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在冬日的昆明做一个温暖的梦

日期: 2019-03-13
浏览次数: 10

来源:《财富生活》2019年2月

编辑/卢娜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开不断四时春,这恐怕是对昆明气候最恰如其分的描述了。昆明位于云贵高原中部,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气候使这个城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城”之名由此得来。你要是问什么季节最适合前往昆明旅游,昆明人一定会无比骄傲地告诉你,一年四季都适合。多年前我曾在盛夏到访过昆明,对这里好感颇深。此次寒冬前往,匆匆一过感受到无限美好,让我对昆明又更爱了一分。

       冬日的昆明,就像个笑脸洋溢的少女,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充满热情。寒冬腊月,城中树木依然葱郁,只有银杏披上了一层金黄,街头巷尾随处可偶遇盛开着的叫不出名的鲜花,其他城市被寒冷抹去的缤纷颜色,昆明依然拥有。

       走上街头,你会发现“二月八,乱穿衣”这句用来形容春秋季怪相的话,在昆明的冬日却是常态。街上行人的装扮四季混搭,极具昆明特色,有人穿着短裙,有人穿着衬衫,也有人穿羽绒服,同时还戴着副墨镜,这些人擦肩而过时,谁也不会觉得对方奇怪。待在阴处能感觉到有一丝丝冬季的寒凉,但去阳光中待上一会儿,脸颊又会被晒得微微发烫。

       这就是为什么每到冬季,昆明便开始迎来全国各地前来躲避寒流的游客。但除了他们,这个四季温润的“春城”还会迎来一批异国他乡的特殊旅客——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海鸥。

       这批特殊客人的造访最早要追溯至1985年的11月。这一年的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海鸥第一次造访了昆明。不知它们是如何得知中国西南一隅有这样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没有任何讯号,没有任何预兆,突然间的某一天,昆明人措手不及地迎来了近万只红嘴海鸥,这在当年可是一条离奇的大新闻。此后每年,当六千公里以外的西伯利亚即将进入漫漫寒冬,这些红嘴海鸥便会成群结队向四季如春的昆明迁徙,栖息在昆明城中有水的地方。11月到达,次年3月离开。

       时至今日,三十多年过去,海鸥每年如约而至,昆明的冬天也就此多添了一丝风采。这些年来,红嘴海鸥与昆明人和谐相处,早已成为昆明的一张城市名片。每年冬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转成慕名来到昆明,只为一睹那白色羽翼在冬日浅蓝天空中扑扇的场景。

       红嘴海鸥顾名思义,它们的鸟喙为红橙色,两只爪子也为红橙,身体大部分为纯白色吗,翅尾带着墨色。体积与鸽子差不多大小,所以昆明人又称其为“水鸽子”。在这昆明城中,有两处地方集中了最多的海鸥,是绝好的赏鸥点。一处是滇池,一处是翠湖。

       滇池•海埂大坝

       滇池作为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它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云南人,这是云南的母亲湖也不足为过。曾经的滇池清澈见底,水质极佳,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滇池富营养化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一度面临严重污染,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对象。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治理,滇池清波荡漾的美景才得以重现。

       关于滇池有个凄美的传说,说是昆明过去是一片旱地,一位英俊的猎人告别新婚妻子,前往东海寻找水源,在海边从苍鹰嘴里救起一尾红鱼。这尾红鱼乃东海龙王三公主,龙王欲嫁三公主于猎人,猎人不从,龙王将其化身为黄龙困于东海。一日乘龙王不备,黄龙吸足东海之水悄悄飞回昆明,然而家乡发妻早已因思念过度致死,化作了睡美人山。猎人悲痛欲绝,吐出腹中之水,撞上而亡,化为滇池。

       以上当然是杜撰,还是得科学而扫兴说一句,滇池是地震断层陷落形成的湖泊。如今的滇池北部,有一条横亘水面狭窄处的长堤,叫做海埂,据说只有站在这里,才能看到睡美人山的面貌。海埂附近建起的海埂大坝是滇池赏鸥的绝佳地点,全天开放且无门票,游人随时随地都可来到大坝与海鸥亲近。

       我在某在清晨开车来到这里,刚在路边停好车,打开车门,便听到了海鸥声声嘶哑的蹄叫。抬头向空中张望,目光被绿化带里的高大树木遮挡住,于是迫不及待的向坝上跑去。刚跑上台阶,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雪白的海鸥们成群结队的在空中飞翔,扑扇着它们洁白明亮的羽翼,犹如雪花般纷纷扬扬,场面极其壮观。我生平从未见过如此多的海鸥,何况还是来自遥远西伯利亚的客人,心里激动极了。

       不得不说,清晨来到这里可谓明智之举。这时的阳光明媚温和,播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也晒得人暖洋洋的,但光线像经过了柔光箱的反射,并不刺眼,反倒让肤色在镜头里呈现出柔和的质地,而海鸥的白色羽翼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洁白明亮。

       昆明市政府在海埂大坝上设置了许多出售鸥粮的贩卖亭,人们乐此不疲地买来了鸥粮和面包投喂海鸥。海鸥显然早已习惯了这些年来游人的投喂,根本不怕人,毫不客气地急速飞来,突地从游人高举的受众啄走面包。你只管拿着面包,往蓝天高举,海鸥们便会三五成群地向你扑来。可是一定得捏紧了面包,有些贪心的海鸥会整个给你叼了去,甚至在你手上狠狠啄上一口。有些脾气不好的海鸥还会为了争食互相吵嚷起来,他们空在白衣仙子般的外形,叫声却十分滑稽,破锣般的嗓子沙哑地叫着“啊——啊——”,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这天清晨,海埂大坝的鸟叫与欢笑此起彼伏,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快乐,海鸥与人类一同享受着天赐的蓝天白云与冬日暖阳,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温馨的场景了。

       翠湖公园

       讲起翠湖的来历,其实它曾是滇池的一部分。古代的水利工程一度使得滇池水位下降,才形成了现在与滇池主体脱离的翠湖。因为过去湖边多有稻田菜园,所以旧时人们称它为“菜海子”。

       历史上许多到过昆明的军阀贵胄及行政官员,凑曾在翠湖修庭建宅。平西王吴三桂在这里“填菜海子之半,更作新府”,占去了翠湖大半面积,住宅极尽奢华。后来文脉深远的云南大学、宣统元年创建的云南省图书馆、培养出众多名将的陆军讲武堂等都依湖而建,可见翠湖文化底蕴之足,它在云南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除了这些历史文化名址,沿湖四周散落的餐馆也值得一提,很有一些榜上有名的人气店家。在这里尝过桥米线、豆花米线、气罐鸡、臭豆腐等云南特色菜肴,随便选一家都绝对错不了,年轻人热衷的时髦咖啡馆也有不少。就像大多数城市的人民公园那样,昆明的文化交际中心似乎就是翠湖公园。

       从2002年开始,翠湖公园便免费向公众开放。从清晨到日暮,游客络绎不绝,公园里熙熙攘攘尽是人,当然也少不了远方西伯利亚的客人——红嘴海鸥。或许他们也会拉帮结派,各自选了喜爱的去处,此处与海埂大坝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的海鸥不如海埂那般铺天盖地,它们大多在碧绿的湖水中游弋嬉戏,或是停在游船的顶棚上梳理羽毛。游人也去喂食,但或许是受翠湖公园悠闲气氛的影响,海鸥的反应并不热情,只会时不时漫不经心地上前啄两口。

       翠湖水面两道长长的柳堤交汇,将水面分散成几个区域,交汇中心的湖心亭是游人众多的主要景点,据说当年沈从文、朱自清等常来这里品茗闲谈。

       我来到翠湖的这天下午天气晴好,游人极多。讲武堂前老师傅带着孩童用水在地上写毛笔字,老人沉默无声的坐在河边木椅上晒太阳,小青年将手中的鸥粮抛入空中吸引海鸥,夫妻俩推着婴儿车慢慢踱步,摄影爱好者专心致志的拍摄鸟儿的照片……

       翠湖公园里的人挤满了,水面的廊桥上更是不堪重负,海鸥时不时从人们头顶飞过,发出嘶哑的叫声。与此同时,老年人吹拉弹唱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他们分成好几个团队占据公园的不同角落,乐器发出的乐声混杂在人声与鸟鸣中;穿着民族服饰围成圈跳舞的人们也不甘示弱,伴舞的音响声更大更亮。

       奇怪的是,这一切却意外的和谐,一点也不显嘈杂。一向怕人多吵闹的我甚至觉得这是难能可贵的场景,全然一副90年代初的模样,让我想起幼年时家乡的公园。在那个娱乐圈匮乏、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孩子们的假日娱乐大多都在公园里,那些销声匿迹的游园活动在如今的翠湖公园还能捕捉些许痕迹,这真让人感到有些温暖。

       人们常说“四季如春”,过去我总认为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来到冬天的昆明才知道,“春城”果真名不虚传,北方白雪皑皑之时,这里依旧水光潋滟、绿柳成荫。这海鸥也跟陆地上的人们一样,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前往昆明追寻这个四季如春的美梦。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2 - 18
来源:视频号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
2024 - 12 - 16
来源:视频号他游历过七十多个国家,曾与爱因斯坦共饮咖啡,与溥仪一同观戏,甚至在网上刷短视频发弹幕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0月5日前言1966年冬,北京。雪花在寒冷的空气中漫天飞舞,这些或大或小的精灵,形状不同,下降的速度也不同,有些雪花好像特别眷恋风,很久才缓缓地落在地上。在一个小胡同里,有一对老人在门口踮着脚向着路口的方向望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急切,好像在等待一位重要人物的到来。半个小时过后,妻子朱端绶对丈夫熊瑾玎说:“回去吧,周总理那么忙,一定是有事耽搁了,或者因事情拖住来不了了。”“不会的,总理一向言出必行,他答应来给我祝寿就一定会来,你回去把饭菜热热,我再等一会。”熊瑾玎老人望着路口的方向。晚上七点多,两个身影出现在了路口,熊瑾玎赶紧向屋里喊道:“端绶快出来,总理来了。”夫妻二人把周总理和他的卫士长迎进屋,周总理一边走一边说:“不好意思,因工作耽误了时间,让你们久等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是夫妻二人余生中经常回忆的场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共进晚餐,一起喝着花雕酒,一起...
2024 - 12 - 09
来源:视频号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堪称近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十全十美的男人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