今天”,
之后毛泽连每逢毛主席的生日和忌日,都会在家中祭奠,晚年的毛泽连还经常拄着拐杖,往返于东茅塘与韶山冲上屋场和毛主席故居之间,这是一条他再熟悉不过的路。
而李敏以及李讷也没有忘记毛主席生前的嘱托,1977年,李敏回到韶山时专程看望毛泽连,并且给叔叔100元钱,并且说道:
“九阿公,我代父亲来看望您。”
后来,李讷,邵华,毛远新等毛家后人回韶山时,也都和叔婶毛泽连,张玉莲夫妇见面,并且给他们一些钱物,在李敏以及其他毛主席儿女无微不至的关照下,毛泽连的生活渐渐有起色,不仅还将儿女全部培养成材,而且还享有83岁的高寿。
晚年的毛泽连经常教育子女要听毛主席伯伯的话,不能随便给政府添麻烦,更不能打着伯伯的牌子去各种照顾。
他有三个孩子,其中俩儿子至今没有离开韶山,做了普通的农民,一个女儿虽然在1972年入伍当兵,但退伍之后也只是在一个工厂中当了一名普通的统计员。
而对于韶山,李敏也经常回去祭祖,她说:
“韶山,是我父亲的诞生地,更是他从青少年时期从事学习和革命活动的地方,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块红色圣地。”
而对于乡亲们的热情款待,她激动地说:“感谢家乡的盛情款待,祝愿家乡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