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飞了40多年,旅行者1号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或被“困”在太阳系

日期: 2023-12-18
浏览次数: 6

来源:《凤凰新闻》2023年12月16日

我们人类一度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是探测器从宇宙深处传回的画面,彻底刷新了我们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卡西尼号探测器曾经在距离地球大约14亿公里远的土星附近拍下了地球的照片,而旅行者1号探测器更是在距离地球超过60亿公里外的宇宙深处拍下了地球的照片,这一张照片就是著名的“暗淡蓝点”。事实已经证明,地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宇宙的中心,它只是浩瀚宇宙中一颗不起眼的星球。

飞了40多年,旅行者1号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或被“困”在太阳系

既然地球只是宇宙中一颗不起眼的星球,在太阳系内还有水星、金星、火星这样的类地行星,以及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样的气态行星,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矮行星、小行星,如果放眼整个宇宙,类似地球这样的类地行星数不胜数。

飞了40多年,旅行者1号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或被“困”在太阳系

在这么多类地行星中,有一些类地行星的环境可能和地球一样舒适,甚至可能比地球更加适宜居住,那我们人类是否能够实现星际飞行、星际移民,抵达其他宜居的星球呢?很遗憾,旅行者1号探测器是飞行距离地球最远的星际探测器,它飞行了40多年,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我们人类可能永远都没法离开太阳系。

飞了40多年,旅行者1号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或被“困”在太阳系

没法离开太阳系?

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都是在1977年发射升空,它们是世界上第一个、第二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航天器。其中旅行者1号探测器与地球的距离达到了240亿公里,旅行者2号探测器与地球的距离也接近200亿公里了。

飞了40多年,旅行者1号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或被“困”在太阳系

对于人类来说,200多亿公里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毕竟飞行这么远的距离,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探测器用了40多年时间。如果人类乘坐这样的飞船飞行这么远的距离,即使出发时是婴儿,现在已经是中年人了。

飞了40多年,旅行者1号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或被“困”在太阳系

虽然这两个探测器已经飞行了40多年,与地球的距离超过200亿公里,即使是速度达到光速的无线电信号也需要20多个小时才能传到这么远的地方,但是它们至今都没有真正离开太阳系,连太阳系的边缘都还没看到。科学家认为它们仍需飞行上万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离开太阳系,抵达下一个恒星系则需要好几万年时间。

飞了40多年,旅行者1号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或被“困”在太阳系

这是一件让人感到可怕的事情,因为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探测器以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太阳系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

飞了40多年,旅行者1号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或被“困”在太阳系

要知道,我们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也只有几百万年时间而已,如果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算起,那我们人类文明时代的时间就更短了。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发展非常缓慢,从工业革命到现在也只有区区两三百年时间而已,如果需要飞行上万年时间才能离开太阳系,显然是我们人类没法承受的。这也意味着,以人类当前的技术,我们是不可能离开太阳系的,可能真的要被“困”在太阳系里。

飞了40多年,旅行者1号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或被“困”在太阳系


要知道,在太阳系外侧有一个柯伊伯带以及一个更大的奥尔特云。其中奥尔特云就行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云团,包围着太阳系。虽然科学家还不确认奥尔特云有多大,但是主流的观点认为,奥尔特云与太阳的距离大约为50000-100000个天文单位,最大的半径接近1光年。

飞了40多年,旅行者1号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或被“困”在太阳系

这是什么概念?我们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也就是说奥尔特云的尺寸可能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50000-100000倍。

飞了40多年,旅行者1号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或被“困”在太阳系

“超宜居”行星被发现

最重要的是,即使我们人类能够飞出太阳系,抵达下一个适宜我们居住的星球,所需的时间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飞了40多年,旅行者1号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或被“困”在太阳系

虽然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但是只有地球这一颗星球适宜我们居住,水星、金星以及气态行星都不适宜我们人类居住,即使是处于太阳系宜居地带的火星,也不是理想的“第二家园”。

飞了40多年,旅行者1号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或被“困”在太阳系

所以,我们人类想要实现星际移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只能离开太阳系,去其他的恒星系寻找适宜居住的星球。

飞了40多年,旅行者1号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或被“困”在太阳系

放眼浩瀚宇宙,虽然类地行星数量数不胜数,并不是所有的星球都能够成为我们人类的“第二家园”。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超过5000颗系外行星,并从已知的系外行星中选出了24颗“超宜居”行星。这些“超宜居”行星的环境相对优越,例如它们表面的温度也很温暖,还有类似地球的水陆分布,有比地球更大的生存空间,科学家认为,在这些“超宜居”行星上面生活可能比地球更舒适。

飞了40多年,旅行者1号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或被“困”在太阳系

很遗憾的是,这些“超宜居”行星的条件虽然比较优越,但是与地球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超过100光年远。也就是说,即使是光速飞行的飞船,也需要飞行上百年时间才能抵达最近的“超宜居”行星,如果是人类现在的飞行技术,可能需要飞行几百万年时间才能达到。

飞了40多年,旅行者1号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人类或被“困”在太阳系

毕竟,我们现在连太阳系都出不去,太阳系的半径只有1光年左右而已,更别说去上百光年远的“超宜居”行星了。

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球都会是我们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这个唯一的家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周诒春(1883-1958)周诒春,字寄梅,祖籍安徽休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攻读教育和心理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投身教育事业,并于1913年至1918年担任清华学校校长,期间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奠定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并推动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向完全大学过渡。‌‌主要成就与贡献‌1、教育领域的贡献‌在担任清华校长期间,周诒春推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提出将清华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大礼堂),为清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倡导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推行“端品励学”和“强迫运动”,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2、政治与社会活动‌周诒春在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实业部次长、农林部长、卫生部长等职,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大师梁漱溟的后半生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青山埋忠骨,清明祭英烈,南京灵谷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建筑群,33224名英烈的名字,是属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他输了教科书上的名字,却赢了一省百姓的祠堂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