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沈汉武的红卫兵油画

日期: 2016-10-18
浏览次数: 1949

来源:《明报月刊》2016年8月

文/方毓仁

   画家沈汉武,一九八六年开始绘画红卫兵油画,一画三十年,原因是“忘不掉,实在无法忘记。从十六岁到十八岁,这是自己生命中一段非常深刻的记忆”。他忠实呈现自己记忆中的红卫兵:“那么纯真、稚气未脱。他们手中染血的皮带却告诉我们。再美丽的身心,若以革命为名,都能做出灭绝人性的暴行。”作者是沈汉武的朋友,特别为《红墙骑士》、《忠诚》和《“老莫”》写下感想。

——编者

《红墙骑士》160×120cm 2015

  《红墙骑士》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就读北京育英小学(人称共和国第一红校)。校内有剧院式的豪华礼堂、室内外操场、果园、动物园,甚至自己的医院。学生全体住宿,与平民百姓隔绝。毛泽东、刘少奇的子侄与我同校;将军、部长子弟比比皆是。同学们衣着朴素,暗地里互比父辈官职高低。
     
中学六年我在北京八中度过。八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高级干部家庭。高干子弟崇尚体育运动,尤其是部队大院的孩子,篮球打得好。他们谈天说地,不是养蜂夹道俱乐部的周末活动,就是西山射击场打靶归来的余兴。他们身上的褪色旧军装显出不凡气宇,脚下的皮鞋透露等级的秘密。那时平民同学都穿劣质胶鞋,夏天教室里臭气熏天。大院子弟足下的大头黑皮鞋表示父亲是校级军官;有松紧带的军靴就宣示父亲是将军了。我在学校里是星级运动员,因此与他们关系良好。有一次我带几个同学去全国最棒的北京体育馆打篮球,我跟王教练介绍:“矮个儿的那个,他爸爸是少将,高个儿那个的父亲是中将……”我至今还记得王教练嘴角露出一丝冷笑:“那,你爸爸是什么将啊?”我得承认趋炎附势,但是我真心以有这样的同学而自豪。
     
一九六四至六五年间,北京的四、六、八中,由校内高干子弟发起反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运动。同学之间突然壁垒分明,阶级斗争在十几岁的孩子之间展开。干部子弟声称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受害者。我十分纳闷:你们都是贵族子弟,老师含在嘴里怕化了,校领导捧在手里怕摔了,你们受哪门子害了?那场政治运动是某些通天的同学,闻中央斗争之风,欲在基层蠢蠢作动,最终被当时的彭真市委压下去了。
     
但是躲不过的是一年后的文化大革命。我们这一届中学生毕业了,他们的弟妹们依仗家势成了老红卫兵,到处造反。伟大领袖需要利用这些孩子制造短时间的红色恐怖,在全国范围造成高压局面,迫使大众跟从,自己则可以为所欲为。
     
老友沈汉武创作的油画《红墙骑士》反映了这一代红卫兵的精神面貌。红卫兵运动过去整整五十年了,对这场运动的观察因人而异。汉武画笔下的红卫兵总是那么纯真、稚气未脱。他们手中染血的皮带却告诉我们,再美丽的身心,若以革命为名,都能做出灭绝人性的暴行。
     
人本应锄强扶弱,而不是锄弱扶强。在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中,一个贵族在格斗中打败了前来行刺的平民,说:“滚吧,我的剑不染贱民的血。”再看我们的贵族子弟红卫兵,他们依照派出所提供的数据,乘坐部队的军车,在黑夜之中浩浩荡荡出发,到胡同深处的穷屋陋舍中,把一九四九年以来斗得灰头土脸、苟延残喘的老地主和老国民党员揪出来毒打。更有甚者,让这些阶级敌人的儿女参与其中,“大义灭亲”,以示划清界线。翌日,满大街跑着平板三轮车,拉着各种老人的尸体,送往火葬场。鲁迅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欧洲的贵族子弟每有对外战争,即提刀上马,冲在最前。即使是当代英国的王子王孙,也要在战场的最前线服役、参加战斗。
        
无产阶级贵族中并不缺少英雄好汉,毛主席发动了抗美援朝战争,他的长子毛岸英,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一九六六年八九月份中的老红卫兵们,有的是廉价勇气(如果杀人也需要勇气的话)。背靠强大的政权,残害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
     
后来,我听说有老红卫兵偷渡到越南、缅甸参加那里的反帝斗争。我多么希望昔日的贵族同学们是其中的一员,像欧洲的贵族子弟那样,跟民族敌人逞强,跟美帝苏修论英雄。事实上当年有不少云南省成份不好的年轻人死于越南、缅甸的战场。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向权贵们表示:我们一点也不比你们差。都说中国兵勇敢、不怕死。其实他们生无可恋,赴死何难哉?
     
回到油画《红墙骑士》。他们身穿旧军装、佩戴红袖章,请留意后排纠察队员的袖章,宽至臂弯。因为他们要有别于平民红卫兵出身的袖章,别人的袖章是布质的,他们改成丝绸的。无他,表示尊贵而已。胯下的自行车权当骑士的战马,要锰钢的,来区别于普通人家的“永久”、“飞鸽”牌子。汉武表现了他们当年鼎盛时期的气质。
     
这些老红卫兵中不少今天正活跃于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他们中间,也就是我的老同学中间,很多人确实十分优秀。他们从小以接班人自居,以治理天下为己任。由于从家中能接触到平民百姓闻所未闻的信息,他们视野宽阔、知识丰富。他们中的努力者、有作为者现今或掌管权力,或手握财富。我相信他们能将中国带往更高、更好的层次。眼前这一代之后,何以为继呢?全世界的贵族在消亡,何以红色的能千秋万代呢?
     
理想,无论在欧洲还是中国,都可以孕育出骑士精神,现今的财富则不能。汉武的《红墙骑士》,如果不是赞歌的话只能是一首挽歌。

 

《忠诚》91.5×71cm  2007

  《忠诚》
  忠诚与道德相连。于信念,始终不渝;于人,永不背叛,是为忠诚。在全民族道德沦亡的文化大革命中,忠诚却是最流行的口号,人人狂呼忠于毛,忠于党。这其中不乏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受益者,但是更多的是受害者。他们出于恐惧而宣示忠诚,唯恐被划分到受镇压的一边。这是被胁迫的忠诚。
     
在文革高潮中,我们学校根正苗红的小冯老师目透狐疑之光,问我:“小方,你爱毛主席吗?”(What a damn good question! 这是他妈的什么问题!)我不敢迟疑,立即给出了正面的回答。油画《忠诚》中的女红卫兵,正深情地往胸前别上毛像章。我想起另一则往事:一个出身不好的男青年,把毛像章直接别在胸膛上,穿透肌肉,表示:我也热爱毛主席,我不比你们差。这是血淋淋的忠诚。
     
几十年前,最著名的知识青年模范中,除了邢燕子,还有一个叫侯隽的,近年她在凤凰电视的采访节目中说:“当年如果知道号召节制生育是因为毛主席担心人口太多的话,我第一个报名去死(以减少人口)。”令人啼笑皆非的忠诚。
     
今天看到朝鲜民众也别着像章,如丧考妣地狂呼万岁,真是我们的同道中人啊。我们见证过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寿西斯古的下场,这种胁迫式的忠诚,虽然人多势众,倾覆只在瞬间。
     
忠诚是道德、文化、教育的体现。世俗地说:忠诚绝非无缘无故,忠诚为信仰激发,也是受益的回馈。施与受都明白个中缘故。忠诚发自内心,一生一世,无人可以将它夺取。忠诚是最高贵的品质,绝非人皆有之。古罗马的殉道者、慷慨就义的革命者、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将士,历史铭记他们的忠诚。

  《“老莫”》
  帝都北京,甫出西直门就可望见前苏联展览馆的塔尖。置身其中像身处圣彼得堡的皇宫之中,塔楼下面西侧便是莫斯科餐厅,是当年吃西餐的唯一去处。在反修浪潮高涨的年代,有明白人将之昵称为“老莫”,免去亲苏之嫌。就像现今以“仇美”来掩盖“爱美”一样。
     
五十多年前,笔者与发小(编按:北京方言,指一起长大的朋友)黄志恭就读北京八中,离“老莫”不远。志恭的父亲是著名的心脏病专家,隔三差五会掏出十块、八块钱,说:“你们俩去莫斯科餐厅吃一顿吧(招牌菜,罐焖牛肉,奶油烤鱼大概一块多钱一份)。”
     
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将毕生收藏的国宝文物悉数捐献给国家。历次运动中仍被斗得失魂落魄。魂魄不全的张老夫妇也时有光顾莫斯科餐厅,餐毕,用手帕包起两块黄油面包,佝偻的身影蹒跚地走出餐厅的高阶、豪门。
     
“老莫”是前朝遗老遗少、当朝失意子弟们重温旧梦的圣地。
     
文革中,“老兵”(红八月中首先带起臂章的干部子弟)其实并没有风光多久。就像土地革命时,斗地主,分浮财,到太太、小姐牙床上跳上一跳的尽是些“勇敢分子”,即流氓无产者。“老兵”们就是衣着光鲜的“勇敢分子”。当他们的父母被斗倒之后,他们就远离运动的主流了。
     
但是他们没有忘记“老莫”。那里是红色贵族身份的象征。也有平民子弟积蓄工资去开洋荤的,他们回忆说:“去一趟‘老莫’就像出一趟国一样。”去“老莫”成为走向高尚的一种仪式。在“老兵”心中,“老莫”是属于他们的。
     
失意的他们成群结队涌向“老莫”。在那里花天酒地,寻衅滋事。常有不同大院、不同派别的子弟在餐厅大打出手。餐厅常有刀叉、杯盘失窃,是老兵们偷了回去炫耀。甚至有人尝试将高背餐椅偷回家去。“老兵”们已完全失去高峰时期的神采。他们往日区别于京油子、胡同腔的口音已经消失。说话口气和用语接近他们一向鄙视的市井、草民,或曰流氓、顽主。以前在神圣革命的光环下,坐怀不乱;如今满大街“拍婆子”。传说城里有间云南餐馆,叫“康乐餐厅”,那里有一绝色女服务员。那个年代的“老兵”没有不去泡“康乐”的,“老兵”挤满了康乐,“老兵”言必称“康乐”。无聊、躁动之中,红卫兵运动走向终结,“老兵”们有父辈照顾的当了真兵,其他的上山下乡当农民去了。
     
五十年后偶遇“老兵”中的风云人物黑子。一见面谈的还是育英、三校、康乐、“老莫”,暮然回首,血色浪漫。我们一起约了专程从美国回来的画家沈汉武,从全国政协委员位置上退下来的黄志恭,再赴“老莫”。那里按五十年前的面貌整修过。汉武不久就完成了油画《“老莫”》,并且故意将笔者的儿子画了进去。有警惕下一代的意思。

  (作者为香港画廊经营人。)

 

  沈汉武简介

  沈汉武(1950—)江苏南通人,当过知青、工人、美术设计、美术编辑,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旅美职业画家。

  1972年开始美术创作,1980年至1990年主要从事连环画艺术活动,90年代转向油画。作品曾参加第六、第七届全国美展,首届中国油画年展,92当代中国油画展,93中国油画年展,第三、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展,第八届全国美展及其优秀作品展,97香港回归中国艺术大展等全国展览。多次获国家及省市级奖励并赴海外展出。作品曾入选《中国油画人物头像精选》、《当代写实经典——油画人物》、《中国当代美术1949-1999》。1995年、1998年、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别在香港和美国举办个人作品展。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10日1936年的西安事变,震惊了国内外,当时“鼓吹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威逼驻扎在陕北的东北军,与陕甘宁根据地的红军开战。而张学良麾下的东北军,自从九一八事变后,离开了土生土长的东北,都对日寇怀着刻骨仇恨,无时无刻不想着杀回老家,和日本鬼子决一死战。在这样的情绪下,东北军自然不愿同室操戈,成为蒋介石剿共的工具,而蒋介石还专门飞抵西安,逼迫东北军向红军下手。张学良不愿听从,屡次向蒋介石进谏未果,最终,被逼上梁上的张学良,和同样被蒋介石逼迫剿共的陕西爱国将领杨虎城一起,发动了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而当时一马当先,率部活捉蒋介石的,正是深受张学良信任的东北军青年将领孙铭九,他在活捉蒋介石后,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和际遇,解放后,他最终又身归何处?东北军少壮派代表孙铭九是东北军中的少壮派代表,他与应德田、苗剑秋一起,被称为东北军“三剑客”,也是张学良一手提拔的亲信。孙铭九在...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7月7日1948年4月,薄一波同志作为刘少奇同志的助手,任华北局第二书记,后任第一书记。图为1949年9月,薄一波作为华北解放区的首席代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言。已逝世的中共元老薄一波,在1988到1993年间写了近八十万字国史性质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由于薄一波在中共党内的地位和亲身经历,这部“将个人回忆和档案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产物”,是研究1949年中共建政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期间的中国历史比较有价值的著作。其中关于周恩来和毛泽东关系的多次记载显示,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多次表示对周恩来的不满,不仅出言相讥,甚至两度剥夺他的总理权力,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也曾态度强硬地顶撞过一次毛泽东。只管外交,一度大权不如高岗据薄一波的回顾,周恩来虽然在中共建政后一直是中国的大管家,但他的总理职务并不是坐得很稳当的。1952年8月,各...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这是日本禁止向全世界公开的照片,致敬英雄孙景浩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远征军女兵刘桂英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