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83岁精神矍铄 乾隆“四勿”秘方

日期: 2018-05-19
浏览次数: 500

来源:《信报 财经月刊》2018年3月

文/李思齐、文芊

  乾隆是中国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者,享寿90岁。据记载,乾隆暮年仍身康体健,一生未用眼镜,去世前两年还能外出狩猎,临终前尚能写字读书。难怪当年英国大使马嘎尔尼(Earl George Macartnoy,1737至1806年)晋见乾隆后,在其日记中写道:“观其风神,年虽八十三岁,望之如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饮食之际,秩序规制,极其严肃,殊堪驾异。”可谓是对乾隆老而强健的生动写照。

  一、食勿言

  “食勿言”,即饮食时不说话,这符合中餐饮食养生所提倡的“食宜专致”原则,即进食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饮食上。这即可品尝感受食物的味道,又有助于消化,还可有意识地合理搭配进食,并能增进食欲。若进食时不停说话或考虑事情,易不知不觉吃多,或影响消化。

  “食勿言”还具有深刻的生物学意义。众所周知,食物是通过口腔咀嚼,然后进入食道。其实,人体咽部的下方有两条通道,即食道和气管,它们的入口基本处于同一水面,中间由一个膈肌分开。在咽的下方、气管的始端有个名叫“会厌软骨”的结构,在神经的支配下,会厌软骨会根据人的呼吸个吞咽动作来进行适当的调整,使食物准确地进入食道、空气准确的进入气管。在吞咽食物时,口腔及咽部会进行一系列复杂且微小的动作,以保障食物能顺利进入食道。但是,吃饭时如果同时不停地说话、吵嚷或大笑,就可能干扰上述的一系列微小动作,最重要的是会厌软骨的开与闭会发生紊乱,可能致使食物误入气管(因气管的直径比食道大),引起剧烈咳嗽,甚至窒息等。

  此外,吃饭时高谈阔论,常会在食物没有被充分咀嚼时进行吞咽,这将增加肠胃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或造成胃肠损伤,长期如此,可引起胃痛和慢性胃肠病。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也不利于营养的吸收,有实验发现,专心进食者对蛋白质的吸收率达85%,对脂肪的吸收率达83%,而狼吞虎咽等不专心进食者,蛋白质只能被吸收75%,脂肪吸收率仅有71%。

  二、卧勿语

  中医认为,睡眠是由于人体阴阳之气随昼夜变化,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即人因“阳入于阴”而入寐。若睡前说太多话,甚至引致情绪有波动不安等,则神动而躁,致气机紊乱,阳不入于阴,会影响入睡。故入睡前应少说话,也不宜过度看书、思考事情、做剧烈运动。或吃东西等。

  孔子在《论语.乡党》中指出:“食不言,寝不语”,是其提出的进食原则与睡眠原则。寝不语即乾隆“四勿”养生法则中的“卧勿语”。睡眠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和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睡眠,大脑细胞就会在疲惫中死亡,肌肉、骨骼就会在强直状态下断裂,呼吸、心跳就会在无休整运动中停止,生命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说,良好的睡眠习惯是人体养生不可缺少的。当机体出现疲劳感、精神活动开始减弱、寒冷感产生,甚至哈欠连连时,表示需要睡觉了,此时是睡眠的最佳时机。但若在该睡觉是时候还不停说话、讨论等,就会打乱大脑的兴/抑制节律,把经过兴奋逐渐转换来的抑制,又转换为新的兴奋,把睡意赶跑,造成整个机体生物钟的紊乱,直接影响到睡眠质素,进而影响到身体机能健康。

  三、饮而醉

  “饮而醉”指饮酒要适量,免酒伤身。古人认为“酒有大热、大毒”,“若醉饮过度,毒气攻心,穿肠腐胁”,“热饮伤肺、冷饮伤脾、多饮伤胃”等。乾隆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但他饮食有节,从不暴饮暴食,不举行夜宴,从不醉酒,这也是其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过量饮酒会对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多系统的影响,如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胰腺炎、酒精性心肌炎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多种疾病。过量饮酒的影响主要有:(1)过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疾病,为各病之首。因正常情况饮酒后,酒液中80%的乙醇被十二指肠及空场吸收,其余由胃吸收,经血液输送到肝和其他组织,其他90%以上的乙醇都在肝代谢。过量饮酒就可能导致体内营养物质代谢障碍,衰败排毒功能,造成肝中毒。长期饮酒者,大多都患有肝肿大、脂肪肝等症。(2)过量饮酒会损伤胃、肠功能,酒本身的毒素会构成对胃的损伤,还会减化肠胃消化功能,并可能导致胃粘膜急性糜烂出血,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使肠胃肾器官早衰病变。(3)过量饮酒,会刺激大脑,引起脑神经麻醉,理智减退,自我行为完全不能控制,甚至会给脑血管留下隐患。(4)过量饮酒,酒中的乙醇会对心脏产生明显的抑制和急性负性肌力作用(减弱收缩力),若长期大量饮酒,就可能会引起心脏收缩功能减低。故过量饮酒还是中风、凝血机制障碍、心律失常、冠心病、休克等疾病的发病诱因。(5)过量饮酒是引发胰腺炎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认为,酒精诱发胰腺炎,与胰腺过度分泌、胰管内蛋白栓的形成、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胰腺水肿和胰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有关。在发达国家,慢性胰腺炎常见于长期饮酒及有高蛋白因饮食习惯的群体,高蛋白饮食与酒精协同可导致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6)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男性睾丸萎缩、阳痿、性欲丧失,还可使精子生成障碍,促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分泌增高。酒中的乙醇可以直接作用于睾丸间质细胞,使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雄性激素浓度的能力下降,从而使血清中雄性激素浓度减低。乙醇的这种毒性作用影响了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作用,致使血清内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浓度降低。

  “色勿迷”,指不贪恋美色,行房有度。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则抗病能力强,身体强壮,健康长寿。肾精亏虚则五脏虚衰,多病早夭。纵欲无度最耗损精液,故中医养生提倡“节欲保精”,这是防老抗衰的重要一环。《礼记》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但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多不守古制,更随意扩充后宫,纵欲无度,故多短寿。甚至一些帝王为幸遍后宫美色,常过量服食“春药”(即壮阳药),并最终死于春药,如汉成帝等。清乾隆皇帝一生中宠幸而册立名号的后、妃有40多人,包括:3位皇后、5位皇贵妃、5位贵妃、妃6人、嫔6人、贵人12人、常在4人。但乾隆却甚少贪恋女色,坚持御医所教他的“远房闱,习武备”,故能长寿。

  四、色勿迷

  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要方》载:“王侯之宫,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妾数百。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房室输其血气。”古代帝王的共同特点,就是沉溺于美女酒色。诸多史料表明,历代帝王中的短命者,大多与其不能节制性欲、不能保精固元有着密切关系。祖国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肾中肾气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壮、老、及寿夭康泰,凡能节欲固元者,多能享以高寿。《左氏春秋》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晋平公患病,派人请医和(春秋时期秦国名医)诊治,医和诊视后说:“此病并非神鬼作祟,亦非饮食不调,是迷惑女色而丧失心志所致,无药可救。”晋平公问医和:“难道女色不能亲近吗?”医和当即回答:“对女色要有节制,就像音乐要有节律一样。”这个事例即强调性欲无度可致病。现代医学也证明,过度性生活会导致脑垂体前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睾丸及卵巢等腺体,明显的萎缩衰退,并导致全身的前列腺素水准降低,从而引起各种疾病,损耗人的寿命。

  笔者综观历代中医保精之法,发现主要强调“节情欲”三字,可归纳为以下“六大注意”:(1)晚婚勿早泄:中医认为:“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故封建社会时,有些童男童女,还未发育好,便盲婚哑嫁地被迫成亲,实损身体健康。不论男女,应适龄结婚(晚婚)、破阳、破阴才对健康有利,这因年轻男女,皆忌早泄,男主伤精,女损血脉。(2)婚后勿过泄:新婚不能恃身体壮盛而纵欲,应随体质强弱、年岁多少来考虑。(3)年老勿施泄:《千金药方》载:“六十者,当闭精勿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人到老年,精气渐亏,应慎房事,到了六十岁时,一般应断欲。当体壮无病者,有欲望也不可强忍,不过以少为贵。(4)独卧远房闱:传说中的彭祖最先提倡“别床”、“独卧”的主张,因人之情欲,见色而起,“独卧”可以使耳目不染色,易于控制情欲。(5)自然无过涩:即人之欲必顺自然,不可绝对禁止。孙思邈认为,房事有度,可以养生,若过涩无泄,不仅损寿,还可致病。(6)入房慎禁忌:入房禁忌时,必远而避之,若不禁所忌,恣意入房,则伤精更甚。孙思邈认为,凡新沐、远行及疲劳、饱食醉酒、大喜、大悲、热病未愈时,均不可入房。但笔者认为,除上述“节情欲”外,“保精护肾”还应做到以下五点:

  (1)疗疾病:有梦遗、滑精、漏精、精脱等症,可使精泄过度,故凡有失精之病,宜早治疗,以保精勿失。

  (2)适劳逸:过度的操劳,可伤阴血,致精源亏乏而精不足,故保精还强调要适劳逸。

  (3)除不良嗜好:喝酒、嗜辛辣等,可使湿热内生,灼伤肾精;或食生冷寒凉之物,使寒邪内盛,克伐肾精。故欲保精者,要节饮食,并除不良嗜好。

  (4)宁心神: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具有接受和处理事物的能力。若心被色所扰,则情欲易动,扰动相火,使肾精暗流,故保精又当宁心神。

  (5)和七情:七情不和,可以伤精。据中医理论,恐惧不宁、悲哀不节、思虑太过、忧愁不解等,皆可伤肾,肾伤则精关不固而耗精,故调和情志可保精。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这是日本禁止向全世界公开的照片,致敬英雄孙景浩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远征军女兵刘桂英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位卑未敢忘忧国,中国人都该对他说声谢谢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诗人穆旦之别样的璀璨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