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他刺探日军情报无数,却被判为汉奸27年,昭雪后精神紊乱号陶大哭

日期: 2019-10-09
浏览次数: 33

来源:《凤凰新闻》20190912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艰难无比的战争,因为清朝的遗留问题致使原本强大的中华民族远落后于其他国家,遭到列强的侵略而留下百年屈辱史,可这些都难不倒中华儿女们。

在这场伟大的胜利中,离不开革命先辈们在正面战场上地厮杀,当然也离不开只身潜入敌营的情报英雄。正是他们不顾个人危险,甚至甘愿忍受骂名,为我军获得了一份又一份机密情报。

今天笔者给大家讲述的主人公就是抗战时期绝无仅有的“五重间谍”且被称作“情报大王”的袁殊。1931年,经潘汉年介绍,年仅20岁的袁殊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情报系统,拥有了第一重身份——共产党员。

1932年春,袁殊经由表兄贾伯涛(黄埔一期生)介绍,打入中统局内部,成为国民党的一员。好巧不巧的是,在中统局袁殊被安排到情报股从事间谍工作,而他也被包装成一个新声通讯社的记者,中统局要求他以记者的身份打入日方情报机构,窃取日本上海领事馆的身份。

在得到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地批准之后,袁殊经过精心策划,成功结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进入日本情报机构。此刻他成为了一个“三重间谍”,利用这个身份为我党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并且让国民党以及日本都得到了我党想让他们知道的情报。

这还不算完。

1937年4月,为了开拓信息来源,袁殊加入了青洪帮,通过他的计谋与人脉,快速在青帮混得风生水起,成为了可以和杜月笙、黄金荣平起平坐的“通”字辈人物。

后来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戴笠在工作中一直找不到熟悉日本又拥有众多日本关系的人物。正在戴笠苦恼之际,杜月笙提醒道:我有一个叫做袁殊的师弟,他曾在日本留过学,并且还与日本领事馆副领事岩井英一关系不错,非常合适你的条件,你可以与他接触一下。

戴笠听罢很高兴,立刻接触到了袁殊,告知其意图。不过这件事袁殊不敢擅做主张,就询问潘汉年的意见。潘汉年得知后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这是件好事,机会难得,你千万不可错失良机,答应戴笠的一切要求!”

就这样,袁殊又成为军统上海区国际情报组成员,很快又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升为第三站站长,成为军统的内部人员。

 他刺探日军情报无数,却被判为汉奸27年,昭雪后精神紊乱号陶大哭

伪装者明楼就是以袁殊为原型

此时,袁殊成为了抗战时期绝无仅有的多面间谍(真实身份中共,其他身份中统、日伪、青红帮、军统)。出色的工作能力,他将繁多的工作梳理地井井有序,游走之间游刃有余,并借此打探到非常多的情报,我党都将他称作“情报大王”。

“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袁殊凭借一口流利的日语,不顾个人安危伪装成日本学生深入到日军阵地,为我军提供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我军也借此避免减少大量损失,居功至伟。

除了情报之外,他还利用日本信息方面地漏洞,成功将三大箱子黄金运到延安,以及从日伪军火库中运出10大船枪支弹药给苏北新四军基地。让物资匮乏的我军缓了一大口气。

在经过我国各方面的努力下,成功赶走日本侵略者。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袁殊被组织安排到李克农部门下工作。

1955年“潘汉年事件”,袁殊被判为“汉奸”入狱,这一关就是20年,在袁殊被关押期间,妻子端木因为丈夫被判为“汉奸”,整日遭受怒骂甚至恐吓,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她精神失常,离家出走下落不明,再也没有出现。

1975年期满才被释放,可依旧难逃“汉奸”的骂名,被安排到劳改农场进行劳动改造。袁殊对于妻子的情况丝毫不知,依旧被限制自由进行改造。

他刺探日军情报无数,却被判为汉奸27年,昭雪后精神紊乱号陶大哭 

袁殊在北京

1982年8月2日,潘汉年被平反,9月6日,袁殊亦被宣判无罪。

27年过去了,袁殊满心欢喜的回到家中却早已物是人非,即便是在多方敌人之间都能游刃有余的袁殊也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打击,眼中再也没了神采,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同时他的精神也产生紊乱,时长会无缘无故的大哭。

1987年11月26日,病逝于北京。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09
来源:视频号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为何出现集体辞职?
2025 - 04 - 09
来源:百度 2025年4月8日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文革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上文革,成了黑五类,文革中在工厂当了9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当兵了。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周诒春(1883-1958)周诒春,字寄梅,祖籍安徽休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攻读教育和心理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投身教育事业,并于1913年至1918年担任清华学校校长,期间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奠定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并推动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向完全大学过渡。‌‌主要成就与贡献‌1、教育领域的贡献‌在担任清华校长期间,周诒春推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提出将清华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大礼堂),为清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倡导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推行“端品励学”和“强迫运动”,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2、政治与社会活动‌周诒春在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实业部次长、农林部长、卫生部长等职,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大师梁漱溟的后半生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