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文学夜空的孤独星球

日期: 2018-09-15
浏览次数: 308

来源:《亚洲周刊》

文/顾雪儿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文学夜空的孤独星球,在自己的轨道中闪烁着独特光芒,映照着近百年变幻与扭曲的殖民世界。

        二零零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V.S.Naipaul),于二零一八年八月十一日在伦敦去世,享年八十六岁。这位出生于千里达(特立尼达)的印度裔作家,重要作品有《米格尔街》、《抵达之谜》、《河湾》等。 奈保尔就像文学夜空的一颗孤独的星球,在自己的轨道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也映照着近百年变幻与扭曲的殖民世界。

        这位印度移民劳工的孙子,从生活在加勒比海贫困的庄园到诺贝尔文学殿堂的宠儿,是英国殖民主义制度下培养出来的英文作家,改写了英国文学史,颠覆了莎士比亚以白人为主导的书写传统的轨迹,展示英语文学不等于英国、美国文学。

        事实上,奈保尔与石黑一雄 (二零一七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写作 《魔鬼诗篇》而名震一时的印度裔英文作家鲁思迪(Salman Rushdie),被视为“英国移民作家三雄”。他们的母语不是英文,但却透过后天努力,在英语文学的天地纵横自如。当然,在欧洲人的历史传统中,早就有这样的先例,波兰作家康拉德(Joseph Conrad)写的《黑暗的心》、俄罗斯作家纳博科夫(V Nabokov)写的《洛丽塔》(Lolita)都是用非母语的英文写作而进入英语文学史。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在颁奖给奈保尔时,就强调“康拉德与奈保尔的缘份”,显示移民作家的文学爆发力,在一种“借来的语言”中让文学的灵感飞翔。

        奈保尔不仅跨越种族的界限,也跨越阶级的界限。他从一个中下层的社会,靠着自身的努力,在千里达获得政府的奖学金,中学毕业后前往牛津大学读英国文学。他在五六十年代的英国社会中,生活拮据,写文章的收入难以糊口, 最后还是靠一些慧眼识英雄的白人精英接济,才改善生活,甚至借钱给他,让他买了房子,进入英国的上层社会。当然,后来他不断拿到文学奖项,也使得他在英国精英阶层站稳了脚跟。

        奈保尔文学的成就,在于他对殖民社会与后殖民社会的细腻观察。他除了小说写作, 也写了大量的非小说作品,不少是他在加勒比海、非洲、印度等地旅行的总结。他对于这些第三世界的描绘,往往刻薄又真实,不留情面。这也让他面对大量的批评。但他对此不退让,让作品来说话。

        他早期的作品带有喜剧的色彩,似乎要用幽默的风格来讨喜。但后来他就直面残酷的事实,让读者看得坐立不安,但也被那些黑暗的世界所蛊惑。 他写印度社会,绝对不会因为自己是印度裔而客气,令读者被那些因循与无奈所震撼。更不要说他对伊斯兰世界的负面评 价,也让他到处树敌,万箭穿心。

        但他的心还是回归文学,无论他的观点如何引起争议,读者都不得不佩服他的文笔与说故事的方式。另一位印度作家鲁思迪在悼念奈保尔的推文中说,他们在政治与生活上都截然不同,彼此有巨大的歧见,但却对他的逝世感到悲伤,就像追念挚爱的年长兄弟一样。

        美国著名的公共知议分子、巴勒斯坦裔学者萨依德 (Edward said),就曽经严厉批评奈保尔对印度与伊斯兰世界的观察,都是白人社会的刻板印象,是严重的误读。萨依德写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 ) 一书,就是对奈保尔这种观点的无情批判。

        不过奈保尔在文坛上最出名的是他和一位美国作家保罗•索鲁(Paul Theroux)的恩怨情仇。这位年轻的美国旅行文学作家,本来与奈保尔情同父子,但后来却反目成仇,互揭疮疤。直到十六年之后,由于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介入,充当鲁仲连,两人才握手言和。

        但奈保尔不仅追求文学的真实,也要暴露自身的真实。他晚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隐瞒自己的性格弱点,自曝他曾经在婚姻生活中不忠,长期嫖妓,后来又与一位有夫之妇私通,有长达十几年的秘密恋情。他甚至反思自己对待第一位妻子的态度,说这位癌症逝世的首任妻子,其实就是被他迫害而死。

        奈保尔也和中国有缘份。他的作品早在八十年代就被介绍到中国大陆,全部作品都被翻译成中文。他在二零一四年访问中国,与中国作家麦家对谈。麦家长期写间谍小说,如 《风声》、《听风者》、《暗算》等作品。他和奈保尔其实都在探索那种隐秘的、边缘人的生存状态。

        这也是奈保尔作品的永恒主题,让读者感受那种在文学夜空中的孤独——看似在浮华世间潇洒自如,其实内心深处暗藏不安与无奈。这就是奈保尔的文学动力,写出在灿烂星空中被边缘化的感觉。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10日1936年的西安事变,震惊了国内外,当时“鼓吹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威逼驻扎在陕北的东北军,与陕甘宁根据地的红军开战。而张学良麾下的东北军,自从九一八事变后,离开了土生土长的东北,都对日寇怀着刻骨仇恨,无时无刻不想着杀回老家,和日本鬼子决一死战。在这样的情绪下,东北军自然不愿同室操戈,成为蒋介石剿共的工具,而蒋介石还专门飞抵西安,逼迫东北军向红军下手。张学良不愿听从,屡次向蒋介石进谏未果,最终,被逼上梁上的张学良,和同样被蒋介石逼迫剿共的陕西爱国将领杨虎城一起,发动了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而当时一马当先,率部活捉蒋介石的,正是深受张学良信任的东北军青年将领孙铭九,他在活捉蒋介石后,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和际遇,解放后,他最终又身归何处?东北军少壮派代表孙铭九是东北军中的少壮派代表,他与应德田、苗剑秋一起,被称为东北军“三剑客”,也是张学良一手提拔的亲信。孙铭九在...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7月7日1948年4月,薄一波同志作为刘少奇同志的助手,任华北局第二书记,后任第一书记。图为1949年9月,薄一波作为华北解放区的首席代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言。已逝世的中共元老薄一波,在1988到1993年间写了近八十万字国史性质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由于薄一波在中共党内的地位和亲身经历,这部“将个人回忆和档案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产物”,是研究1949年中共建政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期间的中国历史比较有价值的著作。其中关于周恩来和毛泽东关系的多次记载显示,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多次表示对周恩来的不满,不仅出言相讥,甚至两度剥夺他的总理权力,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也曾态度强硬地顶撞过一次毛泽东。只管外交,一度大权不如高岗据薄一波的回顾,周恩来虽然在中共建政后一直是中国的大管家,但他的总理职务并不是坐得很稳当的。1952年8月,各...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这是日本禁止向全世界公开的照片,致敬英雄孙景浩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远征军女兵刘桂英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