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文学夜空的孤独星球

日期: 2018-09-15
浏览次数: 308

来源:《亚洲周刊》

文/顾雪儿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文学夜空的孤独星球,在自己的轨道中闪烁着独特光芒,映照着近百年变幻与扭曲的殖民世界。

        二零零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V.S.Naipaul),于二零一八年八月十一日在伦敦去世,享年八十六岁。这位出生于千里达(特立尼达)的印度裔作家,重要作品有《米格尔街》、《抵达之谜》、《河湾》等。 奈保尔就像文学夜空的一颗孤独的星球,在自己的轨道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也映照着近百年变幻与扭曲的殖民世界。

        这位印度移民劳工的孙子,从生活在加勒比海贫困的庄园到诺贝尔文学殿堂的宠儿,是英国殖民主义制度下培养出来的英文作家,改写了英国文学史,颠覆了莎士比亚以白人为主导的书写传统的轨迹,展示英语文学不等于英国、美国文学。

        事实上,奈保尔与石黑一雄 (二零一七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写作 《魔鬼诗篇》而名震一时的印度裔英文作家鲁思迪(Salman Rushdie),被视为“英国移民作家三雄”。他们的母语不是英文,但却透过后天努力,在英语文学的天地纵横自如。当然,在欧洲人的历史传统中,早就有这样的先例,波兰作家康拉德(Joseph Conrad)写的《黑暗的心》、俄罗斯作家纳博科夫(V Nabokov)写的《洛丽塔》(Lolita)都是用非母语的英文写作而进入英语文学史。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在颁奖给奈保尔时,就强调“康拉德与奈保尔的缘份”,显示移民作家的文学爆发力,在一种“借来的语言”中让文学的灵感飞翔。

        奈保尔不仅跨越种族的界限,也跨越阶级的界限。他从一个中下层的社会,靠着自身的努力,在千里达获得政府的奖学金,中学毕业后前往牛津大学读英国文学。他在五六十年代的英国社会中,生活拮据,写文章的收入难以糊口, 最后还是靠一些慧眼识英雄的白人精英接济,才改善生活,甚至借钱给他,让他买了房子,进入英国的上层社会。当然,后来他不断拿到文学奖项,也使得他在英国精英阶层站稳了脚跟。

        奈保尔文学的成就,在于他对殖民社会与后殖民社会的细腻观察。他除了小说写作, 也写了大量的非小说作品,不少是他在加勒比海、非洲、印度等地旅行的总结。他对于这些第三世界的描绘,往往刻薄又真实,不留情面。这也让他面对大量的批评。但他对此不退让,让作品来说话。

        他早期的作品带有喜剧的色彩,似乎要用幽默的风格来讨喜。但后来他就直面残酷的事实,让读者看得坐立不安,但也被那些黑暗的世界所蛊惑。 他写印度社会,绝对不会因为自己是印度裔而客气,令读者被那些因循与无奈所震撼。更不要说他对伊斯兰世界的负面评 价,也让他到处树敌,万箭穿心。

        但他的心还是回归文学,无论他的观点如何引起争议,读者都不得不佩服他的文笔与说故事的方式。另一位印度作家鲁思迪在悼念奈保尔的推文中说,他们在政治与生活上都截然不同,彼此有巨大的歧见,但却对他的逝世感到悲伤,就像追念挚爱的年长兄弟一样。

        美国著名的公共知议分子、巴勒斯坦裔学者萨依德 (Edward said),就曽经严厉批评奈保尔对印度与伊斯兰世界的观察,都是白人社会的刻板印象,是严重的误读。萨依德写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 ) 一书,就是对奈保尔这种观点的无情批判。

        不过奈保尔在文坛上最出名的是他和一位美国作家保罗•索鲁(Paul Theroux)的恩怨情仇。这位年轻的美国旅行文学作家,本来与奈保尔情同父子,但后来却反目成仇,互揭疮疤。直到十六年之后,由于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介入,充当鲁仲连,两人才握手言和。

        但奈保尔不仅追求文学的真实,也要暴露自身的真实。他晚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隐瞒自己的性格弱点,自曝他曾经在婚姻生活中不忠,长期嫖妓,后来又与一位有夫之妇私通,有长达十几年的秘密恋情。他甚至反思自己对待第一位妻子的态度,说这位癌症逝世的首任妻子,其实就是被他迫害而死。

        奈保尔也和中国有缘份。他的作品早在八十年代就被介绍到中国大陆,全部作品都被翻译成中文。他在二零一四年访问中国,与中国作家麦家对谈。麦家长期写间谍小说,如 《风声》、《听风者》、《暗算》等作品。他和奈保尔其实都在探索那种隐秘的、边缘人的生存状态。

        这也是奈保尔作品的永恒主题,让读者感受那种在文学夜空中的孤独——看似在浮华世间潇洒自如,其实内心深处暗藏不安与无奈。这就是奈保尔的文学动力,写出在灿烂星空中被边缘化的感觉。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09
来源:视频号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为何出现集体辞职?
2025 - 04 - 09
来源:百度 2025年4月8日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文革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上文革,成了黑五类,文革中在工厂当了9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当兵了。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周诒春(1883-1958)周诒春,字寄梅,祖籍安徽休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攻读教育和心理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投身教育事业,并于1913年至1918年担任清华学校校长,期间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奠定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并推动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向完全大学过渡。‌‌主要成就与贡献‌1、教育领域的贡献‌在担任清华校长期间,周诒春推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提出将清华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大礼堂),为清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倡导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推行“端品励学”和“强迫运动”,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2、政治与社会活动‌周诒春在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实业部次长、农林部长、卫生部长等职,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大师梁漱溟的后半生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