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地球的水用了40多亿年,有没有变少?一块石头告诉了科学家答案

日期: 2023-06-04
浏览次数: 11

来源:凤凰新闻 2023年2月21日

水是我们平时生活必需的一种资源,它的来源非常的广泛,我们也都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非常地大,但是我们肯定很少会思考,这么多的水用了这么长时间,到底有没有变少呢?

从它诞生到今天已经过去了40多亿年,不管是自然消耗还是各种生物的使用,理论上确实应该少了很多,所以有很多人也会担心,也许这些水再过不久后甚至不能满足人类后代的需求。

毕竟地球上虽然水很多,但是淡水的占比却少得可怜,因此必须要尽快了解清楚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是否确实在减少。

水的来源

要找到答案,首先就要了解地球上的水都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过程当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球上的水在总量上是非常可观的,调查推算的结果至少在13以立方千米以上,而且分布的面积也超过了地表的七成,其中海洋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球的水用了40多亿年,有没有变少?一块石头告诉了科学家答案

所以从太空当中看,地球就是一个蔚蓝色的水球。地球从诞生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几十亿年,而水也是从最早的时期就开始出现的,当然关于具体的形成过程,还是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一些观点认为这些水就是在地球物质变迁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地球本身的诞生就需要太空中各种星云的参与,而这些星云其实就有形成水的元素。

在高温压力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些元素就会进入到地球上的一系列物质当中,包括一些固态的矿物、外部的大气层等等,最终变成液态的水降落下来,是因为地球表面的温度有了显著的下降,让这些元素最终变成了雨水下落到了地表上。

这个过程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最后汇聚到一起,流向地势更低的地方,慢慢地也就形成了海洋,这也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部分水的所在。

但是除此之外,其实在地层深处理论上还有大量的水存在,比如地幔当中,科学家目前也在对这个区域进行更进一步的探查和研究。

与之相反的另一种观点则坚持,地球上的水并不是原生于这里的,而是从宇宙空间当中的其他地方来的,比如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它的周围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天体,正是在这些星球上有不少水。

而我们知道,在宇宙当中天体之间相互撞击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当他们撞到地球上的时候,就会把水带到地球表面,这样一次又一次,就能累积越来越多的水。

水资源减少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地球上的水经过几十亿年时间之后,或多或少都会消耗掉不少,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如果真的如此,那就意味着未来还会进一步减少,这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为了确认事实,一些研究团队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考察和勘测,终于在地层当中发现了有力的证据,也就是一块历史久远的蛇纹石,它的发现地就是位于格林兰岛西边的一个地质层当中。

地球的水用了40多亿年,有没有变少?一块石头告诉了科学家答案

从理论上说,蛇纹石要想形成,除了高温高压的环境之外,必须要有大量水份的参与,而且这块石头可以追溯到40亿年前,因为曾经在海洋当中待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在结构和纹理上一定会留下痕迹,从其中就能找到不少的信息。

而且在物质组成上,因为海洋也会参与到蛇纹石的形成过程中,只要分析清楚其中的氢氧元素变化情况,就能得出结论。

我们都知道水的基本化学组成就是氢氧元素,没有它们也就谈不上水的形成,而蛇纹石长时间都藏在海洋当中,就像一块晴雨表一样,记录着水资源的变化情况,所以只要弄清楚每个不同阶段氢氧元素含量的变化,就能判断出地球的水是如何变化的。

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合其他一些更细节的元素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今天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相比它最多的时期,已经减少了超过四分之一。

早期的时候,地球上的水整体上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加上因为地质活动比较频繁,所以相当一部分的水都进入到了地层当中,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即便不适以液态的形式存在,但是一旦进入岩石当中,也会因为高温高压的作用分解成液态水。

由此可见,水要想形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人类当前社会发展已经耗费了大量的淡水,加上污染和浪费所损失的部分,其实整体的消耗速度是非常快的。

地球的水用了40多亿年,有没有变少?一块石头告诉了科学家答案

因为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处在水缺乏的状态中,中国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建造了很多的水利工程,帮助解决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比如著名的南水北调,同时人们也在加强宣传,希望能够增强大家节约用水的意识。

结语

总的来说,地球上虽然水资源总量很大,但是对人类来说能用的部分却很少,要想把海水大规模转化成淡水,需要投入的成本十分巨大。

所以,最根本的方法其实是做好规划,节约至上,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把节约用水贯彻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的后代能够继续有足够的水能够使用。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09
来源:视频号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为何出现集体辞职?
2025 - 04 - 09
来源:百度 2025年4月8日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文革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上文革,成了黑五类,文革中在工厂当了9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当兵了。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周诒春(1883-1958)周诒春,字寄梅,祖籍安徽休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攻读教育和心理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投身教育事业,并于1913年至1918年担任清华学校校长,期间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奠定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并推动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向完全大学过渡。‌‌主要成就与贡献‌1、教育领域的贡献‌在担任清华校长期间,周诒春推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提出将清华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大礼堂),为清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倡导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推行“端品励学”和“强迫运动”,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2、政治与社会活动‌周诒春在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实业部次长、农林部长、卫生部长等职,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大师梁漱溟的后半生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