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马共领袖陈平逝世 功过谁评说

日期: 2013-10-25
浏览次数: 1476

文/林友顺   文章转载自2013年9月29日《亚洲周刊》

  陈平小档案 

  陈平原名王文华,一九二四年出生于大马霹雳州实兆远,祖籍福建福清。曾就读实兆远南华小学和中学。十六岁加入马来亚共产党(马共)。四七年接任马共总书记。四八年马共被英国殖民政府列为非法组织,陈平被列为首号通缉犯。五五年陈平率马共与政府举行会谈,失败后退守马泰边界进行长期武装斗争。六一年到中国。八九年马共与泰国及大马政府签署和平协定,结束武装斗争,陈平定居泰国南部。陈平和妻子李坤华育有一对子女,其子女皆居住在马来西亚。妻子多年前去世,骨灰安葬在海南家乡。 

  9月16日是大马半岛与沙巴及砂劳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的日子,当大马人民正在庆祝“马来西亚日”50周年的时刻,身居曼谷的马来亚共产党(马共)总书记陈平却在凌晨6时在泰国曼谷康民医院去世,享年90岁。原名王文华的陈平在这个富有意义的日子去世虽然是个巧合,不过也象征马共的武装斗争终于划上历史的句点。

  16岁就加入马共的陈平在23岁就出任马共总书记,领导马共长达66年,陈平是马新两地家喻户晓的名字,陈平与马共被等同看待。长期研究马共党史的东南亚冷战研究独立学者陈剑指出,在陈平去世后,马共政治局成员只剩下一人,即马共主席阿都拉西迪;他表示,虽然马共没有正式解散,马共已经名存实亡,陈平的去世象征着马来西亚共产主义运动走向历史,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大马的结束。

  陈平出生于大马霹雳州实兆远,祖籍福建福清,家境不错。他少年时因受国内外时局的影响,在读了马列著作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后,16岁就加入马共,离别家园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组织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二战结束后,他与其他抗日军领袖一起飞往英国,接受英国颁发勋章。1946年他揭发时任马共总书记的越南裔莱特(又名黄绍东、张红)是英法日“三面间谍”,导致莱特卷逃大笔党产,根据陈平回忆录记录,莱特最后在曼谷被追捕他的当地共产党人错手杀害。在证实莱特的间谍身份后,陈平于1947年接任总书记职至今,当时他只有23岁。 

  1948年英国殖民政府将马共列为非法组织,调动大批军队镇压马共,陈平被列为首号通缉犯。在英国人以多倍数量军队镇压下,马共被迫撤退到泰国边界。1955年马共由陈平、拉昔迈丁与陈田代表,与政府在华玲举行会谈,不过失败,陈平与其追随者继续坚守在马泰边界的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

  唯一不获准回国马共

  为了争取国际援助,陈平在1961年度过重重难关,通过陆路到中国,从此就在中国远端指挥森林里的战士。1981年邓小平上台后,为了维持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切断对马共等国外共产运动的支持,许多滞留中国的马共领袖纷纷回返马泰边界继续进行武装斗争。1989年马共与泰国及大马政府签署和平协定,结束长达41年的武装斗争,数百名马共游击队员选择回返大马定居,其他游击队员则留在边界以泰国政府拨给的土地耕作维生。

  马共党员在获悉陈平去世后纷纷北上曼谷,送其老总最后一程。陈平的太太李坤华在多年前去世,陈平在曼谷是由其妻舅等亲属照顾。由于大马政府禁止陈平踏足大马,其亲属被迫在曼谷为其办理后事。陈平在生前曾致力争取回返大马定居,包括亲自写信给时任首相阿都拉,不过未获回应。陈平随后选择与政府对簿公堂,不过被法庭驳回申请。为了实现回乡梦想,他在1909年底在泰国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他不介意政府暗中安排他以低调的方式回国,但拒绝以公开道歉的方式来换取回国;他相信是种族主义情绪作祟,导致他成为唯一不被允许回国的马共成员。

  访新加坡晤李光耀

  但也曾与马共作战的新加坡,却允许陈平到访,陈平在2004年应新加坡国立大学邀请访问新加坡3天,他也获得新加坡建国领袖李光耀的接见。据陈平在大马定居的战友方山透露,他在去年底于泰国会见陈平时,陈平向他表达回返大马的心愿,他说:“陈平生前多次说过想要回国,(若本人不能回来)死后也要将其骨灰运回家乡安葬。”他表示在生时无法回返他出生及成长的家乡,是陈平最大的遗憾。

  陈平骨灰欲回国的心愿显然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由于执政党巫统党选即将在下个月开始,为了赢得选举,所有领袖都不愿承担因让陈平骨灰回国而产生的政治风险,政府高层领袖罕见地纷纷表态。首相纳吉指出,政府不会允许前马共总书记陈平的遗体运回大马安葬,也不允许其骨灰运回国,因陈平代表“历史的黑暗面”。内政部长阿末扎希表示,虽然陈平已死,但难以消弭跟马共作战的殉职军警家属恨意。他说:“人们不应忘记陈平是马共武装分子头目,他追求建立共产主义国家的行动导致成千上万的保安人员丧命及家属痛失亲人,保安部队无法原谅他的行动。”国防部长希山慕丁指陈平曾经领导马共,须对数以千计捍卫国家主权的士兵、保安部队人员以及人民的丧命负起全责。他说:“历史证明陈平生前的所作所为,已在大马人民引起许多不安和混乱。”总警长卡立则指陈平并非大马公民,因此他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应让陈平的骨灰安葬在大马。 

  前警官宿敌哀悼陈平

  不过,执政集团成员马华公会署理总会长廖中莱认为,陈平的家人和亲戚都在大马,他们可以提出要求,将陈平遗体运回大马安葬。曾参与追捕陈平的政治部前副总监袁悦凌则呼吁政府网开一面,让陈平遗体安葬大马,一圆他多年来极力争取返马的心愿,一并彰显大马政府的宽容与伟大。袁悦凌曾被马共暗杀而不死,他也发表悼文,哀悼其在战场上的敌人陈平:“在战乱年代,因理念分歧,我们是长期意识形态上的敌人;以和平之名,我们在谈判协定时,却能互相尊重,彼此明了对峙的立场;如今你往生了,我只能说:安息吧,朋友。”

  陈平去世后在大马引起两种迥然不同的反应。激进马来右翼土著权威组织土权主席依布拉欣阿里认为,陈平的名字应该从马来西亚历史中删除,他不应该为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所知。曾带领军警在森林里与马共作战的退休中校里查指陈平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他也可以安心生活了;他说,在过去,他脑中所想的只是如何为已牺牲的同僚报仇。

  然而,《马来西亚前锋报》前任总编辑赛扎哈里则认为,现在是时候政府承认陈平为独立斗士。他说,虽然政府否决陈平所应享有的权利,陈平是大马的子民的事实是不容否认的,而历史也未否决陈平是为国家争取独立的领袖。他说:“我认为陈平是国家独立斗士,他与其战友是国家独立的一部分,他们的确是领导马共,不过他们是为了解放马来半岛。”他要求政府允许陈平安葬在大马故乡。

  马共总书记陈平一生传奇,也充满争议。对于自己的历史功过,他表示应该交由大马人民来评断。马来西亚左翼运动史学者何启才指出,陈平终生信仰共产主义,认为这是通往使人类享有权利与公平的真正道路。他于2009年总结马共的斗争时也认为,作为社会主义者必定要为被欺压的人民出头,而马共的斗争就是反抗剥削人民的英国殖民主义和日本的侵略。他说,陈平年纪轻轻就成为马共最高领袖,领导马共至今逾60载,足可见其过人的领导才华和决策能力。

  种族政治的牺牲品

  在东南亚长期从事马共历史研究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剑表示:作为争取马来亚独立的最积极的公民,陈平被迫采取武装斗争,最终迫使英殖民主义者不得不早日给予马来亚独立,却最终没有获得荣归祖国的权利,显现大马种族政治恶劣的一面,也展现当政者违背和平协定、玩弄卑鄙政治的面目。他认为,马共仍有许多历史谜团未解,如果陈平在世时没留下记录,这些历史将随陈平而消失。一度充满理想主义而悲壮的马来亚共产党因着陈平的逝世而告终结,但他却始终不能重返故园,连死后也只能葬在异乡。陈平用一生书写大马独立的历史,千秋功过自有民间评说。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05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6月17日他笔似六脉神剑,文如圆月弯刀。他不当师爷,拒做文胆,人称“谜一样的人物”。他勇闯四行,首探台儿庄。激昂举国人心,震撼世界公理。他心向自由光明,自荐伟大使命,试图以一己之力推动历史进程。他情感早熟,爱短情长。缘起青涩,白发心伤。他一生两度恋上自己的女学生,都被发妻原谅。只因一个爱字,她却被他空误一生。他就是集著名作家、学者和记者于一身,人称“两岸密使”的曹聚仁。年轻时的曹聚仁1900年,曹聚仁出生于浙江浦江县通化乡蒋畈村(今兰溪市梅江镇)。曹聚仁自小才思敏捷,三岁读《大学》,四岁读《中庸》,五岁读《论语》、《孟子》,仅六岁就能洋洋洒洒下笔成文。当时的浦江是江浙第一大县,父亲曹梦岐在当地开办了育才学堂。十五岁时,曹聚仁去了一回育才学堂。当他漫不经心地走过一间教室时,少年才子早慧的情种突然盛开成满庭芬芳。堂上琅琅的悦耳诵读中,一位约摸十一二岁光景的女生正端坐于学...
2024 - 08 - 29
来源:视频号她出生在美国,但母语却是汉语。她认为自己从小到大都是个中国人
2024 - 08 - 29
来源:视频号葛剑雄—新中国首位历史学博士
2024 - 08 - 21
来源:视频号“三好”男人张申府,一生只好书、名和女人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