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奇人”曾是毛主席上司,周恩来政治生命的“恩公”,一生无解

日期: 2019-02-06
浏览次数: 73

来源:凤凰新闻

文/王伟

       张申府,原名张嵩年,字申甫,1893年生于河北献县,共产党早期组织三个主要创始人之一。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打工”时的上司,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周恩来政治生命的“恩公”,也是中国妇女解放的先驱。就是这个张申府有着复杂无解的一生。

 “奇人”曾是毛主席上司,周恩来政治生命的“恩公”,一生无解

     1917年,张申府以助教名义在北京大学工作,认识了当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李大钊离开时,张申府担任图书馆代主任。1918年,毛泽东由杨昌济介绍来图书馆“打工”,担任登录室工友,上司张申府对他的工作要求很严厉。毛泽东说:“我连大学都没有上过,我只是中学毕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一个小职员,一个月八块大洋,张申府就是我的顶头上司。”

     1920年8月,陈独秀筹备建党,为了确定组织名称,在给张申府的信中说:“创党之事,只有你与守常(李大钊)可以谈。”张申府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党组织,张申府成为共产党最早创始人之一,为中共建党作出了卓越贡献。

     1920年冬,张申府到法国深造,周恩来辗转认识了张申府,张申府很赏识周恩来,成了他革命的引路人,并为周在政坛迅速崛起起了关键的助推作用。

     1922年,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张申府没有出席成立大会,但他以老资格发号施令,这引起很多同志不满,转年,少年共产党宣布开除张申府。1924年,张申府回国参加了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孙中山任命张申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是当时中共在黄埔军校最高任职,张还负责黄埔第一期学生的口试、笔试监考和阅卷工作,可以说黄埔一期学员都是张申府的学生。

     张申府向黄埔军校推荐了15名在国外留过学的优秀学生,他们的身份都是中共党员。第一个名字就是周恩来,之后有恽代英、赵世炎、高语罕、沈雁冰等,这些人当时都是共产党中的精英。廖仲恺看到张推荐的都是有些名气的青年,立即批准,并嘱张马上给周恩来等海外留学人员寄去归国的路费。

     张申府为周恩来解决了从欧洲回国的经费,又将其推上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位子,走上了政治舞台。张申府对周恩来有这样的评语:“我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而恩来则不同,他是弯而不折的。”

“奇人”曾是毛主席上司,周恩来政治生命的“恩公”,一生无解

    张申府后来退出了中国共产党,以教学和翻译著述为生,先后在暨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1935年冬,张申府与刘清扬等共同发动和领导了北平的“一二•九”运动,担任游行总指挥。被逮捕关了两个月,后由冯玉祥保释出狱,清华大学囿于当局压力把张申府解聘。

     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十分客气地请张申府吃饭,当张把自己写的一本书送给他时,张在这本书扉页的题词是:“润之吾兄指正。”毛泽东面上顿现不豫之色。

    1948年,张申府在北平发表文章《呼吁和平》,正是因为这篇“不合时宜”的文章,给张申府此后的政治生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民盟总部开除了曾是创始人之一张申府的盟籍。《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痛斥叛徒张申府的卖身投靠!”张申府的夫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刘清扬在《人民日报》刊登出离婚启事,标题为“张申府背叛民主为虎作伥,刘清扬严予指责”,宣布与其一刀两断。至此,张申府已经身败名裂、众叛亲离。人这一辈子关键时候这一步错不得,错了要用一生去悔恨了。

     毛泽东十分生气地说:“你们看到他(张申府)在发表的文章了吗?我们快胜利了,人家就劝我们讲和平,可我们倒霉时就没人帮我们讲话,这不大公平吧。”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新中国的建设需要知识分子,可知识分子的立场是个关键的问题。立场站不稳,再有学问也不能用啊!”

     新中国建立后,张申府的工作也成了问题,最后,周恩来决定让他去北京图书馆作了研究员,不准出面,被全面封杀。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直到1979年获平反。1986年告别了这个世界。(参阅《建党的那些人与事》) 

“奇人”曾是毛主席上司,周恩来政治生命的“恩公”,一生无解

 

“奇人”曾是毛主席上司,周恩来政治生命的“恩公”,一生无解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09
来源:视频号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为何出现集体辞职?
2025 - 04 - 09
来源:百度 2025年4月8日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文革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上文革,成了黑五类,文革中在工厂当了9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当兵了。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周诒春(1883-1958)周诒春,字寄梅,祖籍安徽休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攻读教育和心理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投身教育事业,并于1913年至1918年担任清华学校校长,期间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奠定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并推动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向完全大学过渡。‌‌主要成就与贡献‌1、教育领域的贡献‌在担任清华校长期间,周诒春推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提出将清华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大礼堂),为清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倡导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推行“端品励学”和“强迫运动”,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2、政治与社会活动‌周诒春在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实业部次长、农林部长、卫生部长等职,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大师梁漱溟的后半生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