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艺术成就影响中国百年形象却不高 董其昌倘不入仕可免卷入官场斗争

日期: 2016-10-06
浏览次数: 1059

来源:《大赢家》

整理:周小娟

  董其昌是明代官衔最高的画家,入仕数十年,是中国历史上颇富争议的人物。他的书画成就和理论在当朝备受追捧,此后又影响中国百年。后世有人指他贪财好色,欺诈乡民,导致有“民抄董宦”事件发生,成为董其昌一生最大污点。虽然《明史》学者替他说好话,指他因得罪另一个特权家族肇祸。如果董其昌只专注于本身的艺术工作而不从政,则可避免介入官场斗争,或许风平浪静过一生。

  董家先祖曾在朝中为官,到董其昌这一辈已家道中落。董父严格限制儿子的其他爱好,在其严厉督促下董其昌13岁就得中童生,但两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董其昌31岁时还屈居平湖一带以教授私塾为生,生活清苦。为了排解烦闷,他开始接触禅学,与友人结成陶白齐文社,追慕陶渊明、白居易风骨,夜夜对酒当歌,俨然一介狂生。

  35岁才正式踏入仕途

  万历十六年(1588年),董其昌第三次赴南京参加乡试,终于考中,因文采超群,得到王世贞的赞赏。次年,35岁的董其昌赴北京参加会试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正式踏入仕途。明代有六科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3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正式成为翰林,稍留馆,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系官,谓之散馆。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董其昌任翰林院编修后成为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5年后群臣请立皇太子,遭到神宗斥责,董其昌受牵连被排挤出京,调任潮广提学副使,刚开始还称病不去就任。两年后,他在潮广提学副使任上得罪当地世家,对方怂恿生元捣毁学政公署,董辞职归乡,明神宗慰留,直至半年后回到松江。此后朝廷先后任董其昌为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等职,他均推辞不去就任。

  明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朱常洛即位,思念旧讲官董其昌,下旨召他为太常少卿,但光宗一个月后驾崩,董其昌没来得及赴任。天启皇帝登基,因先帝忧恤旧臣的遗命,擢升董其昌为太常少卿、侍读学士,同年兼任纂修官,参加编纂《神宗实录》

  天启五年(1625年),东林党和阉党激战正酣,董其昌离开京师是非之地出任南京礼部尚书。随着东林党在斗争中失败,大批官僚被阉党清洗。董其昌出自江南,与东林党来往密切,即使身在南京也连遭弹劾,屡次乞休被皇帝挽留,最终任职不足一年便返回原籍。

  崇祯五年(1632年),魏忠贤已死,政局趋向清明,77岁的董其昌第三次出仕,次年阉党余孽又掀起党争,董其昌最后一次请求归故里。他上书皇帝写道:自己已近八十高龄,且疾病缠身,气喘不能行步,腹胀几于绝食。崇祯七年。1634年。董其昌得返松江,两年后病逝,朝廷给予祭葬之荣,追赠为太子太傅,清顺治元年(1644年),南明福王政权授予其谥号“文敏”。

  忽官忽隐深谙明哲保身之道

  董其昌的政治生涯堪称传奇,他在天启朝魏忠贤专权的复亲政治环境下与各方结好以求自保,(谥号“文敏”便来自先依附东林党后投靠阉党的阮大铖),又不依附任何一方,常以身体不佳为由请长假回乡修养,忽官忽隐,深谙明哲保身的精髓。

  晚明政坛出现一种奇特现象,上层阶级职业上的出路很少,他们把创造力放在其他兴趣而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正如“汤显祖作为剧作家、冯梦龙作为故事作者、吴承恩作为小说家、王世贞作为散文作者、李哲作为独立不羁的思想家以及董其昌作为画家和书法家”

  《明史》中记载董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应该是个自视甚高之人。少时他对书法不感兴趣,参加松江府会试时还因为字迹不佳,被知府衷贞吉从榜首拉到第二名,被侄子董原正反超。年少气盛的董其昌受到很大刺激,决心苦练书法,3年时间便初见效果,中年时,他的书法已闻名大江南北。

  当时,以祝允明、文微明等为代表的吴门书派正如日中天。董其昌书风以淡雅生秀为特色,为晚明书坛注入了一股清新气息。他将几位原本没有多少师承关系的松江籍书家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松散的地域群体,起初无法与吴门书派相比,直到推出莫如忠、莫云卿父子,松江画派才真正值得一书,但其中能与吴门派抗衡的,也只有董其昌一人。

  清初,松江人沈荃把董其昌书法推荐给康熙皇帝。作为入主中原的清早期皇帝,康熙帝对汉人书法很有兴趣,早年勤学欧颜,后转又崇尚董其昌啊。沈荃进入翰林院全因善书,康熙十年(1671年)他因此入职南书房。看戏通过沈荃了解和学习董其昌,一直到康熙六十年(1721年)还钟情此书风。由于康熙的大力推崇,董其昌书法成为朝中科举、齐廷供奉、干禄求仕的指定载体,在清代几百年中,很难有一个书法家享此殊荣。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董书大多数被收进了宫中秘阁,流落于民间的真迹绝少,唯独题有“玄宰”(董其昌字玄宰)二字的墨迹犯康熙名讳,人们不敢进呈御览,才有部分流落世间。清乾隆时期,随着碑学萌芽和乾隆对赵孟頫的推崇,董其昌书风逐渐被以赵孟頫为代表的帖学书风,和以汉隶书写为主的碑派书风取代。

  线条果断直且抽象

  相较之下,董氏的绘画和艺术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更加深远。董其昌早年一心科举,学画非常晚,23岁才拜陆树声为师,真正开始投入精力学画更是科举及第进入翰林院之后的事。在大收藏家韩世能的主持下,晚明翰林院如同一所艺术学院,董其昌经常与同僚一起观摩讨论韩的藏品,其中很多是两宋五代之前真迹,这在没有博物馆可供大众学习的古代非常可贵。董其昌一贯倡导临摹古代精品,自己也是积极的实践者。

  董其昌画以柔润、软秀为主要特色,使用于笔作画,这种果断的线条,直且抽象,并不保留对自然物的描述性,而用扭动而旋转的笔触将山水形态简化为图绘程式。画者既不关心画面的叙事性情节,也无所谓画面是否写实,托名实景,奉现的却是“思”的纵横驰骋,是画家心中的画面。

  2015年嘉德秋拍中的《疏林茅屋图》中即有董画之特有风格,画中绘冈峦连绵,清江寂然。近处山坡一隅,坡上树木扶疏,摇曳生姿。中部有秀润之山,山脚有小桥临水,向前则是一片空蒙的水面。远处山峦起伏处,草木葱茏,三五茅庐历历掩映于疏林之中。董其昌用书法笔触画树,自成一路,“画树之法,须专以转折为主,每一动笔便想转折处,如写字之于转笔用力,更不可往而不收。树有四枝,谓四面皆可作职着叶也,但画一尺树,更不可令有半寸之直,须笔笔转去,此秘诀也。”

  这幅水墨纸本画用纸极佳,光洁细腻,全卷纵26厘米,横150厘米,为清古宫旧藏,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有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多枚印章。遗憾的是未落年款,从笔墨书法看,应是他盛年之作。

  行万里路以古人为师

  董其昌作品题材多为自然景色,他一生中无数次游历过山川大河,在朝为官时也不例外,过着悠游林泉,萧闲疏旷的士大夫生活。他认为作画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初以古人为师,后以造物为师,要到自然中去体味山川的精神。他于1617年创作的《高逸图》即万年游览宜兴时的乘兴之作,受到倪瓒简略用笔的影响,近景采用简淡的用笔来表现几棵树的曲折,更有动感。作品也体现了秋天的萧条宁静,但又与倪瓒作品中的空寂孤独有所不同。董其昌首推文人画的中美标准即“淡”,——“潜行众妙之中,独立万物之表者”是为淡。他曾用幽淡、古淡天然、平淡、天真幽淡等词评判倪瓒画作,赞扬画作有不事雕琢、不求工细、不造作的清高不俗之气。

  如果董其昌只是一个单纯的书家和画家,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如此颜色鲜明的痕迹。借助位居高官的便利,董其昌一生博闻多见,对书画史上历代精品都有研究,融会贯通之后提出了“南北宗论”的著名理论,他将唐至元代的绘画按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将水墨演染的文人画(以王维为代表)比作南宗,而将清绿勾斫画法(以李思训为代表)称为北宗,抬高尚派士大夫文人画而贬低北宗职业画家的作品。

  董其昌关于中国绘画发展史的论断严重禁锢了后代画家,后世对其崇南抑北的态度时有非议,但正如美术家陈师曾所说,中国传统绘画从早期追求“形似”(写实)而进一步发展到文人画“神似”(写意),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中国绘画的一个主要关注点就是不断地阻止艺术为匠气所统治。

  史学家王守稼认为,董其昌重名不恋官,仕途46年中,有一半时间都请假在家,是名副其实的乡宦。董其昌虽不恋权位,却真正是贪财好色。

  董其昌祖父这辈起未有登科及第者,更无成功商人,董家家境贫苦,甚至为了逃重役从上海县(今闵行)举家迁到华亭县(松江)。董其昌踏入仕途后,开始通过书画润笔等手段赚取利益,雅债堆积时还找人代笔,启功作有《董其昌书画代笔人考》梳理了文献中记载的董其昌主要代笔人。

  董其昌两子无恶不作

  晚明恶霸乡宦利用特权强占民资渐成风气,董其昌居乡其间与官员富户来往密切并从中谋利,甚至干预司法。

  董其昌好色人尽皆知,即使垂垂老矣也不减对美色的垂涎,家中豢养多位小妾,甚至醉心研究房中术。文人风流本不算什么大的缺点,但董其昌却因此惹下大祸,导致晚明著名的“民抄董宦”事件,神宗曾亲下旨严查。这件事在《明史》和《明实录》中没有提及,多见于野史笔记,以《民抄董宦事实》中最为详尽。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三月十六日,松江(今上海松江)的繁华地段水泄不通,成千上万的百姓团团围住几处大宅院,群情激愤。被围的宅院门前,站着上百个手持棍棒的高大汉子,与人们对峙,空气中充斥着火药味。僵局维持了没多久,围观群众中有人拍到了房顶,开始揭瓦拆房,守护的汉子用棍棒攻击,群众骚动起来,蜂拥而上,瞬间拆毁了一栋房屋。不久,有人开始纵火,把屋中桌椅等易燃物品都投入火中,霎时,数百间房屋变成一片火海,又在很短的时间变成灰烬。

  百姓为何如此暴怒要纵火烧房?这户人家又为何会让人彻骨痛恨?

  说起来,这户人家的名头确实不小,户主就是声名显赫的一代书画大师董其昌。按说,家乡出了一位这么有名的人物,当地应该引以为傲,为何董其昌却激起了当地百姓的公愤了呢?

  据记载,董其昌官居高位,名重一时,富甲一方,其家族在当地是首屈一指的豪门望族,家产富足,广有良田,而且借着与官府的关系,仗势欺人,纳税极少。他的绝大多数家产并不是靠卖书画挣来的,而是靠强取豪夺、兼并霸占他人的田产土地得来的。而且,董家还囤积居奇,垄断柴米油盐,使得当地百姓必需品匮乏,几乎难以度日。例如。他的三子董祖源为了扩建自己的宅第,强拆民房,把百姓房屋掀掉房顶,让人无家可归。他本人则有房屋两百多间,都富丽堂皇宛如宫阚,甚至比他父亲还富有。

  品德更差的是董其昌得次子董祖常,此人是无恶不作的纨绔子弟。万历四十三年八月,他看中了松江府生员陆兆芳一个仆从的女儿绿英,并诱奸了她,想长期据为己有。陆兆芳与董祖常是同学,坚决不同意把绿英卖给董祖常,董祖常也不问太多,就派家仆陈明带了两百多人在深夜闯进陆宅,抢走了绿英,还顺手掳走了陆家资产。陆兆芳到县衙控告,却毫无结果。在乡绅的规劝下,他不得不自认倒霉,假装生病闭门不出。

  激起民愤聚众声讨

  这一事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但人们慑于董家淫威,都敢怒不敢言。后来,街上忽然传唱一段名叫《黑白传》的戏曲,很受欢迎,迅速风靡全城。这个剧本第一回的名称叫“白公子夜打陆家庄,黑秀才大闹龙门里”,人们一看就知道是讥刺影射董其昌的。董其昌号思白,其家在龙门寺附近,“白公子”指的是其子董祖常,“黑秀才”指的是陆兆芳。该曲诙谐幽默,挖苦讽刺董家,令人捧腹。

  董其昌父子大怒,当即派人将讲唱此曲的钱二叫来讯问。钱二被逼无奈之下,供说是生员范昶所写。董其昌将范昶抓到府中,让他跪地谢过,并斥骂仗打。范昶羞愤交加,冤屈无处诉说,出来仅十来天就死了。

  范昶的家族也不是一般人家。他的父亲范廷言曾任万州刺史,五品官员,母亲冯氏也是当地名门之女。范氏家族遭此大祸,冯氏家族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他们联名写出了《冯氏合族冤揭》,为范昶辩冤。范昶的妻子龚氏、儿子范启宋的妻子董氏都与董其昌家有远亲关系,他们和冯氏仗着有这层关系,带着几名婢女,乘着轿子来到董其昌家哭诉冤屈,讨要说法。

  没想到,董其昌根本无视范、冯两家的背景,不仅让人将三人乘坐的轿子掀翻扔进河沟,把83岁的冯氏推倒在水中,还将龚氏、董氏及几个婢女都剥下裤子,赤身裸体,让众人围观。之后,又拖拽着扔到了坐化庵中,用泥巴涂到她们脸上,几名妇女衣不蔽体,满面泥浆,鲜血流到脚跟。围观的人摩肩接踵,人人发指。“董氏之恶,至此极矣”!

  消息传来,范家、冯家异常恼恨。范启宋遭受奇耻大辱,连夜启程到苏州学院控告,一些亲戚也到府衙处交揭帖。按说董其昌应该向人赔罪道歉,可他却恶人先告状,凭着和官府衙门的关系,指称范氏家属到董家哭闹纠缠,寻隙滋事,要县衙对范家进行控制。

  董家这一超出人伦的行为激起了当地百姓的极大愤慨。以庠序生员为首的民众,决定起来反抗。

  事情发生后的初九日到十二日,短短三天时间,个学校的生员迅速聚集起来,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董行动。

  檄文称董其昌为“兽宦”

  生员是府、州、县等学校里就读的学生,其中大多是秀才,也包括廪生、增生、附生等,年龄多在20到40岁,有资格参加乡试成为举人。这些人饱读诗书,满腔正义,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地方事务,臧否官吏,怀抱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讲学集会,评论政治。他们清议的力量很大,足以影响当地民风和官员升降。

  当时,松江地区共有松江府学、华亭县学、上海县学、青浦县学和金山卫学五个学校,简称“五学”。以往,生员行动多以学校为单位开展,但这次,整个松江地区五学生员群情激愤,极为罕见地联合起来,共同起草了声讨董其昌的檄文。

  这篇檄文称为《五学檄》,将董其昌称为“兽宦”,揭发他的各种罪恶行径。此文荡气回肠,词锋犀利,慷慨激昂,生员都被调动起来。在很短的时间里,松江城大街小巷都贴满了控诉、声讨董其昌及家人的揭帖和大字报。“兽宦董其昌……枭孽董祖常”之类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布满街衙,甚至连湖广、川陜、徽州等地客商也都收到了揭帖。百姓中间流传着“若要柴米强(意为便宜)先杀董其昌”的民谣。从学校到社会,从松江到周围方圆数百里的百姓都被空前的讨董气氛鼓励着,骚乱情绪不断发酵。

  十三日,直接负责处理此事的署松江县事吴玄水刚刚回到任上,就得到董其昌的招呼,面对生员的控告,他没有任何反应,让人大失所望。

  十四日,一些生员到松江府为范启宋鸣冤。府衙接报后,也搁置一边,再无消息。

  十五日,十多名五学生员一起聚集在明伦堂商议拦轿喊冤。明伦堂是生员聚集清议之所,被视为效忠守节之地,在士子心中地位很高,生员在那里拦住了烧香的海防总兵黄朝鼎、理刑吴之甲,跪地讲述当时情形,历数董其昌父子的恶行,恳求严惩凶犯。两人听完生员哭诉,表示将认真查办,生员才退去。

  就在生员哭诉之际,百姓已经开始在董家聚集。人们喊声震天,把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到了傍晚,人们正要离开,忽然传出范母已死的消息,董其昌担心群众攻击,就纠集了上百名打手守御宅第。

  百姓见状,认为董其昌毫无悔过谢罪之意,叫嚷得更凶。十六日清晨,又有上万人聚集过来,当地县衙见群情激愤,难以控制,只好下令拘捕董家作恶多端的仆从陈明,并当场杖责25大板,以示公道。但百姓仍然团团围住,丝毫没有散开的意思。

  暴民烧掉两百余间

  僵持了一晚上的百姓最终和守卫发生了冲突,于是出现了前面的一幕。

  愤怒的百姓最先拆掉了陈明的房屋,撬开了他妻子的棺材,并将尸体焚烧。董祖源两百余间楼台歌榭被点燃,顷刻化为灰烬。董其昌的书画作品、奇玩珍宝等也都被抢走,董其昌带着家人仓皇逃出去躲藏。

  民抄董宦事件是董其昌一生最大的污点,很多史家据此认为董其昌大行有污,是危害乡里的恶霸。历史学家傅衣凌却提出:“晚明处于一个天崩地坼的时代,在中央政府则宰辅弄权,宫廷相勉,最终演成东林党与非东林党的党争;在地方上,万历以后,兵变、士变、儒变、民变、妖变、佃变、奴变到处爆发,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嘉靖,隆庆以后的江南官宦致仕乡居时暴横霸道,为害一方,董其昌在松江作为乡居官宦,自然也习得当时乡宦的普遍风气。无论如何,董其昌怂恿族人所作之事早已脱离读书人的斯文与理智,与泼皮无赖并无二致,沾染了太多的市井气。

 

  董其昌小档案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瓉,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雋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其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与八景图册》《画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贴》(刻贴)等。

 

  董其昌山水画有两种面貌

  董其昌的山水画大体有两种面貌,一种是水墨或兼用浅绛法,这种面貌的作品比较常见;另一种则是青绿设色,时有出以没骨,比较少见。他十分注重师法古人的传统技法,题材变化较少,但在笔和墨的运用上,有独特的造诣。他的绘画作品,经常是临仿宋元名家的画法,并在题识中加以标榜,虽然处处讲摹古,并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够脱窠臼,自成风格,其画法特点,在师承古代名家的基础上,以笔法的笔墨修养,融汇于绘画的皴、擦、点划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树石、烟云流润,柔中有骨力,转折灵变,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雋雅逸,他在天启二年六十七岁时临摹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采取青绿设色、水墨兼并浅绛的综合绘画技艺手法,充分表现出他的人物工笔精湛、山水风格独特画坛艺术自然传承的巨匠魅力。他的画风在当时声望显著,成为“华亭派”的首领。

  董其昌特别讲求用墨的技巧,水墨画兼擅泼墨、惜墨的手法,浓淡、干湿自然合拍,着墨不多,却意境深邃,韵味无穷;无需炫异矜奇,而真气横溢,充塞纸间。

  董其昌作画强调写意,使绮丽多姿的山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的色彩。但是他兼长书法、诗文,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董氏的创作,因而成为文人画追求意境的典范。

 

  董其昌以行草书造诣最高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画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箚,流布人间,珍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峰,似拙实巧。……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据说,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董其昌千字文

  董其昌一生书画作品无数,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也有一定的数量。

  书法方面,无论是草书、行书还是楷书,都有代表性的作品。提起草书,首当其冲的要数《千字文》了。《千字文》是董其昌的代表作之一,他在学习王羲之草书的书法上,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创作。所以,《千字文》如同行云流水般通畅美观,而且笔墨之间,运用技巧突出字里行间的抑扬顿挫。加上董其昌在绘画方面也很有很高的造诣,在书写《千字文》之时,也应用了绘画技巧,让草书形散而意不散。字体美观而飘逸,有极高的品鉴价值。除此之外,康熙皇帝还大赞董其昌的草书排列美观有序,深得自己的喜爱。

  董其昌研习书法十余载,最终总结出了自己的书写特色,赢得后人追捧无数,而董其昌的《千字文》也奠定了他在草书方面的成就。在明末清前中期,董其昌的书法成就更被信奉为标本,朝廷和民间学者纷纷临摹。而《千字文》也成为董其昌的经典代表作,更是经久不衰。至今,《千字文》已被出版多次,更进一步说明《千字文》的欢迎程度。

  董其昌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体现在他行书、草书和楷书等方面。而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和造诣远远不止在他的作品,还体现在他对中国书法和中国画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这是日本禁止向全世界公开的照片,致敬英雄孙景浩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远征军女兵刘桂英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位卑未敢忘忧国,中国人都该对他说声谢谢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诗人穆旦之别样的璀璨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