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奇人袁枚: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日期: 2018-06-09
浏览次数: 422

来源:《信报 财经月刊》20185

/本刊编辑部

春节的时候,内地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综艺节目,其中一个节目是一群贵州山区小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演唱了清代诗人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立刻爆红,成了网上的热搜。

「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更是一种挑战!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豪门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被悉心栽培的,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众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袁枚借苔说理、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才子风流的「性灵」处世观。

「性灵」一词,在文学意义上指「性情灵巧」,就是重真情、崇个性、尚自然。从人生意义来说,则是体现一种独立精神、不拘泥于格套,自由抒展性情的执着追求。

学途:一生不受古人欺

袁枚于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225日)诞生于杭州艮山寒士袁滨之家,自幼禀赋聪慧。幼年时,袁枚得到其姑母沈氏的悉心教育,为其教授经史,其间在讲述郭巨埋儿的故事时,沈氏大胆否定郭巨「孝行」,指出「无端妄杀娇儿命,有食徒伤老母情」、「忍心自古遭天谴,天赐黄金事不平」,其批判精神对幼年袁枚影响不可低估。

袁枚年七岁拜史玉瓒为师,习受四书五经。袁枚尊敬孔孟,但不是盲从迷信,他说「双目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这是袁枚聪颖觉慧,高处众人之处。他幼年摹写诗句如「月因司夜终嫌冷,山到成名毕竟高」等颇有可观,亦初见性灵。

仕途:三年春梦玉堂春

袁枚幼年曾做《泳怀》「每板不忘惟什帛,立名最小是文章」。而以文章立名的路途并不顺利。父亲袁滨年老归养,家庭失去收入来源,为此袁枚不得不远游广西谋事。在广西、袁枚凭借横溢才华,以《钢鼓赋》赢得广西巡抚金鉷赏识、战赋被金鉷刻入《广西省志》「艺文」一门,列国朝赋之首,凭此他被推荐应博学宏词考试。散淡自然的袁枚不擅长呆板的「命题作诗」,面对《山鸡舞镜》,七排十二韵「山」字,最终惨收考场。为了不辜负双亲期望,为了个人前途,开始为「干禄之文」,袁枚悟性很高,认真研习,多加努力,八股亦能写得出彩。在其后两年内连中举人、进士。

袁枚始终是性情中人,虽然研习八股,八股并不能束缚其自由的性格。初入翰林,便得到尹继善、史贻直的青睐;他却悠游秦楼楚馆,不专心于清书学习,冶游放荡的生活终使其「三年春梦玉堂空」;也便促成袁枚「三年翰林、七载县令、一朝辞官」的独特历程。

辞官之前,袁枚已经在南京买了座园子,叫「随园」,从此过上了五十多年悠悠哉哉,吃喝玩乐的日子。他自拟了这样一副对联:「不做高官,非无福命只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随园据传是曹雪芹家族园林中的一部分,据说还是《红楼梦》大观园的原型。曹家被抄家后,转手到了接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手裹。但隋家也被抄家了。等到袁枚买时,不过是座破园子,「百卉燕谢,春风不能花」。

随园:任人来看四时花

袁枚会生活,在随园里开出池塘,建起楼台,搬来怪石,还亲手种下数竿绿竹,诗云:「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

于是,很多人都很想来随园看看。袁枚也是怪得很,别人总是自家园子自家赏,他却不。随园没有围墙,谁都可以来游赏。他还写上一副门联:「放鹤去寻山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枚」食家四大烹饪思想

袁枚视饮食之道为学问、为艺术,对饮食文化富有研究,凡与友人聚会,「以枚为饮食之人,引为上座」。而他也特别留心饮食技术,只要在哪里吃到了美食,事后一定派遣厨师,执弟子礼,前往学习、就教。他把这些经验、技术,一一收集、整理出来,编纂成《随园食单》,系统地讲了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制作,全书分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杂素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等十四个方面。

袁枚的烹饪思想有四:一曰求精,主要反映在选物和配料上。他认为,「厨师之作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虽有天资,虽善涂抹,而敝衣蓝缕,西子亦难以为容」。

二曰食物的独立品性,以显示其独特风味。他批评「俗厨动以鸡、鸭、猪、鹅一汤同滚,遂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蜡」。

三曰重搭配,体现烹饪艺术的辩证关系。「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他还提出美食须与美器搭配的观点,一席佳肴,「唯是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参差其问,方觉生色」。

四是对烹饪成品菜肴的要求,讲究鲜嫩、清淡、细腻等。

袁枚是个文化人,吃饭是有讲究的。每当贵客光临,他都要叫人将餐桌摆到一些景致极美的亭榭,还安排歌姬舞女来助兴。在名人效应的影响之下,可以想象随园的饮食生意非常火爆。于是,他开始扩大经营范围,在园子裹售卖《随园诗话》、志怪小说《子不语》、《随园食单》等著作,他的书果然供不应求。

仅卖书一项,袁枚一年即可收入三四千两白银。中年以后,各方人士争相请袁枚写应酬文章,袁枚来者不拒,墓志碑记、寿序谀文,「一代骚坛主」的润笔费可不低。此外,袁枚还开账授课,招收学生,其中不少慕名而来的女弟子,学费收入也非常可观。

袁枚一生足迹涉及杭州、广西,北京、江苏,辞归后隐居随园,来往于江宁与杭州,酷爱山水,喜好远游,开拓视野,舒展了袁枚内心潜藏的性情。任江宁令时,同科进士曾南村来访,袁枚陪其游览名胜,吟作诗文,其中有「提笔先须问性灵,风裁休划宋元明」。在江宁任上游山临水时,首次明确提出诗重「性情」,可见钟情自然山水多少影响袁枚性灵说的形成。晚年的袁枚,仍爱游山玩水。自六十七岁起,庐山、黄山、武夷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倘非广见博闻,总觉光阴虚度」、「公然一万三千里,听水听风笑到家」。

袁枚自然人性,不喜理学拘束,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风流「好色」。袁枚除了原配王氏,另外还有陶、方、陆、金、钟等妾室,虽然数量已算不小,但袁可能觉得娶回家的都没意思,于是他又到处交往青楼女子。他不回避自己的好色,袁在《自嘲》诗中写到:「有官不仕偏寻乐,无子为名又买春。」但对于他的那个时代,好色也算不上什么缺点,而最让时人诟病者,是他招收了一大帮的女弟子。关于这些女弟子的数量,各书的统计都有差异,《随园轶事》中称:「先生女弟子三十余人,与严蕊珠、金逸、席佩兰为最契,先生称为闺中三大知己。」相比较而言,以顾远芗在《随园诗说的研究》一书中数量最多,该书统计出51位。

风流:独倚云机看织纱

清人蒋敦复专门编撰《随园轶事》一册载记袁枚的风流轶事。如《窥常熟织机女受窘》载袁枚游常熟虞山,偶行至小村落,「忽闻机声轧轧,自茅屋中出,隔窗窥之:一女郎年可十六七,丰神袅娜,正在翻梭织素,手腕轻灵,行所无事。先生爱其貌而又服其技也,凝眸不转,伫立多时。乡人见其状,怒其轻薄也,群起而攻之,大为所窘」。袁枚自忘身在人世,「独倚云机看织纱」,结果被乡人拉到现实中来,受到「轻惩」。在随园,袁枚广收女弟子,其中的风流艳闻,自然不必多说。奇葩的袁大诗人,还有另一嗜好:「好男色,如桂官、华官、曹雨田辈,不一而足。而有名金凤者,其最爱也,先生出门必与凤俱」。甚至,他和担任县令的郑板桥,曾经公开讨论,对于那些触犯律法的花样美男,应将杖责的部位,由臀改为背……。

袁枚对「好色」自有说法。《随园轶事》中的《说好色》载:「或问先生:色可好乎?曰:可好。或请其说,先生曰:惜玉怜香而不动心者,圣也;惜玉怜香而心动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兽也。人非圣人,安有见色而不动心者?其所以知惜玉而怜香者,人之异于禽兽也。世之讲理学者,动以好色为戒,则讲理学者岂即能为圣人耶?伪饰而作欺人语,殆自媲于禽兽耳!」诸如此类言论,确可令些讲理学者惊呼为「异端」了。

袁枚的朋友赵翼应袁枚之邀为其《小仓山房诗集》作序,序诗首曰:「其人与笔两风流,红粉青山伴白头。做宦不曾逾十载,及身早自定千秋。群儿漫撼蚍蜉树,此老能翻鹦鹉洲。相对不能惭饭颗,杜陵诗句只牢愁。」这首诗堪称袁枚绚烂人生的生动写照。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2 - 18
来源:视频号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
2024 - 12 - 16
来源:视频号他游历过七十多个国家,曾与爱因斯坦共饮咖啡,与溥仪一同观戏,甚至在网上刷短视频发弹幕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0月5日前言1966年冬,北京。雪花在寒冷的空气中漫天飞舞,这些或大或小的精灵,形状不同,下降的速度也不同,有些雪花好像特别眷恋风,很久才缓缓地落在地上。在一个小胡同里,有一对老人在门口踮着脚向着路口的方向望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急切,好像在等待一位重要人物的到来。半个小时过后,妻子朱端绶对丈夫熊瑾玎说:“回去吧,周总理那么忙,一定是有事耽搁了,或者因事情拖住来不了了。”“不会的,总理一向言出必行,他答应来给我祝寿就一定会来,你回去把饭菜热热,我再等一会。”熊瑾玎老人望着路口的方向。晚上七点多,两个身影出现在了路口,熊瑾玎赶紧向屋里喊道:“端绶快出来,总理来了。”夫妻二人把周总理和他的卫士长迎进屋,周总理一边走一边说:“不好意思,因工作耽误了时间,让你们久等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是夫妻二人余生中经常回忆的场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共进晚餐,一起喝着花雕酒,一起...
2024 - 12 - 09
来源:视频号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堪称近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十全十美的男人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