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亚洲周刊 2016年8月26日
文/章海陵
二零一六年八月十九日,是苏联崩溃二十五周年。时至今日,无论在俄罗斯或在中国,民间与学界都饶有兴趣地追问一个重大奥秘:强悍的前苏联为何一朝覆灭?而全世界讶异和欣慰的是,这个巨无霸红色帝国天崩地裂般巨变却没流一滴血,走了一条几近完美的和平解体之路。其实,前苏联垮台的根本原因,首先是国民经济遭遇灭顶之灾,其次政治道德领域也受到一只铁拳无情猛击,而出手的正是保尔·柯察金——凛凛然集十月革命道义与精神于一身的红军英雄。
生于上世纪中期的中国人,通常被称为老三届、红卫兵或战后婴儿潮一代,对这位大无畏的红军英雄也极其熟悉。保尔·柯察金是作家奥斯特罗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曾成为中国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当年由苏联介绍到中国来的红色标竿人物还有一些,比如卓娅与舒拉、马特洛索夫、安格琳娜、斯达哈诺夫、巴甫立克和铁木尔小组等。奇怪的是,这些异国先进人物在中国很快变得暗淡、受到遗忘,而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始终光鲜,即使在中苏反目的文革年代仍然光彩照人。甚至到了前苏联解体已久的千禧年,仍有中国企业家前往乌克兰投资一百五十万美元,打造“原汁原味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连续剧。此事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引起轰动,当地民众怎么也不理解:在美国大片横扫中、俄、乌影视市场的当下,投资人怎么会念念不忘已被前苏联民众遗忘、“老掉了牙”的旧作品?
其实,在重温和溢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中国,反对声浪也不绝于耳。有批评者认为,主人公保尔是十月革命后激烈阶级斗争中的勇敢战士,在今天已失去正面教育意义,不值得赞扬;甚至挖苦说,新《钢》剧只能是一炉“废钢”。扞卫方人士认为,保尔在战斗中有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表现,在和平环境又做到身残志坚、大公无私,这是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优秀品质,是普世价值的永恒所在。更有一种意见认为,面对病魔死神依然镇定自若、坚守理想,此人哪怕是法西斯死硬分子,也值得尊敬。但纳粹法西斯岂可跟保尔进行类比?恰恰是这种“爱他爱到极致”的古怪赞扬,令许多人开始冷静思考保尔形象的真正内涵。
保尔活在“十月广场”
作为十月英雄及文学经典人物,保尔今天却被新一代俄罗斯民众彻底遗忘。可是,十月革命催生了红色苏维埃,这是史实,其象征与精神无法否定。十月革命时流行过口号“我们不是老爷,我们也不是奴仆”,曾荣登苏维埃政府的扫盲课本,平等主义的历史合法性可见一斑。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是没良心;谁主张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是没脑子”。也因如此,哪怕在“最反共”的叶利钦时代,莫斯科地铁枢纽总站的“十月广场”站也没改过名,月台上数十尊工农兵铜像也始终留守原地。这些铜像姿态各各不同,神态却千人一面的雷同,那是十月子弟保尔·柯察金的魂魄所在。可以说,保尔在今日俄国尽管过气、过时、默默无闻,但仍然活着,活在“十月广场”的站名里,活在月台的铜铸群像中。
今天在一些中俄文学评论家那儿,保尔受到的最大质疑是:作为保护人民的勇敢斗士,他在巨大的历史性的集体行动中,可有独立人格与个人思考?小说中恰好也有这样描写:“激战一场连着一场,把所有的战士都紧紧地团结起来。保尔像所有的战士一样,忘掉了‘我’字,只知道‘我们’。”但问题是,保尔当年在苏联和中国深受读者喜爱,并非他只懂冲锋在前和勇于牺牲。保尔鼓舞人心、广受欢迎,就因为他绝不是“冷血武夫”。头脑简单的硬汉英雄或许让人欣赏,但无法令人仰慕。
原来,保尔始终是如饥似渴的读书爱好者。保尔青少年时从事帮厨、烧锅炉等脏累职业,而林务官后代、富家美女佟尼娅却与他一见钟情,极重要的前提是双方都酷爱读书,而且读的是西方小说,共同的阅读愉悦大大化解了他们的阶级隔阂。
日后,保尔已是打胜仗的战斗英雄、任劳任怨的劳动模范,但遭遇敌对势力挑衅、须斗勇更须斗智之时,他又即刻变身为俐嘴伶牙的雄辩家与妙语连珠的外交家。保尔自强不息、胸襟开阔、谦卑自律等优秀品格,很大程度是由博览群书与认真思考形成的。高度的知识水平、冷静的思辩能力,不仅令保尔一次次妥善平息婚恋巨痛,也让他从凝视黑洞洞枪口产生自杀闪念之时救回自己。因失去健康而陷入绝望的保尔,终于走出了比战争更残酷的精神危机。
保尔晚年哀伤孤独
在人生最后岁月,保尔又笼罩在莫大哀伤与孤独之中,部分原因是由身残而产生羞惭,海明威笔下的“硬汉”也如出一辙。但更主要的是,保尔与往日生死与共的战友产生了分歧和疏远,他们因革命成功而变成气焰熏天的红色权贵。早年俄罗斯知识分子有感于本国农民愚昧落后,设想送他们进“思想锅炉”煮洗,实现灵魂再造。接着,知识分子又意识到应当言传身教,首先自已做到廉洁、谦卑和公正,这才是正道。但没想到十月革命成功后,在精神文化领域最无“自身完善”意识的,既不是农民,也不是知识分子,而是掌权的革命者。这些红色官老爷沉湎贪腐、狂妄傲慢、冷酷自私,更无法无天。面对往日战友一发不可收拾地蜕化变质,保尔既厌恶又愤怒但也无能为力。作家奥斯特罗夫斯基把保尔的所思、所想、所言,统统写进了长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观察与思考诞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即十月革命成功、红色政权初创的岁月,今天显得格外珍贵和亲切。
前苏联解体后,文学史家阿格诺索夫披露,斯大林当局在审阅和编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大刀阔斧地删去小说主人公保尔不满前战友背弃革命理想的相关篇幅,但也部分保留了他对红色执政者的忧思。该书尽管是“残篇”,但仍显示了耀眼夺目的思想光辉,也廓清了“谁是真作者”的谜团。
大刀阔斧删小说
因为前苏联坊间多年传言称,该书作者实为斯大林当局指派的某捉刀代笔者,其人因不甘于隐姓埋名而遭处决。如今可以推论:如果是执政当局全面炮制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又怎么可能出现保尔痛恨新政权腐败、质疑革命变质的篇章?
追溯前苏联灰飞烟灭的原因,至今是史学界的重头戏。罪魁祸首真的是改革派领袖戈尔巴乔夫吗?其实,当时败光了家底的前苏联仍强势得令西方世界胆战心惊,却万没想到它一面咄咄逼人、一面成了即将轰然倒地的强弩之末,最终又走上了洗心革面的新生之路。归根究底,民主俄罗斯得以横空出世,是前苏联改革派的新思维在牵引、在推动。
十月革命理想高于执政存亡
那么,前苏联和俄国的改革派又是何时诞生及终成气候的呢?细数起来,改革派宗师是普列汉诺夫、布哈林和赫鲁晓夫,而居功厥伟者却是知名“强硬派”、特工头子安德罗波夫,是他在病入膏肓、告别人世之前紧急培养了戈尔巴乔夫,并切实维护其党内一枝独秀的地位。前仆后继的前苏联改革派有一个共同的执着信念,那就是,把十月革命理想看得比执政存亡更重要、更崇高,而贪腐成风、虚伪成性、瞒骗成瘾的苏共惨遭废弃也无所谓。
官老爷当家的红色帝国解体的来龙去脉,其实早就成形并存底了,存在可敬、可爱、但绝不可怜的十月革命嫡系子弟保尔的心间。保尔·柯察金作为十月革命的硬汉英雄,其形象尽可被岁月抹去,但他注定在祖国的政治舞台上发出礼炮般的轰鸣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