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东亚三国志

日期: 2013-03-01
浏览次数: 756

文章转自:2013年3月1日 信报

  前言:日本在1910年强迫韩国签下的《日韩并合条约》。条约“同意”朝鲜半岛并入日本。韩国亡国三十五年后,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才得以复国,时至今日,韩国人对日本亡国只恨仍未释怀。 

  中、日、韩犹如一部现代三国志,据日本传媒报道朴槿惠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世交,而她对日、华的政策无疑对东亚局势举足轻重。早前《朝鲜日报》报道,朴槿惠2006年5月在首尔新村拉票时遭遇“剃刀袭击”十日之后,其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安倍晋三曾向她致送神户牛肉,以及一封慰问信。 

  安倍晋三曾对日本媒体透露,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和父亲(安倍晋太郎)与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关系亲密”。他其时尚未提出所谓“安倍主义”,向南韩打关系牌的动机可谓昭然若揭,其时就是联韩抗华。 

  安倍给朴槿惠的慰问信中写道:“获悉您遭遇袭击的消息后,非常难过和担心。我希望您早日康复重新开展政治活动。为了表达祝愿早日康复的心情,我托人送来慰问信和礼物,这是日本人的习惯。”他屡次强调与朴槿惠之间的“特殊缘分”,外交界的解读众说纷纭。 

  亡国之痛 

  朴槿惠的回应一直十分谨慎,不外要求日方“正视历史”,但对于朴家与安倍家之间的关系却一直保持沉默。她在自传《我是朴槿惠》中说:“父亲时常会提醒我外交的重要性,他的外交哲学是很坚定的。” 

  此书又说到朴正熙对韩日不愉快的过去耿耿于怀:“日据时代把国家让给日本,对我们这辈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恨。我们的年轻子弟们被抓去日本当兵,却只能旁观的那种痛苦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我是朴槿惠》也说到朴正熙对6.25战争犹有余悸,认为悲剧源于南韩国力太弱,故此,“为了要在这块土地去除战争的恐惧,让我们的民族可以兴旺,最重要的就是搞定外交,无论如何都得把国家利益摆在优先”,如果曾经帮助过南韩的友邦国家有难,“我们的确应该要帮助他们,比起我们的牺牲要取得更大的代价。” 

  朴槿惠在福清身旁目染耳濡,乃有此感悟:“外交训练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练成的,就像需要长时间熟成才能酿出陶醉人心的红酒一样,它需要时间和真诚的磨练。”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09
来源:视频号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为何出现集体辞职?
2025 - 04 - 09
来源:百度 2025年4月8日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文革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上文革,成了黑五类,文革中在工厂当了9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当兵了。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周诒春(1883-1958)周诒春,字寄梅,祖籍安徽休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攻读教育和心理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投身教育事业,并于1913年至1918年担任清华学校校长,期间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奠定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并推动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向完全大学过渡。‌‌主要成就与贡献‌1、教育领域的贡献‌在担任清华校长期间,周诒春推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提出将清华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大礼堂),为清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倡导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推行“端品励学”和“强迫运动”,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2、政治与社会活动‌周诒春在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实业部次长、农林部长、卫生部长等职,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大师梁漱溟的后半生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