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飞奔,一天5200万公里,目的地在哪里?

日期: 2023-05-30
浏览次数: 8

来源:宇宙旅行家 2023/2/5

地球正带着我们正宇宙中飞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信不少人在看过科幻电影后,都对地球的未来产生过许多幻想。地球并不是我们能够长久安全居住的场所,在未来,我们的地球终将走上灭亡的道路,人类也需要重新寻觅一个新的家园。而宇宙何其浩瀚,想要在宇宙中行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经过长期观测,科学家们发现地球居然在带着人类于宇宙中飞奔,且一天能够前行5200万公里,那么“地球飞船”最后的目的地又在哪里呢?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飞奔,一天5200万公里,目的地在哪里?

地球的两大“运动”

在宇宙中,我们的地球并不是长期静止不动的,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实际上是在不断围绕着太阳轨道前行着的。之所以人类无法感知到地球的运动,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之上。但是每天的日出日落,与一年中的四季更迭,都是地球在运动的最好证据。

地球在宇宙空间中一共在重复着两种运动,一种是地球的自转,另外一种便是地球的公转。而也正是有这些运动的产生,才会让地球带着我们在宇宙中“飞奔”。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飞奔,一天5200万公里,目的地在哪里?

首先我们来谈谈地球的自转运动。自转是地球的一项固有运动,之所以会产生这项运动,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地球受到“重力吸引”时角动量的不平衡。

在茫茫宇宙中,我们的地球一直维持着“自西向东”的运动方向,在星际空间中不断“旋转舞蹈”。地球自转运动所需要的周期大概是24小时,这也是为我们所熟知的“一天时间”。

日出东边,日落西边,因为有了自转运动,我们的地球便始终不断重复上演着这些情景。也正是因为有了昼夜更替,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规律。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早已和自转运动离不开,因自转运动而产生的自然法则也早已在我们的生活成为最重要的一部分。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飞奔,一天5200万公里,目的地在哪里?

其次便是公转运动。公转运动的出现也是地球能够带领着我们向前“飞奔”的重要基础。众所周知,我们的地球是太阳系家族中的一份子,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都在与太阳做着亲密的公转,地球自然也不例外。

古人常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形容的也就是地球的公转运动,我们生活在地球之上,其实即使每日保持不动,也会随着地球在向前前进数千里。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年,也就是大约365天,在这个周期内,地球行驶的路程会达到9.42亿公里。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飞奔,一天5200万公里,目的地在哪里?

宇宙中神秘的巨引源

其实除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外,我们的地球在银河系中也是在不断行走的。数据显示,我们的地球在银河系中每日所能达到的路程为5200公里。

其实地球之所以会进行这项神秘运动,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的银河系本身就是在不断运动的。

除去地球外,太阳系中其它的星体也是在以各自的速度在宇宙中不断飞奔着的。地球是转动的,太阳也是转动的,我们整个银河系都是一片“活星海”。而之所以会产生这一切,和宇宙中所存在的“巨引源”离不开关系。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飞奔,一天5200万公里,目的地在哪里?

其实在宇宙中,引力源的出现并不奇怪。我们的太阳也是一种引力源,吸引着八大行星围绕着它进行运动。

根据专家推测,在宇宙中神秘的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很可能存在着一个让我们无法想象的“巨引源”。

这个巨引源所拥有的质量是巨大的,它的质量很可能是银河系的10000倍,并且在巨引源身后,还很可能存在着一个极为强大的夏普力超星系团为它不断增添能量。

所以不止是地球,其实我们整个银河系也都因为巨引源的存在而在宇宙中不断前行。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飞奔,一天5200万公里,目的地在哪里?

最终的目的地

那么在宇宙中,地球最终的目的地又是哪儿呢?

实际上,我们的宇宙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空间,从宇宙诞生以来,我们的星际空间就在不断膨胀着的,甚至到现在,我们的宇宙也还是在不断膨胀着的。

宇宙是在变化的,我们的星体自然也是在不断移动着的。根据科学家们的观测,发现离我们最近的仙女座星系实际上是在不断远离银河系的。这也代表着,所有的星系都是在不断运动的,它们都在向宇宙的某处跑去。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飞奔,一天5200万公里,目的地在哪里?

而我们的地球,最终所到达的目的地便很可能是存在于宇宙中心的巨引源。按照现在的技术,我们无法说出巨引源在宇宙中的具体位置。

所以在我们看来,地球在宇宙之中,也只能像一个“漂流瓶”一样,不断在深空中飘荡。地球未来会跑去哪儿,我们也无从知道。

但至少我们目前知道,地球是“活”的,它也在每日重复进行着公转与自转运动。并且在宇宙空间中,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也始终保持着日行5200万公里的速度,朝宇宙深处飞奔,带领人类去往未知的远方。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飞奔,一天5200万公里,目的地在哪里?

结语

我们的世界每日都在发生变化,正是由于万物都在运动,所以往日光景也并不可追。在宇宙中,我们的地球没有固定的“家”,它也是一个流浪儿般的存在。

地球未来该去哪儿,谁也都不得而知。只是对于我们而言,地球一直都会是我们的家,无论它去向哪儿,人类都会永远守护着我们的母星地球。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09
来源:视频号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为何出现集体辞职?
2025 - 04 - 09
来源:百度 2025年4月8日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文革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上文革,成了黑五类,文革中在工厂当了9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当兵了。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周诒春(1883-1958)周诒春,字寄梅,祖籍安徽休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攻读教育和心理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投身教育事业,并于1913年至1918年担任清华学校校长,期间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奠定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并推动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向完全大学过渡。‌‌主要成就与贡献‌1、教育领域的贡献‌在担任清华校长期间,周诒春推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提出将清华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并主持修建了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大礼堂),为清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倡导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推行“端品励学”和“强迫运动”,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2、政治与社会活动‌周诒春在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实业部次长、农林部长、卫生部长等职,为...
2025 - 04 - 07
来源:视频号大师梁漱溟的后半生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