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伟志
大家知道在一九七九那年头,苏联电影更是禁区,要看的难度极大。但我不能隐瞒专家的意见,便不抱希望地向明复如实反映。他自然比我更了解其中的“不可能”,皱了皱眉头,然后似乎是计上心来……
一九七八年我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当编辑,阎明复是该出版二把手。后来我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他是中央统战部部长,又是我的顶头上司。他创办中华慈菩总会,被人颂为“慈善之父”;我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常务理事,被上海授予“慈善之星”。几十年来,有幸一直接受他的教导,深知他是普通而崇高的共产党人,他在生活作风上与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在领导作风上充满大智大勇。在许多纪念他的文章中都谈到这一点,让我受教。我在这里补充几个小故事。
他的谦逊转化为号召力
不少文章讲他为大百科全书引进了当时尚未摘帽而他预见到定会平反摘帽的“反革命”、“叛徒”、“右派”,这完全是事实。我补充一句:这些人在进一步落实政策后,都没能留住,全高升了。有的当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有的当国家旅游局局长,有的当国家出版局局长,有的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还有的去创办《中国日报(英文版)),任总编——个个都是副部级。『反革命」的高升更加说明明复的开明和远见。不过,大家都漏掉一个人,那就是明复副书记还引进了一位拄双拐的国民党《中央日报》朱总编。怎么回事?《中央日报》不是很反动吗?是的,反动透顶。可是朱先生只当了三天总编,南京就解放了。他不反共,他不过是逃跑的国民党的替罪羊而已。也许是因为他病逝较早,大家把他忘了。
陶行知研究会成立,明复来祝贺。他通知我,他下午开会,叫我在上午十点到十一点去他住的宾馆聊聊。一小时里我们讲了很多话,其中有一点很有趣:他说他幼年时最讨厌陶行知:“他一来我家,父亲就把我赶出去玩,不许我在他倆身边。长大了才知道他们要讲悄悄话,怕我不懂事,听了乱传。”明复用自己的幼稚来说明陶行知的高大。
还有一次民进中央召开由雷洁琼主席主持的中央委员会。明复作为中共中央统战部长到会作报告。到会的发言人无不称雷洁琼“雷大姐”。轮到雷部长给民进作指示时,读者诸君,你们猜阎部长怎么讲?他说:“刚才不管年纪大些的,还是年轻的小伙子·都称“雷大姐”。我告诉大家:我不敢称“雷大姐”,因为我从小到现在都称“雷姑姑”。台上台下马上响起一片笑声和掌声。他的“低调”胜过高调。谦逊转化为号召力。
能上能下 能大能小
有次在中国民主同盟(民盟)的中央委员会上,领导上午批评了民盟一位中委的政治错误。按议程,晚上民盟要开联欢会,但不知怎的,会上有不少人情绪不高。阎部长知道后,迅速赶到联欢晚会。他的到来让联欢会的气氛顿时高涨。高涨之余,大家请部长“来一个”。部长在欢呼声中高歌了一曲。会上大家交头接耳:“我们需要这样的好部长。”“我们服从这样的好领导。”执政党与参政党的肝胆相照跃然于整个会场。
一九七九年秋,《大百科)》首卷在北京车公庄二号编写。十来位专家夜以继日工作,十分疲劳。明复同志安排我请专家晚上去看内部放映的美国电影。专家看了好几场以后,向我提出:能不能看看苏联电影?大家知道在一九七九那年头,苏联电影更是禁区,要看的难度极大。但我不能隐瞒专家的意见,便不抱希望地向明复如实反映。他自然比我更了解其中的“不可能”,皱了皱眉头,然后似乎是计上心来,叫我随他去中联部。我想中联部不会开禁的,去了有什么用?可我得服从领导,还是随他去了,大家想想明复计从何来?他对中联部有关同志说:“我们不是白看,看后把专家对电影的意见整理出来报送你们。”好极了!这正是中联部迫切需要的,马上同意。互利共赢,当晚就在一个小会场里看苏联原片。听着听着,我觉得同步翻译的声音很熟,再一听怎么像明复的声音?眼睛向周围一扫,恰是明复在翻译。专家们同我一样,也发现是阎副总编帮助翻译,都很感动。像明复这样能上能下、能大能小,既能为毛主席当翻译,又肯为咱普通人当翻译的领导实在不多见噢!亲切也是号召力。明复为专家奔波,专家工作更加努力。
把父亲的不足之处写进电影
在顾怀老领导阎明复的文章中,有不少人提到他父亲阎宝航。阎明复这般优秀的质量与父母的培养和教育有关。大家都知道在一九四六年的“下关惨案”中,马叙伦被打得很厉害。很多人不晓得特务乘马叙伦不备第一次打马叙伦时,工商界代表阎宝航看到后马上跳上前去挡住特务的棍棒。这次没有打到马叙伦。阎宝航却被打得手臂骨折。在宝阎航无力保护马叙伦的情况下,特务连续几棒才把马叙伦打至不能动弹。还有,二战期间希特勒攻打苏联,要打到莫斯科。中苏两国其中一个最早知道希特勒这一阴谋的是阎宝航。他向中共中央报告后,中共中央转告斯大林。斯大林将信将疑,他认为希特勒有言在先,不打苏联。尽管斯大林不全信,还是多少有点准备的,以致希特勒打进苏联后未能打到莫斯科。事后苏联特别感激阎宝航,斯大林提出请阎宝航到苏联工作。毛泽东舍不得,没放走阎宝航。九十年代,中央要为阎宝航拍摄一部专题片。这是家人的喜事、国人的联傲。出乎人们意料的是阎明复对编导说:“应该把父亲的不足之处写进电影。”一语惊人,不仅令编导吃惊,而且让世人难以想象。可是这话就是出于他这位孝子之口。很多人隐瞒父亲的另一面还来不及呢!明复居然敢公之于众,是逆潮流而动。不过真要来点逆向思维就不难理解明复的真谛。“人无完人”,电影如果把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哭泣说成比歌唱家的歌声还动听,叫第一声哭泣不好听的人怎么学习?阎明复的实事求是胜过许多人的锦上添花,具有领导力。
明复走了,他那不同凡响的、无私无畏的明复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作者为中国社会学家,上海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