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12-06
提及“死亡”二字,总会凭空生出一些荒凉和凄惨的意味,令人讳莫如深,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轻易说出这个不祥的词汇。
但或许也源于这种奇特的印象,所以人们总会将那些毫无生机的地带也冠以“死亡”的名号,比如美国的死亡之谷和意大利的死亡山谷,就是其中的典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境内其实也存在着这样的地方,那便是大名鼎鼎的死亡之海------------罗布泊。
沙漠绿洲:罗布泊
相信大家对罗布泊这个地方,都不会感到陌生,毕竟,无论是先前神秘的核试验基地,还是流传于各大科幻论坛中的“双鱼事件”,这些都是发生于此地的奇事。
而在这些玄幻事件的影响下,罗布泊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无数人都想要踏进这片荒凉之地中,去寻找最终的答案。
但需要注意的是,罗布泊这个区域,可并不总是如此荒凉的景象,它从前也有生机勃勃的时候,比如公元二世纪末。
按照现有的研究,公元二世纪,也就是我国汉朝时期,罗布泊曾是一块内陆湖,而且还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湖区。
这主要是因为,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这意味着,它能够汇聚整个盆地东区的所有河流。
简单来说,就是盆地内所有的河水都会汇集到此地,而这个低处正好也是平地,所以河水便越积越多,直至变成了一个庞大的蓄水湖。
至于这个蓄水湖泊有多大呢,根据专家的还原来看,至少有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今日世界杯申办国卡塔尔的大小,比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还要大出近三倍。
当然,正如鄱阳湖供养出两湖地区一样,水资源丰富的罗布泊,也同样供养了一方土地,其中就包括存在于史书中的古国---------楼兰。
楼兰古国有着罗布泊的水源供给,再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曾在丝绸之路上繁盛至极。
要知道,这里可是汉朝通往西域的入口,这也就是汉朝要不断进攻楼兰的原因,毕竟,只有成功占据楼兰,才能确保丝绸之路不被匈奴所侵占。
唐朝诗人王昌龄,还以此作比,写下了千古名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甚至就连现代影视作品,也在不断传颂楼兰的神奇,须知在一众盗墓剧中的“精绝”,便就是楼兰国的别称。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楼兰古国的历史意义,而罗布泊能够孕育这样一个国度,也足见它的水力丰富。
不过,俗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罗布泊既然可以成就楼兰的辉煌,那它也同样可以摧毁这种辉煌。
楼兰人毫无节制地用水,再加之土地盐碱化的严重,最终导致楼兰国逐渐消逝在了历史尘烟中,而罗布泊湖面也不断缩小。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时,学者陈宗器曾联合德国地质学家霍涅尔,对罗布泊进行了新一轮的测量,发现罗布泊的水面,已经缩小至2375平方公里,到了七十年代,甚至已经完全干涸,溃缩速度相当惊人。
死亡之海:罗布泊
当然,这其实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因为按照现代地理的还原,罗布泊区域形成于18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在不断的抬升和挤压下,这才有了一片近2万平方公里的平坦洼地。
之后,正如前文所说,这个洼地地势较低,使得河水、雨水以及积雪融水,都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此地,最终形成了大型湖泊。
但我们要清楚的是,这个洼地并不深,这意味着,罗布泊其实只是看起来大,但它本身却不深,水量是极为有限的。
另外,罗布泊的水源完全就是依靠积水,也就是说,上游的用水量一旦变大,那罗布泊自身的积水量就会变成大问题。
而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时,正值新疆的建设时期,新疆建设兵团和无数青年扎根于此,为新疆带来了新的希望。
但大量建设者的涌入,以及大规模的设施新建,就意味着极大的耗水量,这导致罗布泊获取到的积水,变得越来越少,沙漠化变得愈发严重。
同时,在六十年代时,我国还在罗布泊区域进行了核试验,并于1964年在此地拉响了第一颗原子弹---------邱小姐。
邱小姐的引爆,既为我国带来了国防的保障,但同时也对罗布泊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打击,最后,干涸、沙漠化以及辐射影响,使得罗布泊彻底变成了一片沙漠化的“死亡之海”,是生命的禁区。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关于该地区的传说也变得层出不穷,大有爆火的趋势,甚至还有人因此亲临此地,妄图探索到死亡之谜。
就连美国也成为探索者之一,二十一世纪时,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曾派卫星从太空对新疆区域进行拍摄,发现罗布泊地区仿佛沙漠一般满目荒芜,称其为“不毛之地”,认定罗布泊的凄凉,在百年内都不会改变。
然而,这种荒漠化也仅仅持续了数十年,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日,这片死亡之海重新焕发了生机,原来干涸的河床,如今又泛起了水波。
可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填满罗布泊河床的水,竟然呈现出蓝绿颜色,远远看去颇有些玄幻色彩,这些水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是蓝绿颜色?
希望之海:罗布泊
首先,我们要清楚,罗布泊能够重现湖水,这与中国近十年的生态保护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按照科学的计算,罗布泊之所以会干涸,其原因就在该区域那高达3000毫米的年蒸发量。
须知,罗布泊地区的年降水量也不过30毫米而已,也就是说,罗布泊下一百年的雨量,还不够它一年的蒸发。
所以,要想留住罗布泊的水,就必须要降低水的流失,并提高降雨量。
而我国近年开展的植树造林行动,就正好是能兼顾两项的措施,毕竟,大量植物扎根荒漠,一方面能够防风固沙,以此阻挡沙漠化的行进,降低了地区水源的流失。
另一方面,这些植物的根系还能温养水源、存储水蒸气,这能变相地提高当地的降雨量,从而让整个区域都拥有充足的水分补充。
最好的证明,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发生的洪灾,无论是过去的2021年,还是正在经历的2022年,这片沙海都出现过洪水泛滥的情况,这其实就是水源充足的体现。(罗布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
不过,这也只能阐述水从何来,却无法解释水质颜色的问题,于是,有人就开始猜想,蓝绿的水质,是否代表着水质不佳呢?
事实上,罗布泊如今蓝绿色的湖面,和水质可以说是毫无关系,因为这些水其实是卤水。
卤水,也被称为盐卤,其中含有大量盐分,是一种矿化很强的水,也可以说是一种液态矿产。
而罗布泊地区之所以会出现卤水,其原因就在于它那可怕的蒸发量,众所周知,因沸点不同的缘故,盐是无法和水一同蒸发的。
这意味着,就算湖水被完全蒸发,那其中的盐分也仍会留存下来,而罗布泊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蒸发,使得此地充满了盐分,还尤其是钾盐。
要知道钾盐可是制作农用钾肥的原料,其中所含的钾元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我国之前的钾盐含量却很低,仅有世界总量的3%,这使得我国必须要依靠进口,才能满足众多农田的需求,进而才能供给全国的粮食。
好在罗布泊钾盐随着水分再次从地下渗出,这才从彻底解决了我国的“钾荒”的问题。
只是从前清澈的水质,在变成卤水后,泛出了奇异的蓝绿颜色,给世人造成了些许错觉,可这荡漾的碧波,代表的其实是国家粮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