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游刃于中国红墙内外

日期: 2012-06-19
浏览次数: 1199

游刃于中国红墙内外

江 迅

  资中筠小档案

  一九三零年生于上海;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前《美国研究》主编。一九五一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通英、法文,从事民间外交、国际活动,后从事国际政治和美国研究。参与创办中华美国学会和《美国研究》杂志,发起并主持创办“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任第一、第二届会长;退休后仍从事写作与学术。作品有《展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二十世纪的美国》、《财富的归宿》等及随笔杂文《斗室中的天下》、《锦瑟无端》、《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等。

  资中筠——坚守人格完整与心灵自由

  国际问题研究学者也是翻译家和作家的资中筠,于学无所不窥,于论无所不及,对看不下去的世相擂鼓而呼,秉理性又无所忌惮。

  ------------------------------------------------------------------

  三个月前,一个阳光散淡的中午,在北京方庄,资中筠寓所。她修长的身子,倚着钢琴,冬日阳光从窗口洒入房间,温柔地笼罩着满头白发的她和那架黑色钢琴。德彪西的《阿纳卡普里山丘》的乐曲飘荡着,这是德彪西作品中罕见的歌颂灿烂阳光的乐曲。这位年逾八旬的智者,和乐曲声一样热情洋溢。资中筠是业余音乐家,弹琴七十多年,十七岁时就举办过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她是位美丽的女人。读她的巨著,心灵和双眼都会震撼。典雅的文字,深沉的情感,犹如冬日阳光播撒希望。

  资中筠先生是当代中国几代学人中的异数,在学界能尊称为“先生”的女士已经不多,她便是其中之一。八个月前,《资中筠自选集》出版,套装五册。“我笔归我有”,这是《自选集》序言中一句极具历史份量的宣言。

  自选集没有自传介绍,但不时出现片断回忆,连缀散落片断,大体可知作者的人生之路。她,一九三零年生于上海,父亲是留学归国的银行家。她读中学在天津名校耀华,读大学在燕京和清华。她的老师中有雷海宗、钱钟书、杨绛等大师级学者。她步入社会时既有深厚的国学基础,且熟练掌握英文和法文。她工作在北京或国外,足迹遍及亚、欧、美、非多国。她有三十年外事工作生涯,游刃于红墙内与国门外。她最不愿被介绍为某某首长翻译,但据知,她一度待诏中南海,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翻译。改革开放启程,她带着学贯中西的雄厚文化资本,从翻译岗位转到研究领域,在中国社科院美国所任研究员、所长,国际政治研究硕果累累。

  学术研究之余,她信手翻译的《廊桥遗梦》竟出人意料爆得大名。其实,之前翻译的巴尔扎克小说、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的作品,她或许更自我满意。九六年,从美国所退休后,她逐渐从专业研究领域走入公共空间,开始自由写作。读者说不清她的百余篇作品的自选集是什么文体,资中筠于学无所不窥,于论无所不及,用文学语言外壳,包容历史、社会、政治、经济、艺术,散文、政论、学术论文兼而有之。

  作为从苦难中走出的一代人,资中筠说,“忧患意识”是他们这代人的“底色”,这样的“底色”流露在她这些年的作品中,坚守人格的完整与心灵的自由,是资中筠看重的士人风骨。言说古今中外,频频指点江山,秉理性却又无所忌惮的言辞,让聆听者发聩。她常常语出惊人,有网友称之为“八十后老愤青”,她闻之一笑:“误会了,我只是个平和而理性思考的人。”二零一二年伊始,在北京一个文化沙龙上,资中筠与章诒和对谈。这两位生于民国的传奇女性一“洋”一“中”,一位擅于条分缕析地说道理,一位长于千回百转地讲故事;一位平静如水,一位热情似火。她俩对谈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七月,资中筠将在香港书展名作家讲座中亮相,讲《人性•文化•制度》。

  这是继十一年来发表《方孝孺与布鲁诺》、《文化与制度:鸡与蛋的关系?》等系列文章后,资中筠的进一步思考。她认为,当前是从官府贪腐到行业失范,各种伤天害理之事层出不穷,道德滑坡,人心不古。官方把发展文化提上优先日程,高唱“主旋律”,投钜资支持主流文化产业,“走出去”与西方抗衡。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官方与民间都提倡发扬“传统文化”。

  政改已是朝野共识

  资中筠说:“现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大体已是朝野共识。但向哪个方向改,特别是体制改革与中国文化、国民性的‘特色’的关系,并没共识,且还有很多误区。对此,我有新的思考,愿与香港读者交流。”

  (资中筠是七月亚洲周刊与香港画展合办“名作家讲座系列”特邀讲者,讲题是“人性•文化•制度”。)

 

刊于2012年6月17日《亚洲周刊》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10日1936年的西安事变,震惊了国内外,当时“鼓吹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威逼驻扎在陕北的东北军,与陕甘宁根据地的红军开战。而张学良麾下的东北军,自从九一八事变后,离开了土生土长的东北,都对日寇怀着刻骨仇恨,无时无刻不想着杀回老家,和日本鬼子决一死战。在这样的情绪下,东北军自然不愿同室操戈,成为蒋介石剿共的工具,而蒋介石还专门飞抵西安,逼迫东北军向红军下手。张学良不愿听从,屡次向蒋介石进谏未果,最终,被逼上梁上的张学良,和同样被蒋介石逼迫剿共的陕西爱国将领杨虎城一起,发动了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而当时一马当先,率部活捉蒋介石的,正是深受张学良信任的东北军青年将领孙铭九,他在活捉蒋介石后,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和际遇,解放后,他最终又身归何处?东北军少壮派代表孙铭九是东北军中的少壮派代表,他与应德田、苗剑秋一起,被称为东北军“三剑客”,也是张学良一手提拔的亲信。孙铭九在...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7月7日1948年4月,薄一波同志作为刘少奇同志的助手,任华北局第二书记,后任第一书记。图为1949年9月,薄一波作为华北解放区的首席代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言。已逝世的中共元老薄一波,在1988到1993年间写了近八十万字国史性质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由于薄一波在中共党内的地位和亲身经历,这部“将个人回忆和档案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产物”,是研究1949年中共建政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期间的中国历史比较有价值的著作。其中关于周恩来和毛泽东关系的多次记载显示,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多次表示对周恩来的不满,不仅出言相讥,甚至两度剥夺他的总理权力,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也曾态度强硬地顶撞过一次毛泽东。只管外交,一度大权不如高岗据薄一波的回顾,周恩来虽然在中共建政后一直是中国的大管家,但他的总理职务并不是坐得很稳当的。1952年8月,各...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这是日本禁止向全世界公开的照片,致敬英雄孙景浩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远征军女兵刘桂英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