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苏州贝聿铭家族富过15代,五百年长盛不衰的秘密是什么?

日期: 2019-05-18
浏览次数: 370

来源:华山荟商学院

文/王燕青

       5月16日,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于家中去世,享年102岁。贝聿铭曾在全球设计了一系列著名的建筑,数量超过25件,遍布在美国、中国、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包括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和中国驻美大使馆等建筑。早在1983年的时候,贝聿铭获得了素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誉的“普利兹克建筑奖”。

 苏州贝聿铭家族富过15代,五百年长盛不衰的秘密是什么?

       贝聿铭成名于世界,但他始终以自己是一名苏州人和中国人而自豪。贝聿铭和麻省理工毕业的妻子陆书华生有三子一女,其中,三个儿子都毕业于哈佛大学,女儿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次子贝建中在40岁时获得了“杰出青年建筑师”的称号,成为青出于蓝的人物。

       贝聿铭一家这么厉害,让人吃惊,但是在知道了他身后的贝氏家族历史后,就只能用震惊来形容了。贝聿铭出生于苏州望族“南濠四富”之一的贝氏家族,这个家族早在清乾隆年间就与戈、毛、毕三大家族一起成为苏州城里的豪门大户。到贝聿铭这一代,贝氏家族传承了15代,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像贝氏这样,历经五百年长盛不衰的家族屈指可数。

       贝聿铭父亲贝祖诒是蒋介石小舅子宋子文的好友,也曾担任过旧中国中央银行总裁,早在贝聿铭年轻的时候,他就曾问过自己的祖父,同样是上海滩金融巨头的贝理泰,家族兴盛的原因,贝理泰用孔子的一句名言告诉他:“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道德的政治家,就像北斗星一样,被众星所环绕,这也道出了贝氏家族兴盛的秘密:重德守信

以德立身

       历史上,富豪家族多的是,最多只能算是暴发户,难得的是富而不骄,乐善好施,才算是真正的名门望族,贝氏家族从先祖贝兰堂起,就真正践行了这样的道德准则。

苏州贝聿铭家族富过15代,五百年长盛不衰的秘密是什么? 

贝氏家族—前排左一为贝聿铭

       贝家原本籍贯浙江金华府兰溪县,明朝中期,贝兰堂从浙江迁居苏州,是为苏州贝家的一世祖,贝兰堂原本在苏州城阊门外摆地摊,边卖草药边行医,到第二代贝兰亭、第三代贝和宇时已扩展成中药店

       贝家靠行医起家、以信誉闻名,在第三代贝和宇时期,他曾经接受一位湖州人的委托,代他销售中药制品,没想到有一天深夜强盗突然破门抢劫,贝和宇首先想到的不是保护自己的财物,却是带着存放那位湖州人药款的盒子迅速转移,结果等到贝和宇回到店中,他自己的财物早已被强盗洗劫一空,唯有别人委托存放的钱款却安然无恙,尽管受此重击,但贝家诚信守义的名声却四处传开,生意由此日渐兴隆。

       到贝家第五代贝珽时,他曾经多次免费施药救人、惠泽乡里,为人钦佩。1711年,康熙皇帝在北京举行盛大的乡饮酒礼,苏州乡邻士绅联合推举73岁的贝珽担任“乡饮介宾”,到北京参加皇帝的宴会。

       到第六世贝潜谷时,贝家经过几世人的艰难创业,已经将路边摊的小生意发展成为了江浙地区最著名的药材行。贝潜谷也继承了祖上积德行善的优良作风,经常“贸易为生,累代行善”。

       发展到第七代贝慕庭时,贝家更是成为江浙地区远近闻名的大慈善家。贝慕庭到处设立义仓赈济灾民,遇到灾年米荒,甚至将自己的库存粮食以市价的三分之二卖给市民,60岁生日时,贝慕庭更是将一个装满别人欠条、价值几万两银子的盒子当众烧毁。

       65岁时,贝慕庭身患重病,他又再次将大量财物布施给周围的穷苦人家做完这些事后,贝慕庭愉悦地说:“我心里再没什么牵挂,可以暝目了。”说完,他整理了下衣服端坐椅中,从容而逝。

重诺守信

       贝氏家族传到贝聿铭的祖父贝理泰和族祖父贝润生时,家族生意已经从药材扩展到金融、染料、房地产、旅行社等业务上。而贝理泰和贝润生在积累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在苏州大兴慈善,铺路、修桥、建义仓、修学校和医院。

       贝理泰的父亲贝康侯也是出了名的慈善家,他在世的时候,也是大建义仓,救济族里生活困难的人。在贝理泰二十岁的时候,由于贝康侯去世,他被迫放弃了科举考试,接手家族的生意。贝理泰在盘点父亲生意的时候发现,贝康侯开设的生意,大部分经营状况不佳甚至连年亏本,于是他决定出盘或收歇。经缜密地核算清点过后,所有企业决定散伙,如果略有盈余的,那么合伙人本利兼得,如果经营亏损的,合伙人还可以拿回足额本金,亏损额由贝家独自承担。

       贝理泰的精明果断和仁厚守信赢得了合伙人和乡民的一片赞誉,也引起了当时吴县知县吴次竹的留意。于是吴次竹在苏州、松江、常州、太仓等地担任知县期间,聘请贝理泰为其幕僚主管钱粮。辛亥革命以后,贝理泰依旧留在中华民国吴县县政府,任主计课课长,实际上职责范围还是一县的财政事宜。

       那时,后来成为上海滩金融大王的陈光甫刚从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学成归国,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江苏都督程德全的金融幕僚,创立了官办的江苏银行。陈光甫与贝理泰因业务关系成为好友,当陈光甫决定成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时,拉贝理泰入股,在孔祥熙、宋子文家族、盛宣怀姨太太族弟庄得之等同意入股后,贝理泰也顺势入股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为股东兼董事,庄得之成为董事兼董事长。多年后,贝理泰和庄得之成为亲家,贝理泰的儿子贝祖诒娶了庄得之的女儿。

       贝理泰与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在苏州开办了博习医院(即如今苏大附一院之前身),并长期担任董事,他去世后,由其子贝祖武任董事长。此外,贝理泰还连续7年担任苏州总商会会长,先后发起募捐巨款开辟了从阊门到虎丘的马路,时称“新马路”,还设立了留余义庄扶危救困,并担任过吴县救火会会长,振华女子中学董事等,对苏州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建树颇多。

 苏州贝聿铭家族富过15代,五百年长盛不衰的秘密是什么?

贝祖贻与妻子蒋士云

       贝祖诒因为庄得之的关系,进入盛宣怀家族主办的汉冶萍公司上海总办事处任会计,四年后,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宋子文也担任汉冶萍公司上海总办事处的秘书,贝祖诒与宋子文开始结识,并成为好友。1914年,因为陈光甫的介绍,贝祖诒进入中国银行北京总行任会计,正式进入金融界,他也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奠基人之一。其后,在宋子文得势后,贝祖诒成为民国中央银行总裁。 

       在中央银行总裁这个肥缺上,贝祖诒公正廉洁,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解放前夕,孔祥熙一人就卷走了一亿三千万美元,而贝聿铭的父亲身为中银总裁的贝祖诒远走美国之时却没拿走一分公款。这种对于清白的信念和道德的坚持,也是贝家之所以兴盛不衰的品质保证。 

       贝聿铭的族祖父贝润生是旧上海有名的“颜料大王”,他与上海滩金融巨头之一的虞洽卿是同门师兄弟,都是上海瑞康颜料行老板奚润如的徒弟。虞洽卿后来进入德国洋行成为买办,贝润生则接管了师傅的家族生意。在虞洽卿的介绍下,上海滩有名的阴丹士林颜料就是贝润生从德国引进国内,并亲自取的名字。贝润生因为阴丹士林颜料成为上海滩富豪。

       不过,在贝润生50岁的时候,他又亲手把从师傅手里接管过来的颜料生意还给了师傅的后人,并亲自帮助他们做生意。

       在对待财富传承上,贝润生认为,“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把自己花巨资修缮一新的狮子林,给全体族人享用。此外,他在园子里设立了贝氏祠堂,并在旁边捐资建立了贝氏承训义庄,用来赡养、救济族人。

       贝润生与贝聿铭的祖父贝理泰共同捐资在苏州城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式幼稚园,二人对苏州的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后,遗留在大陆的贝氏家族成员,“积极主动”地上交了绝大部分家族财产,这其中就包括贝家在大陆的金融、电力、燃油、颜料产业,以及贝家几乎所有的房地产,这其中,也包括苏州的狮子林。

 苏州贝聿铭家族富过15代,五百年长盛不衰的秘密是什么?

苏州狮子林

       从贝氏家族的发展史看,基本上印证了“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句古,贝家世代尊奉“以德遗子孙”,所以,贝家历代重视教育,家族中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必须上学求知,贝家还规定:“男丁必须做事”,所以尽管累世巨富,但“贝家从没出过提笼遛鸟的公子哥”。

       近代,贝氏家族的名人还有诗人贝青乔、藏书家贝墉、贝信三、中国最早留学西方的建筑师贝季眉、资深教育家贝季瑶、女画家贝聿昭、科学家贝聿渠、贝聿铣、经济学家贝世鸿等名人。

       从贝氏家族身上,我们看到了名门望族与豪富家族之间的差距,这也是贝氏家族后世子孙人才辈出的原因。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09
来源:视频号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为何出现集体辞职?
2025 - 04 - 09
来源:百度 2025年4月8日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文革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上文革,成了黑五类,文革中在工厂当了9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当兵了。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周诒春(1883-1958)周诒春,字寄梅,祖籍安徽休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攻读教育和心理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投身教育事业,并于1913年至1918年担任清华学校校长,期间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奠定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并推动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向完全大学过渡。‌‌主要成就与贡献‌1、教育领域的贡献‌在担任清华校长期间,周诒春推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提出将清华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大礼堂),为清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倡导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推行“端品励学”和“强迫运动”,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2、政治与社会活动‌周诒春在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实业部次长、农林部长、卫生部长等职,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大师梁漱溟的后半生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