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两岸融合派先锋陈若曦毋忘中国统一初心

日期: 2019-01-26
浏览次数: 76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10月7日

文/童清峰

        台湾作家陈若曦是两岸融合的开路先锋,她在两岸关系仍然敌对的一九六六年从美国投奔中国大陆。陈若曦身为台湾人,不仅怀抱对理想社会主义的憧憬,也有强烈的中华民族主义情怀。在中国大陆七年,历经文革浩劫,她以笔杆为武器,对文革的光怪陆离现象加以批判,但她并没有因此厌恶中国,刚好相反,她超越政治,和中国民间社会连接,怀抱中国梦,期盼两岸统一与中国富强。

       中国大陆九月一日开放申领台胞居住证,同时采用等同大陆身份证的十八位号码,加上之前「惠台三十一条措施」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让台湾民众享受等同大陆国民的待遇,其最终目的则是为推动「两岸融合」,让两岸生活实质统一。

       事实上,两岸融合的开路先锋是台湾作家陈若曦。她在一九六六年从美国投奔中国大陆,当时两岸关系仍然非常紧张,互相丑化,但陈若曦身为台湾人,不仅怀抱对社会主义的憧憬,也有强烈的中华民族主义情怀。这位出生于一九三八年的文学青年,毕业于北一女、台湾大学外文系,她解释她为何要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硕士毕业后「奔赴祖国」时说:「我们这一代台湾人,生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民族意识特别强烈,感叹中国百年积弱才备受外侮,知识分子当以天下为己任,且先天下之忧而忧,学成报效国家是理所当然之事。」

       陈若曦在中国大陆七年,历经文革浩劫,她以笔杆为武器,对文革的光怪陆离现象加以批判,但她并没有因此厌恶中国,刚好相反,她超越政治,和中国民间社会连接,与很多朋友结下终身的友谊,展示她真挚的性格,与中国社会融合,也目睹中国从毛泽东的极权社会向今天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飙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建设实现了不少当年孙中山的理想;百万台商在中国发展,而越来越多台湾最优秀的新一代都前往中国大陆升学,她身为台湾前往中国大陆的先锋,发现两岸人民需要更多的交流。

       今年八十岁的陈若曦,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她写的小说《尹县长》被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的第八十九名。她在中国大陆文革的经验,成为她小说创作的重要灵感。

       如今历尽生命的起伏,陈若曦住在台北的老人公寓,生活依然充实,参与很多的公益活动。她对今天的中国发展保持乐观,认为习近平的「中国梦」也是她自己的「中国梦」,大同小异,都是期盼两岸的和平统一与中国的富强。而两岸的民间融合,加强老百姓的彼此理解,避免各种的扭曲与偏见,都是两岸社会所应加强努力之处。

        她对当下的民进党政府非常不满,认为在蔡英文的治理下,台湾经济越来越差,两岸关系也走向历史新低点,让台湾的民粹政治上升到最高点,也使得台湾前途更加不可测。她甚至认为不能排除北京最后会以武力统一台湾,因为若听任民进党这样统治下去,中国大陆就只有「武统」一途。

       回首当年在美国毅然前往大陆,她记忆犹新。她那是一九六六年, 也就是五十二年前,刚刚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拿到英美文学硕士的陈若曦,就与在同一所大学拿到流体力学博士的新婚丈夫段世尧,拎着两个皮箱,双双「回归」祖国。

        陈若曦夫妇从美国到了法国巴黎,辗转「回归」祖国,没想到文革风暴正在酝酿,政治气氛紧张,全中国乱成一片。她写道:「在大陆住了七年多,经历『十年文化革命』的大部分时光,无论是旁观或亲身经历,都是百分之百『惊心动魄』的经验。那时才醒悟到,以前台湾国民党的独裁专制,比起文革时代的中共,堪称『小巫见大巫』了。」虽然在大陆经历了不少事,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

       陈若曦回忆他们一家四口在一九七三年申请出境,来到香港,她开始写一系列著名的文革小说,对文革提出强烈的批判。但这并没有让她对中国人民失去了信任,更不会怀疑自己是中国人的认同。她关怀来自神州大地的一切。她将文革的灾难与她对中华民族的爱和认同分开,也因此不会因为中共政治的失误而失去对中华民族的信心与爱心。

       但文革的社会乱象以及盲目诉诸民粹的做法,使得她对今天台湾的民粹之风大为反感。从一九九五年回台定居后,陈若曦生活过得惬意,但她对台湾越来越民粹的走向却很看不惯。今年三月台湾高等法院判「太阳花学运」占领行政院部分的二十二人维持无罪判决,并强调言论自由的重要性。她对这个判决结果很不以为然。「只要打着人民作主旗号,几个人声音大,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民主变民粹了。」她感慨,台湾今天的民粹之风,让她想起当年大陆文革狂飙乱象。

       今天台湾很多打着民众之名的群众运动,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甚至批评台湾搞小文革。「太阳花学运就很典型,占领立法院三个礼拜,无法无天,在里面埋锅造饭,全世界有这样的民主吗?没有!就只有台湾。」她说:「年轻人起来了,我讲的就算数,没有人敢办他。」这就是当年中国式文革的作风。

       台湾的民主成就,曾经让她感到骄傲。「蔡英文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民选女总统,武则天那些不算,我觉得是很了不起的事,是民主的一件大事。」但蔡执政两年多以来,已经把这些成就消耗殆尽。陈若曦批评蔡执政能力很差,什么事都不作声、不出来、不表态,连过年发红包都用人墙围起来,让警察化装成民众混在里面。「连给个红包都这么紧张,甚至现在总统府前都摆拒马,笑死了!」

       当年民进党朋友已凋零

       当年为党外(民进党前身)发声的陈若曦,结识了不少民进党朋友,但在王拓、杨青矗等作家相继凋零后,她跟绿营也日渐疏离。「民进党政府很会洗脑,把很多年轻人洗脑了,就是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两回事,我们要独立建国,最好不要用中华民国国号。」她说,「有常识就知道,这国号去不掉的,联合国也不会承认你,可是年轻人就是有这样的理想或狂想」。  

      「以前马英九做了很多事,它(指民进党)拼命骂,但它现在来做。」她不认同民进党上台后越来越多的「发夹弯」(急转弯),例如核电。她原本强烈反核,曾经背了一个「核殇」的抗议牌子上街抗议;但十年前,研究各国资料发现,台湾煤根本不够用,核电多少要用一些,「否则怎么办」?她也支持绿能,但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设备高昂,「若阴天或不吹风,不都白搭了」?台湾地窄人多,有多少空地可以栽种风电机呢?

       她转而赞成适度用核电,现在核电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山东荣城已经进入到第四代核电了,核废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安全。「我不是说没有危险,我们动不动地震死了二千人,什么东西都有危险,但你要衡量。」她说,天然气很贵,民进党不跟中国和好,跟它吵架,它如果封锁台湾港口,纵使有钱,天然气也运不进来。这些都是常识,为政者却不去思索,非常奇怪。

       陈若曦和已故台湾作家陈映真一样,都将中华民族摆在第一位,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与殖民统治。这与今天民进党的一些亲日媚日态度完全不同。

      在大陆文革那段日子,政治上无休止的运动,动不动就整人的斗争,让陈若曦和段世尧吃了很多苦头,他们夫妇俩咬着牙苦撑,艰难的环境是孕育优秀文学作品的摇篮,陈若曦始终保有作家一颗敏锐的心,她在香港与美加生活时,回忆中国的生活,写出脍炙人口、反映文革的小说《尹县长》等一系列作品。文学评论家陈芳明形容陈若曦在文革时期的作品:「那是以生命和鲜血换取的文学作品,其中人格的扭曲与人性的变形,比起支离破碎的现代主义更令人感到惊心动魄,也比嘶声呐喊的写实主义还更使人痛心疾首」。

       作家的经历往往影响其写作风格与主题,台湾作家中很少有人像陈若曦同时经历过两岸的两场浩劫,「二二八事件」与文革,她都在场,这也激发她以个人见证大时代,写出一部又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学经典,如《归》、《城里城外》、《突围》、《远见》、《二胡》、《晶晶的生日》等,共计四十多本,曾获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吴浊流文学奖、国家文艺奖等。其著作被译为英、德、日、法、挪威等多国文字。

       从台北到美国到中国大陆,再回到台湾,超过半世纪,回首陈若曦走过的足迹,她行侠仗义、有话直说的性格,始终如一,使她在台湾作家中独树一帜,备受尊崇。

       离开大陆,陈若曦起初在香港生活一年,后来移民到加拿大,最后在加州柏克莱定居,一直心系台湾岛内的政局发展。事实上,受到「二二八」影响,她父亲陈阿川曾告诫家里学历最高的这个女儿「不要碰政治」,但政治却一再找上了陈若曦。

       见蒋经国为美丽岛陈情

      一九七九年,她为「美丽岛事件」,带着一份二十七位留美作家、学者签署的请愿书,回台面见台湾领导人蒋经国,前后两次会面,她展现过人胆识,发出掷地有声谏言,要求全案「立即交由法院(非军法)审理」。她获得蒋经国两次接见,她都不惜冒威权政治的大不讳,对当时的「最高领袖」犯颜直谏,为「美丽岛」事件的被告求情,强调不能「未暴先镇」,以军法审判,剥夺人权。她回忆说,主要是因为台湾是自己从小长大的故乡,却没有为台湾做过任何事,她想尽一份心力。

        见胡耀邦犯颜直谏

        敢于仗义执言的陈若曦,声名传遍两岸。一九八五年获北京领导人胡耀邦召见,她也是同样的犯颜直谏,在权力面前讲真话。她把握机会,替当时出国进修被阻的诗人北岛求情。外界对她敢在两岸领导人面前讲真话的勇气,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也是陈若曦文学作品的特色,不虚矫,不装模作样卖弄,而是直透核心,揭开时代的弊端。当今天很多台湾的知识分子向民进党奉迎,乞灵现实的利益,但陈若曦却敢于在绿营的执政者面前说出真话,揭开「皇帝的新衣」,站在老百姓的利益说话,一士谔谔,说出中华民族的心声。

       中华民族的心声就是超越政党的斗争,从人民的福祉出发,加强两岸交流与融合。她发现台湾很多人对大陆充满各种误解,还在以冷战时代的视野来观看大陆,出现很多扭曲与误会。而当下的急务,就是将被颠倒的颠倒回来,让两岸民众看到事实的真相。

       真相就是民间的融合与深度的交流,让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感情凝聚两岸民众,化解政治的恩怨,超越政党的斗争。这是陈若曦的期望,也是她毋忘当年投奔祖国、渴望中国统一的初心。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2 - 18
来源:视频号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
2024 - 12 - 16
来源:视频号他游历过七十多个国家,曾与爱因斯坦共饮咖啡,与溥仪一同观戏,甚至在网上刷短视频发弹幕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0月5日前言1966年冬,北京。雪花在寒冷的空气中漫天飞舞,这些或大或小的精灵,形状不同,下降的速度也不同,有些雪花好像特别眷恋风,很久才缓缓地落在地上。在一个小胡同里,有一对老人在门口踮着脚向着路口的方向望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急切,好像在等待一位重要人物的到来。半个小时过后,妻子朱端绶对丈夫熊瑾玎说:“回去吧,周总理那么忙,一定是有事耽搁了,或者因事情拖住来不了了。”“不会的,总理一向言出必行,他答应来给我祝寿就一定会来,你回去把饭菜热热,我再等一会。”熊瑾玎老人望着路口的方向。晚上七点多,两个身影出现在了路口,熊瑾玎赶紧向屋里喊道:“端绶快出来,总理来了。”夫妻二人把周总理和他的卫士长迎进屋,周总理一边走一边说:“不好意思,因工作耽误了时间,让你们久等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是夫妻二人余生中经常回忆的场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共进晚餐,一起喝着花雕酒,一起...
2024 - 12 - 09
来源:视频号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堪称近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十全十美的男人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