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8月8日
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军败局已定,大批高级将领开始规划后路,与我方保持联系伺机起义。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形势所迫,但这些人的做法,还是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减少了军民损失,是一种贡献。1949年5月,时任国军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的吴奇伟中将,秘密联络一部分粤系军官,决定弃暗投明。
吴奇伟出身北伐“铁军”第四军,抗战时他态度积极,在淞沪会战、万家岭战役、鄂西会战时都有很好的指挥表现。而解放战争中,吴奇伟也没有与我军过多积怨,49年选择起义是很明智的。原本这样的事情,应当高度保密、低调进行,但吴奇伟非常尊重和信赖粤系首领张发奎,起义前他专程去见对方,并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请示”这位老上司的意见。
张发奎在国军高层,是一个特别的人物。他虽然是国民党陆军上将、粤军大佬,但却与我方渊源极深。张发奎一贯不认可蒋某人,同时也不打算继续留在大陆,事实上他的晚年主要在香港度过。吴奇伟是张发奎嫡系爱将,听闻对方的想法后,张发奎并不吃惊、也不反对,而是语重心长地叮嘱了一句:你过去以后,好好找一找剑英!都是第四军出来的兄弟,我想他还是会照顾你的。
吴奇伟非常感慨,他对张发奎所言深以为然。后来吴奇伟通电起义,并且得到我方厚待,出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务,还当上了广州大学董事长。叶剑英在建国后恰好主持华南地区工作,吴奇伟主动拜访过他多次,二人的关系不错。张发奎很关照吴奇伟,其实也一直欣赏、记挂着叶剑英,正如张发奎说的那样,他们3人都是第四军的代表人物。
早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张发奎麾下的国民党第二方面军里,有名有姓的共产党员曾多达2000余人,这还不算没有入党、但受到我党实际控制影响的左派官兵,数量极为庞大。张发奎早年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并且是个性情中人,他对共产党的态度比较真诚友好。第四军乃至国民党二方面军,是我方官兵在那一时期最好的“实训基地”,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多。
1927年南昌起义发生时,叶剑英名义上是张发奎的部将之一,担任第四军参谋长。这场起义是我军建军的开端、意义宏大,但对张发奎本人的冲击却非常严重:贺龙和叶挺的部队,当时都在张发奎二方面军建制之下,南昌起义抽走了张发奎一半以上的精锐官兵,他本人被蒙在鼓里,实力大为折损;更关键的是,直接惹上了“通共”嫌疑,个人处境十分艰难。
但张发奎为人,还真是“够意思”。1927年8月3日起义部队开始撤离南昌,8月7日张发奎的主力才“追”到这里,给起义军留下了充足的转移时间;此后张发奎也没有难为自己部队里的共产党员,让他们全部离队,并且给予路费。张发奎晚年回忆,情况最复杂的时候,自己没有抓过共产党员、也没有下过杀手。从一个国军高级将领的角度而言,绝对算是仁至义尽了,毕竟阵营不同,很难再找到像张发奎这样的例子。
叶剑英了解张发奎,知道他内心不想难为我党官兵,又需要做出样子划清界限,以保全自身。机智的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发生后,用巧妙的方式当众劝说他:与其追击南昌起义部队、拼个鱼死网破,倒不如借这个机会南下,趁机把队伍开进广东。粤系将领都支持这一提议,可以扩大势力范围、还能杀回老家,何乐而不为?于是张发奎便顺坡下来了,采纳了叶剑英的方案。
总体来说,张发奎是一名是非观念很强的爱国将领、民族大义无缺。解放战争期间,他基本没有率部跟我军直接交手,与我方的一些重要官员,也保持着过往“和而不同”的微妙关系。1980年张发奎在香港病逝后,重情重义的叶剑英元帅,专门向他的家人发去悼念电,言辞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