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北岛应邀回国

日期: 2011-12-16
浏览次数: 1308

 作者:江迅

  【北岛小档案】原名赵振开,一九四九年生于北京。早年做过建筑工人、编辑、自由撰稿人等。一九七八年,和芒克在北京创办新中国首份非官方文学杂志《今天》,任主编至今。自八七年起在欧洲和北美居住并任教。作品为多卷诗集﹑小说集《波动》(参见学生习作栏《“波动”人物艺术欣赏》)及散文集《青灯》、《城门开》等。曾多次传出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北岛去国二十多年,首次受邀,出席青海湖诗歌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青海宣传部长吉狄马加为北岛「回家疏通,功不可没。」

  有诗人说:青海,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离诗歌最近的世界屋脊。八月八日,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青海省西宁市揭幕,诗歌节上最为人关注的,无疑是来自香港的诗人北岛,这是他八九年后去国二十多年来,首次受官方之邀,出席公开活动。

  有学者评论说,「北岛这次在青海出现,让人感觉到复杂环境下的一点善意,这种善意既有知识分子内心的,也有国家政治层面的」。

  北岛参加了诗歌节开幕式,在高峰文化论坛上作了题为《翻译与母语》的演讲。以诗歌影响中国一代人精神走向的诗人北岛,曾多次表示想回故土走走,但当局不允。

  十多天前的香港书展期间,有读者问他,能不能自由自在回内地,他不假思索说:没这可能。这次,当局将他列为嘉宾特邀参加诗歌节,外界颇感意外,据悉香港书展结束后,他突然被告知可回内地参加青海湖诗歌节,他自己都没想到。

  这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是第三届,以「国际交流背景下的各民族语言的差异性和诗歌翻译的创造性」为主题。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今届有来自五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二百多名诗人参加。

  北岛收到的青海湖诗歌节邀请函中有这样的话:「青海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是诗与歌的摇篮。在这里,一千多年来代代相继的宏伟英雄史诗《格萨尔》仍在传唱……当你来到高原,你一定会发现,你所体验的和所感受的一切,都将成为你最难忘的人生经历……我谨以个人的名义并代表青海省人民政府和中国诗歌学会,诚挚邀请你参加」。

  邀请函署名吉狄马加,此人是彝族诗人,本届青海湖诗歌节主席,官方身份为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吉狄马加被认为在北岛回「家」事件中有所作为。

  据悉,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北岛回「家」事件中起到关键性的疏通作用。铁凝为小说家,零七年担任中国作协主席,是继茅盾、巴金之后的第三任作协主席,也是当前作家群体中唯一一位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她执掌作协后的官式言行,令不少往昔文坛好友与她疏远了,不过,她对北岛回「家」事件的作为,却令作家们刮目相看。

  北岛在香港度过六十二岁生日后返往北京,再由北京转往青海西宁市。在京城,他参加了好友、诗人欧阳江河在七九八艺术区布鲁姆画廊举办的书法展。北岛现身,久未相见的朋友们都显得惊异和兴奋。

  北岛流亡海外,零七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授,讲授诗歌翻译与欣赏,由此寓居香港,与家人团聚,结束其近二十年的欧美各国漂泊生活,多年来保持低调。二零零一年父亲病重期间、二零零三年父亲病逝前、二零零四年夫人生育时,他曾三次获当局特批返回故土北京一个月。

  北岛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脍炙人口,活在当下。七月三十一日,一名中年男子来到浙江温州动车事故现场大桥下,用大字在桥墩上写下北岛一九七三年创作的《告诉你吧,世界》的诗句:「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在网络上,引发微博和博客热议。

  七月下旬香港书展期间,作为名作家讲座演讲嘉宾,北岛以《古老的敌意》为题,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他认为一个优秀写作者,应该有意识地保持与时代、与母语、与自身的某种紧张关系。他梳理了二十多年旅居海外的精神历程,更为当下文坛的种种弊端敲响警钟。在演讲中,他批判了「粉丝文化」。

  有趣的是,北岛「粉丝」特多,书展名作家讲座三百座位的现场爆满,不少读者或席地而坐,或拥在走道上,演讲完,等待签名、合影的读者排队一个多小时。当主持人陈笺问台下有多少人是在内地受教育的,有四分之三的听众举手,年轻人占大多数。可见,北岛的诗和他的诗绪,不仅仅属于那个特殊时代的。

                                               文章出处:《亚洲週刊》21/8/2011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09
来源:视频号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为何出现集体辞职?
2025 - 04 - 09
来源:百度 2025年4月8日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文革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上文革,成了黑五类,文革中在工厂当了9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当兵了。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周诒春(1883-1958)周诒春,字寄梅,祖籍安徽休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攻读教育和心理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投身教育事业,并于1913年至1918年担任清华学校校长,期间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奠定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并推动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向完全大学过渡。‌‌主要成就与贡献‌1、教育领域的贡献‌在担任清华校长期间,周诒春推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提出将清华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大礼堂),为清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倡导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推行“端品励学”和“强迫运动”,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2、政治与社会活动‌周诒春在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实业部次长、农林部长、卫生部长等职,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大师梁漱溟的后半生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