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2013.8.3/4.《信报》 益行
一幅迷离恍意无题的人物画,落款“小石”,浓墨泼的远山,背后残阳如血,映红了江滨孤独的人影。那须发、长眉、衣袍、飘带和沿岸的莽草被风吹向江边,这位脸色憔悴的老叟,是战国时期的屈原,他在咏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是楚国的大诗人,曾深得楚怀王重用,内政外交全力以赴,振国强民、联盟六国,抵御秦国的吞并。满怀救国救民的雄心,不料遭奸臣排挤,放逐湘南。忧国忧民郁郁不得其志,面临滔滔的江水,吟着最后的绝句:“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
这是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心力交瘁地抱着大石,跳入汨罗江前的一刹那,这是傅小石的左笔之作。大块面的墨迹,混入橙红、赭色、小量的花青,有节奏地配置其意境,逸笔草草却未疏忽细部的刻画,面部的苦涩,失落的眼神,疲惫的身躯,水纹的流动,均非常到位。高耸扩张的头冠,传达了屈原刚正的气度,烈焰如火的夕阳恰似屈原的一腔热血。整个画面突显着悲思壮慨的诗意。
气韵生动
再欣赏傅小石的一幅《达摩》,没有钩线的没骨,只有写意的颜色,精湛融和的墨色,袈裟朦胧无衣褶,却可见到阔袖大袍及肢体的动态。流利酣畅的笔意,如狂草般的挥洒,波涛翻滚的大江一望无际,水鸟盘旋拍翅惊飞,满腮胡须的黑和尚,头顶散发圈圈光芒,双眼突鼓炯炯有神,意念坚定地赤足踏波而行,胸无罗掛乘风破浪,充分描写了达摩博大的胸襟和气度。
《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达摩一苇渡江,乐巴噀酒灭火。”达摩“无字真经”是中国禅宗初祖,达摩脚踏苇草泰然渡江。说明只要无欲无求,加上高超的本领,就能轻松自如地到达彼岸。
可歌可泣的屈原、达摩神异的事迹,均是中国画家所爱的画题,但是傅小石的画绝尘超俗,极少人可和他比拟。气韵生动的画面升腾出的意象,由平面的画纸至超越三维的立体,进化为驰骋四维的空间,听到了屈原悲壮的咏吟,达摩飘飘而行的水声,同时也听到画家的情感深处的对白。
思维活泼
傅小石是我的师兄,他是傅抱石老师的大公子,曾用名益筠。生于1932年,从小就聪明过人,当年傅老师在重庆的朋友,郭沫石等无不夸他为神童。1953年考入北京美术学院,天分极高,思维活跃,随即成为江丰、吴作人的得意弟子。在版画系成绩出类拔萃,机智、灵敏、豪爽、年轻有为,身上似有一种磁力,吸引着周围的同学,他的版画水准在美术界崭露头角。
迅雷不及掩耳的反右斗争,一夜间五十五万余人成了右派,率直的傅小石祸从口出,他不认同被批的右派是坏人,年轻单纯不懂得在畸形的政治恶斗中,最凶险的就是身边的朋友,他被人密告而打成了右派。
1958年发配到河北双桥农场劳改。莫须有的罪名被人冷落,遭社会抛弃,不离不弃始终是家人!1959年周总理要傅老师和关山月在人民大会堂画一幅《江山如此多娇》,此时,傅老师将想见儿子的心意请示领导,才获重逢瘦骨如柴的长子。
1961年傅小石结束了农场的苦役,回到南京监督劳动,在江苏省国画院做杂工。文革初始,与我同学杨明义等人热心创作版画,并画了不少油画。此后又因冤案被判刑十年,狱中折磨致左腿断残。
1979年得到平反,由于激动过度脑中风,经抢救右半身瘫痪,四肢三残,他以钢铁般的毅力改用左手,开创别开生面的没骨人物画佳作。
傅小石一生命运多舛,儿时神童,少时才俊,青年右派,壮年囚犯,晚年中风。他是世界上最倒霉、但最有才华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