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黄庆云永恒的美丽童话

日期: 2019-01-23
浏览次数: 88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10月7日

文/袁玮婧

       香港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黄庆云病逝,享年九十八岁,直至去世前仍笔耕不辍。她认为儿童文学创作要注重美,好的作品要让儿童奋发上进。

       美丽的东西永远不会老,美丽的故事也永远不会消逝。九月二十日,香港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黄庆云于香港玛嘉烈医院病逝,享年九十八岁。她在读者心中永远是不老的「云姐姐」,她书写的美丽童话也永远不会消逝,永远和孩子们在一起。

        黄庆云是和张爱玲同一时期在香港大学寄读的大学生。一九三七年,才十七岁的黄庆云来到香港。正值抗战的时期,小童群益会刚刚在香港创办,收容救济很多从澳门流浪到香港的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很可能都被日军的炸弹炸死了,他们流浪香港街头,有的卖报纸,有的替人家擦皮鞋,吃不饱穿不暖。黄庆云就每个星期天去小童群益会做义工,给这些孩子讲故事。

       那时候香港甚至全中国都没有什么儿童文学,都是讲外国童话。当时香港大学专门从欧洲把许地山教授请回来,他翻译了很多印度的童话、民间神话故事。黄庆云的女儿周蜜蜜回忆到,黄庆云很喜欢这些故事,就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一直讲到没有故事可讲了,她就想,不如自己去写吧,「想不到一写就一发不可收拾,为少年儿童终生笔耕不辍」。就这样,黄庆云从此与儿童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在香港寄读一年后,黄庆云又回到广州中山大学就读,一九三九年毕业后,入读岭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师从曾昭森教授,专题研究儿童文学。一九四一年,曾昭森成立了香港进步教育出版社,同时还决定用他在大学工作的工资来创办一本杂志,就是香港第一份儿童文学杂志《新儿童》半月刊。他任社长,又邀请了黄庆云任主编。

       黄庆云在《新儿童》写了大量的故事,当时国难当头,每个人都想为国家多做贡献,黄庆云看到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便想到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儿童文学创作上多做些工作。她还结识了众多文化名人,邀请他们成为《新儿童》的作者,包括时任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的许地山。周蜜蜜透露,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家与音乐教育家丰子恺也非常支持《新儿童》,他和女儿丰一吟都是《新儿童》的读者。丰子恺还写了一篇文章,就说每期《新儿童》出版,他都跟女儿抢着看。

        黄庆云认为儿童文学的创作要注重美,即使是写悲剧也不能让孩子感到绝望,「最好的儿童作品,是要使儿童觉得上进,前途有希望。书中的道理容易学习,但不是灌输,而是启发他们去思考,去想象。教导孩子胸怀宽广些,眼光更远大」。就是这样开放的教育理念,一改以前的「灌输」教育,实践了杜威「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的「启发」思想。当年,《新儿童》不仅在香港和南洋发行,也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儿童》虽然是在战火中仓促创办,有很多不足,但是提倡认识儿童本身价值,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就是一种对社会、对儿童的帮助和启发。

        创作抗战儿童文学

        除了担任《新儿童》的主编,黄庆云还在抗战时期写了不少抗战儿童文学,做了《中小学主人》和《国庆曰》等抗日儿童剧作。黄庆云一九四四年在香港认识了周钢鸣,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黄庆云和周钢鸣从香港回到广州。后来结婚,先后诞下四个子女。曰军侵华时,二十六岁的周钢鸣写了《救亡进行曲》,让抗日军民唱遍神州大地。后来周钢鸣历任广西文联主席、广东作协副主席、省文化局局长等职务,期间,黄庆云跟随丈夫调动,边教书边写作,创作了不少如《刑场上的婚礼》这样讲述中国大革命时代一对烈士的故事,具有强烈时代色彩。

        黄庆云的女儿周蜜蜜出生于这样一个文学世家,从小读着母亲创作的童话故事长大,也成为了香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母亲双双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香港中文文学奖儿童少年文学奖等多种大奖。周蜜蜜曾评价母亲黄庆云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思和文字优美,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周蜜蜜告诉亚洲周刊,黄庆云直至去世前仍笔耕不辍,写作诗歌,出版著作。

        黄庆云小档案

        一九二零年生于香港,中山大学中文系学士,曾在港大寄读,与张爱玲同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硕士。一九四一年在香港主编《新儿童》半月刊,曽用「云姐姐」的笔名和孩子们通信,她从事儿童文学写作七十多年,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广东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广州笔会副主席、广州《少男少女》杂志的名誉主编,多本著作包括《猫咪QQ的奇遇》、《豆豆看天星》及《聪明狗和百变猫》,曾在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的儿童少年文学组别获奖,二零零九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年度最佳艺术家奖(文学艺术)。另著有传记《我的文化大革命》。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10日1936年的西安事变,震惊了国内外,当时“鼓吹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威逼驻扎在陕北的东北军,与陕甘宁根据地的红军开战。而张学良麾下的东北军,自从九一八事变后,离开了土生土长的东北,都对日寇怀着刻骨仇恨,无时无刻不想着杀回老家,和日本鬼子决一死战。在这样的情绪下,东北军自然不愿同室操戈,成为蒋介石剿共的工具,而蒋介石还专门飞抵西安,逼迫东北军向红军下手。张学良不愿听从,屡次向蒋介石进谏未果,最终,被逼上梁上的张学良,和同样被蒋介石逼迫剿共的陕西爱国将领杨虎城一起,发动了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而当时一马当先,率部活捉蒋介石的,正是深受张学良信任的东北军青年将领孙铭九,他在活捉蒋介石后,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和际遇,解放后,他最终又身归何处?东北军少壮派代表孙铭九是东北军中的少壮派代表,他与应德田、苗剑秋一起,被称为东北军“三剑客”,也是张学良一手提拔的亲信。孙铭九在...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7月7日1948年4月,薄一波同志作为刘少奇同志的助手,任华北局第二书记,后任第一书记。图为1949年9月,薄一波作为华北解放区的首席代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言。已逝世的中共元老薄一波,在1988到1993年间写了近八十万字国史性质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由于薄一波在中共党内的地位和亲身经历,这部“将个人回忆和档案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产物”,是研究1949年中共建政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期间的中国历史比较有价值的著作。其中关于周恩来和毛泽东关系的多次记载显示,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多次表示对周恩来的不满,不仅出言相讥,甚至两度剥夺他的总理权力,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也曾态度强硬地顶撞过一次毛泽东。只管外交,一度大权不如高岗据薄一波的回顾,周恩来虽然在中共建政后一直是中国的大管家,但他的总理职务并不是坐得很稳当的。1952年8月,各...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这是日本禁止向全世界公开的照片,致敬英雄孙景浩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远征军女兵刘桂英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