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千座石像矗立复活岛

日期: 2016-10-12
浏览次数: 1547

来源:《前哨月刊》2015年2月

文/方旅

  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位于智利以西外海三千六百公里,离其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凯恩群岛也有两千多公里,坐落在西经一百零九度二十七分,南纬二十七度零九分的地方。最早的居民称该岛为“拉伯努伊岛”或“赫布亚岛”,意即“世界之脐”。最早登上该岛的欧洲人是荷兰人,他们为该岛取名“帕赛兰”,意即“复活岛”,以纪念他们到达的日子。

  由海底升起的三座火山形成

  这个多丘陵的小岛不是下陷陆块的一部分,而是由海底升起的一些火山形成的典型的海洋中的高岛。复活节岛上死火山颇多,有三座较高的火山雄踞岛上三个角的顶端。主要由凝灰岩(由坚实的火山碎片形成的一种多孔岩石)及其熔岩流构成的三座死火山,使该岛呈特有的三角形。复活节岛长二十四公里,最宽处十七点七公里,面积约一百六十三平方公里,约等于两个香港岛大。

  岛上土壤瘠薄,适于大面积耕作的主要分布在西南的安加罗阿和马塔韦里地区、巴伊岛、拉努·拉拉库火山西南的平原和该岛东角的史前已开垦的波伊克半岛。

  境内散布着一些寄生的凝灰岩火山口和火山锥(即在最早的火山口堵塞后,在火山侧面或附近形成的火山口和火山锥),其他地区则有许多遭侵蚀的熔岩区,区内遍布黑曜石。

  地表无溪流,以火口湖水为饮用水源,依靠火山的部分由沼泽覆盖的火山口湖积蓄雨水。由拉诺阿鲁火山口湖供水的一条时断时续的小河自泰雷瓦卡山坡上流下,注入能渗水的土壤。拉诺考火山口湖直径一点六公里,很深的火山口湖供水给安加罗阿。

  海岸由松软的、受侵蚀的灰色峭壁形成,垂直陡降约一百五十二至三百零五来;一些长条的低矮坚硬和崎岖不平的熔岩结构时而截断峭壁。海岸悬崖陡峭,悬崖峭壁遍地都是,攀登极难,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

  缺乏天然港口,但在西岸的安加罗阿。南岸的维纳普及奥图伊蒂,阿纳克纳附近的海上,以及北岸的拉佩鲁兹湾都有锚泊地,海岸附近有一些小岛,主要的小岛有莫图努伊岛、莫图伊蒂环礁和西南海角附近的莫图考考(当地鸟神的形象)。有许多山洞。

  岛上的地貌大多是平滑的小山丘、草原和火山。地面崎岖不平,覆盖深厚的凝灰岩。岛上只有三个海滩,海滩上多是岩石,沙子非常干净。

  东北部高出,面对着波里尼西亚小岛群。西南部地势平缓,与智利西海岸遥遥相对。三角形的每个角上各有一座火山:边角上是拉诺考火山,右边是拉诺拉拉科火山,北方角上是拉诺阿鲁火山。

  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湿,年平均气温摄氏二十二度,全年下雨,年降水量一千三百毫米。雨量最大的月份是五月份,降雨量达到一百五十九毫米。

  阳光充足。一至三月最热,平均温度摄氏二十三度;六至八月最凉爽,平均温度摄氏十八度。九月最干燥,六七月降雨最多。六月和八月吹的风无规律,其他时候主要是来自东部和东南部的信风。从九月到翌年三月秘鲁洋流(亦称洪堡洋流)流经该岛,平均水温约摄氏二十一度。

  三百年前被荷兰人发现

  一七二二年四月五日,荷兰海军上将、荷兰西印度公司探险家雅各布布·洛加文率领的一支舰队发现了这个位于南太平洋中的小岛。洛加文在航海图上用墨笔记下了这个岛的位置,由于发现该岛这一天正好是基督教的复活节,他在旁边记下“复活节岛”,从此“复活节岛”之名为世人所知。

  洛加文在该岛逗留了一天,他和他的船员发现岛上有居民。据他们说,这些居民有着各种各样的体型,他们对升起的太阳匍匐在地,用火来崇拜巨大石像。其中有些人,据说是白人,把耳垂穿洞垂挂饰物,使之垂至肩上,这显然是非洲波里尼西亚人的习俗。

  一八〇五年起,西方殖民者开始到岛上抓拉帕努伊人当奴隶。起初还只是偶尔为之,一八六二年,秘鲁海盗乘八艘船只而来,抓走了一千多名拉帕努伊人,男性拉帕努伊人几乎被一网打尽,这些人被运到秘鲁,卖给了当地奴隶主。在国际舆论的谴责下,秘鲁政府不得不命令奴隶贩子将这些拉帕努伊人放回,但这批拉帕努伊人已死得只剩一百人左右了,再返回复活节岛的途中,又染上了天花,在旅途中纷纷病死,只有十五人回到家乡。这十五人也把天花带到了复活节岛。传说中的创始酋长霍图·玛图阿的最后一批后裔死去了,所有的酋长,祭司也都死去了。岛上居民只剩下了数百人。

  第二年,法国传教士踏上复活节岛,轻而易举地就把灾难中的拉帕努伊人都改造成了基督徒,同时也彻底地消灭了岛上的文化。今天的岛上只有百分之五的学龄儿童讲拉帕努伊语。

  传教士下令烧毁所有刻有“朗格朗格”的木板。幸存的二十五块朗格朗格板是拉帕努伊人偷偷藏下来的。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一八七七年,岛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一八七七年,岛上人口只剩下了一百一十一人。

  一八八八年也是复活节这一天,智利政府宜布吞并复活节岛,将岛上大部分土地租给牧羊公司,一直持续到一九五三年,牧羊使岛上土地更加贫瘠。

  岛上居民属波里尼西亚人种

  岛上居民混杂,以波里尼西亚裔为主,几乎全居住在有屏障的西海岸的安加罗阿村庄中,人口在二〇一二年是五千八百零六人。方言为西班牙语。

  岛上居民都属波里尼西亚人种,在西方人未到这个岛上之前,这里还处于人类的石器时代,他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为岛上都是石块,不长农作物,只能种些易生长的甘薯。岛民原来都靠捕鱼,少数种甘薯为生,现大多从事旅游服务业。岛上的土著波里尼西亚人,称这个小岛是“世界的中心”。

  岛上居民是源自马克薩斯种族的一个波里尼西亚族亚群最东面的移民。按传统,他们自认是两个种族的后裔——长耳族和短耳族。传说,在两种不同文化和语言的民族和平共处一个时期后,开始了破坏活动,短耳族为长耳族辛苦劳动,他们在东北边海岸的波伊克古渠的一个大柴火堆里,几乎消灭了所有的长耳族。

  岛上大约在公元四〇〇到七〇〇年间开始有人类活动。一九九四年,生物学家从十二具古拉帕努伊人的遗骸提取出DNA,确定他们的确是波里尼西亚人。

  他们种植的植物(香蕉、甘薯、甘蔗、芋、槠),养的动物(鸡),也都是波里尼西亚人的特征——这些动植物除了甘薯最初起源于南美,都可以追溯到波里尼西亚人的起源地南亚。

  因此,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拉帕努伊人是在大约公元四〇〇年漂流到复活节岛的一批波里尼西亚人的后代。当这些波里尼西亚人刚移居到复活节岛的时候,这里的确是个小天堂。

  拉帕努伊语是一种波里尼西亚语的方言,通过与其他波里尼西亚语的比较,语言学家们推测这种方言诞生于大约公元四〇〇年。

  据知,复活节岛在早期并不是一块荒地,而是一片茂密的亚热带森林。在森林中,生长着一种刺蒴麻属植物哈兀哈兀,其纤维可以用来制造绳子。还有一种特有的树木名叫托罗密罗树,木质坚硬,可以用于烧火和制作木雕。而数量最多的是一种大棕榈树,这种树在复活节岛上早已灭绝,但是与智利酒棕榈树很相近,也可能是同一种。

  这种大棕榈树树干笔直,可以长到二十五米高,直径二米粗,是用于运输、树立石像和制造大船的良好材料。而且,这种棕榈树结的果子可以食用,树浆可以生产糖浆和酿酒,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考古学家们可以通过挖掘、比较地层里古代遗留的垃圾堆中的动物骨骼加以推测;一般来说,鱼类是波里尼西亚人的主要食物,鱼骨头一般会占垃圾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但是,复活节岛位于亚热带,与热带相比气候过于寒冷,不适于鱼类聚集的珊瑚礁生长,其险峻的海岸线也不适合于浅海捕鱼,因此鱼类一开始就不是拉帕努伊人的主要食物,从公元九〇〇年到一三〇〇年,鱼骨头在拉帕努伊人垃圾中的含量少于四分之一。

  相反的,在所有的骨头中,几乎有三分之一是海豚骨头。在其他地方波里尼西亚人的垃圾中,海豚骨头的含量从来就没有达到百分之一。不像其他波里尼西亚岛屿,复活节岛上没有大型的动物,连家养的猪、狗也没有,因此海豚是拉帕努伊人能抓到的最大的动物,成了他们的食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但是海豚只生长于深海中,这意味着拉帕努伊人曾经能够建造大型的船只用于到深海捕捉海豚。这些船只显然是用大棕榈树的树干制造的。

  曾经物产丰富的丰饶之地

  考古学家还发现,海鸟也是早期拉帕努伊人的重要食物。在人类到达之前,复活节岛没有鸟类的天敌,成了海鸟最适宜的繁殖地。曾经至少有二十五种海鸟在这里筑巢繁殖,可能是整个太平洋中最繁盛的鸟类繁殖地。猫头鹰、鹦鹉等陆地鸟类也是早期拉帕努伊人的食物,考古学家在古代垃圾中发现了至少六种陆地鸟类骨头。同时,跟着拉帕努伊人移民的波里尼西亚老鼠也是拉帕努伊人的盘中餐。此外,垃圾中还有一些海豹骨头,表明复活节岛可能曾经也有过海豹。

  总之,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的是一块物产丰富的丰饶土地。他们的人口快迅速增长,在大约一六八〇年人口膨胀到了八千到二万人。他们无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在公元一二〇〇年至一五〇〇年间,他们大量地建造莫艾(即石像)。

  然而,花粉分析表明,早在公元八〇〇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从那时候起,地层中的大棕榈树和其他树木的花粉越来越少。进入十五世纪后不久,大棕榈树最终在岛上灭绝了。大棕榈树的繁殖相当缓慢,其种子要过六个月到三年才能发芽,发芽后的生长也非常慢。甚至在最好的自然条件下,一个大棕榈树林再生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流窜来的老鼠对大棕榈树的再生起了破坏作用,在岛上洞穴中发现的几十个大棕榈树果实都是被老鼠吃过而无法发芽。

  但是毫无疑问,人类要对树林的消失担负最大的责任:它们被砍伐用于制造船只、房屋,用来运输莫艾,用来烧火取暖,或被烧毁用来做耕地。哈兀哈兀树虽然没有灭绝,却变得极其稀少,以致不能再用来做绳子。

  至于托罗密罗树,在海尔达尔于一九五六年访问复活节岛时,全岛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一株在垂死挣扎,只结了几个荚果。在一九六二年这最后一株托罗密罗树也死亡了。

  幸好海尔达尔把它的种子带到了瑞典让植物学家培育。托罗密罗在花园里生存了下来,并在一九八八年重返复活节岛。

  到十五世纪时,复活节岛上森林已经消失,绝大部分树木已灭绝。动物类群的变化同样触目惊心。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在一五OO年左右,海豚骨头突然从垃圾堆中消失了。

  原因很简单:随着森林的消失,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

  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必然造成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

  竟然变成“人吃人”

  在后期垃圾堆中,人的骨头变得很常见。岛上最恶毒的骂语是“你妈的肉沾在我的牙齿上”。虽然其他地方的波里尼西亚人也有吃人的恶名,但这是出于宗教或迷信的原因,只是在特殊场合下才发生的。而拉帕努伊人的吃人却有非常实际的用途——为了补充蛋白质。

  食物的产量已无法维持那么多的人口,也没有富余的食物供应制作,搬运莫艾的工人,大批莫艾半成品被抛弃。也很难有食物能上供酋长、祭司们。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

  战争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时达到了顶峰,那时候制造的石矛、石刀,还遗弃在地面上。在一七〇〇年左右,历经饿馑、战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

  大约在一七七〇年,拉帕努伊人开始互相推倒属于敌人的莫艾,砍下莫艾的头。当库克船长在一七七四年访问该岛时,已发现许多莫艾都从祭坛上倒在地上,以致他推测岛上一定发生了什么灾难。到一八六四年,当西方传教士抵达该岛时,发现所有的莫艾都已被推到。

  经济主要是畜牧业和旅游业。产甘蔗、香蕉、玉米、鱼、虾。以种植甘薯、养鸡和沿海捕鱼为主。现已转向以旅游业为基础的现金经济。

  复活节岛以石像闻名于世

  一七二二年,洛加文将军带领一帮人登到岛上时,发现岛上耸立着许多石雕人像,它们背靠大海,面对陆地,排列在海岛的岸边上。每个石像形态不同,大小也不一样。当时,洛加文对自己看到的一切感到非常惊讶。

  复活节岛以其石雕像而驰名于世。岛上有一千座以上的巨大石雕像以及大石城遗迹。

  石像高度一般在五至六米,小的三至四米,最高大的一个高二十一点八米。有三十来个石像的头上戴着石帽,石帽与石像身体不是整体的,是另外雕刻好了戴上去的,并且在一些石帽上涂了红色。石像都没有刻出下身的腿。雕好的石像形态各不相同,但都是耳朵很长,鼻子高大,嘴唇很薄。身上还刻有图案花纹。

  这些被当地人称作“莫艾”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砌而成,有些还用贝壳镶嵌成眼睛,炯炯有神。

  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上,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面对大海,昂首远视。这些无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动,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翘嘴巴,双手放在肚子上。

  考古学家在一九一四年和一九三四年曾进行调查考察,一九五五年从事发掘工作,结果认为岛上存有三个文化期。早期的巨大石墙,可用以观察一年中的日出方位。中小型的各类石雕像采用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及火山渣为石料,用同位素碳测定时间约在公元前一六八〇年。中期以石台上的长耳朵、无腿的半身石雕像为特征。石像高三至六米。最高的一尊达九点八米,重约八十二吨。

  从阿纳克纳发掘工作中发现多种石雕像是早期雕刻的,其中有一种较小的中期胸像原形,与中期胸像的主要差异是圆头和粗壮的身躯。另一种形式是一尊写实主义雕像,表现跪着的全身人像,臀部坐在足跟上,双手放在膝上。有一个雕像裸露着肋骨,具备着南美洲蒂瓦纳库的前印加人时期纪念物的各种特点。

  在中期,所有大石台全部重建,没有考虑太阳方位,也没有考虑石块结构的尺码。似乎唯一愿望就是能够有牢固石台,可以支撑更高更大的胸像,即中期典型的“莫艾”。

  中期在大石台内建造了墓室。石雕像的体积越来越大,后来达到惊人的程度;细而高的胸像的细长头部上有用红色凝灰岩制作的很大的圆柱形“普高”(意为头饰)。中期石像的高度大多在三至六米,但立在石台上的最大石像约十米高,由重约八十二吨的一块石头雕成,其顶上的“普高”约有十一吨重。现今仍然矗立的最大石雕像部分埋在石场下面很深的淤泥中,约十一米高。未完成的最大石雕像约二十一米高,背部靠在岩石上。经考古证实的一些传统表明,这些石雕像代表死后被奉为神的一些重要人物。

  中期石雕像都是用拉努·拉拉库火山口湖岩壁中特有的黄灰色凝灰岩制成。在火山口碗形地带内外,散布着许多未完成的石雕和数以千计的粗糙石镐,这证明雕刻工作突然中断。

  中期石雕胸像显然取自当地的一个原型,其他地方没有相像的石雕。中期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即有捕鸟人随从礼仪的鸟神膜拜仪式,这一现象延续到第三期,即晚期。其仪式中心是拉努·科山上的奥隆戈村,村里都是石屋,屋顶好像假拱门。这些石屋及相连的有屋顶入口的环形砖房是该岛早期和中期的特点,虽然在波利尼西亚其他地方没有这种房屋,但在南美洲的邻近地区却是常见的。

  复活节岛石像头顶上的巨型帽子一直是令考古学家不解的谜团。一支英国考古学家小组最终揭开了这个谜团。他们认为,雕刻巨石帽的石料来自一个此前未被研究的采石场,让石像戴上帽子则是一种权力的象征。研究人员相信,第一批石帽出现于一二〇〇年至一三〇〇年。

  一九五五至一九五六年以该岛传统为依据进行的试验表明,遗留在石场中的许多用玄武岩做的石镐完全可以用于雕刻坚硬的凝灰岩。

  由谁雕刻

  令人不解的是,岛上这些石像是什么人雕刻的呢?它象征着什么?人们又是如何将它们从采石场运到几十公里外的海边呢?

  一种说法是这些石像是岛上人雕刻的,他们是岛上土著人崇拜的神或是已死去的各个酋长,被岛民神化了的祖先,同意这种说法的人比较多。

  但是有一部分专家认为,石像的高鼻、薄嘴唇,那是白种人的典型长相,而岛上的居民是波里尼西亚人,他们的长相没有这个特征。耳朵长,哪种人也不像。雕塑是一种艺术,总会蕴含着那个民族的特征,而这些石像的造型,并无波里尼西亚人的特征。那么,它们就不会是岛上居民波里尼西亚人的祖先,这些雕像也就不可能是他们制作的。

  此外,人们在从另一个角度细细地分析,岛上的人很难用那时候的原始石器工具,来完成这么大的雕刻工程。有人测算过,在二千年前,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二千人,在生产能力非常低下的石器时代,他们必须每天勤奋地去寻觅食物,才能勉强养活自己,他们哪里有时间去做这些雕刻呢?况且,这种石雕像艺术性很高,专家们都对这些“巧夺天工的技艺”赞叹不已。即使是现代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干得了的,谁又能相信,石器时代的波里尼西亚人,个个都是擅于雕刻的艺术家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石像不是岛上人雕刻的,而是比地球上更文明的外星人来制作的。他们为了某种目的和要求,选择这个太平洋上的孤岛,建了这些石像。这种说法更离奇。

  为雕刻这些石像,岛上丢弃了许多用钝了的石器工具,谁会相信,比地球人更文明的外星人,会用这些原始的石器工具来完成这批雕像作品?

  关于山上还有几百个未完工的石像,为什么没有把它们雕刻完毕,放弃在那里?专家们分析说,这可能在雕砌中遇到了坚硬的岩石,无法继续雕砌下去而放弃的。因为当时用石制工具雕刻石头,在制造石器工具时,尽可能还用最硬的石块,但可能在雕凿中,也遇到很硬的岩石,雕凿不动,不得不放弃。因此,这些未刻完的石像,不是遇到什么灾变性事件突然停下的,而是在雕刻过程中逐步被放弃的。其中一个最大的石像,高二十多米,是复活节岛所见石像中最大的一个,因为未完工,现仍躺在山上的岩石上。

  石像的搬运之谜

  石头巨人真的这样重吗?不见得,复活节岛的石像远没有人们所传说的那样重。我们知道,海洋中的火山岛都是由玄武岩构成的。玄武岩十分坚硬,很难加工。复活节岛上最大的石像高二十一点八米,肩宽二十五米,截面近五平方米。用来雕刻石像的材料不是玄武岩,而是凝灰岩和层凝灰岩,有的甚至是浮石,比重就更小了,干燥后,比水还轻,会浮在水面上,所以才叫浮石。因此,最大、最重的帽子至多也不超过五吨。复活节岛的最大部分雕像高度为三至五米,十至十二米的雕像并不多,只有三十至四十尊,它们的重量至多也不过十多吨,大部分雕像的重量还不到五吨。想当初,水手们毫不费力地把一尊雕像装上小船,运到轮船上去,因为它根本就没那么重。不久前,人们对复活节岛上的雕像进行修整,十五吨的吊车就把最重的雕像吊起来安放上去了。

  再次的实验说明,十二个岛民能够把一尊大约三米高的二十五吨重的石雕像搬离地面,竖着使之倾斜,放到石台上:在除了用作杠杆的两根木杆外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这件工作要花十八天时间。大大小小的石块被一个个地锲入石雕像下,形成一个缓缓升起的锥形石堆,以便使这个庞然大物竖立起来。传统称这些石雕像是“走”过这一地带到遥远的地点去的,但是在实验中,一百八十个人能够把一尊中等大小的石雕像从地面上搬走。一九八六年的一次实验再次发现十五个人用一组绳子向前拉,就可以把一个中等大小的石雕像竖立着在地面上挪动。

  自五十年代以来,考古学家们也不断地组织人马用原始的办法搬运、竖立莫艾或复制品,美国考古学家范提尔伯格设想古代拉帕努伊人在搬运时,把莫艾放在木橇上,底下垫一排木头当轮子,地面洒水减少摩擦。她用计算机模拟,发现用大约七十个人以木头、绳子为工具,用这种方法花五天时间就能搬运、竖立一尊重约十吨的莫艾复制品。

  在一九九八年四五月间,人们在复活节岛上实地模拟了整个过程,并被拍成电视片。考古学家们对古拉帕努伊人是怎么搬运、竖立莫艾的颇有争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拉帕努伊人具体用的什么方法,根据当时的条件,是完全可以用几十个人搬运、竖立一尊普通大小的莫艾的,并无神秘之处。

  与巨石人像一起流向人世的还有无数不解之谜,比如“朗戈朗戈”木板之谜。

  这是复活节岛最神奇的谜团之一。它是一种“会说话的木板”,当地人称作“科哈鸟•朗戈朗戈”。最先认识此木价值的,是法国修道士厄仁·艾依罗。厄仁在岛上生活了近一年,深知此木就是复活节岛的古老文字。

  “朗戈朗戈”木板文字

  “朗戈朗戈”是一种深褐色的浑圆木板,上面刻满了一行行图案和文字符号。有长翅两头人,有钩啄、大眼、头两侧长角的两足动物,有螺纹、小船、蜥蜴、蛙、鱼、龟等幻想之物和真实之物。厄仁在世时,这种木板几乎家家有收藏。厄仁不久染上了肺结核病,很快便去世了。他死后不久,由于宗教干涉,“朗戈朗戈”被一一烧毁,几乎绝迹。由于战乱等原因,岛上已找不到懂这种文字符号的人了。

  然而有识之士都认为,“朗戈朗戈”文字符号,是揭开复活节岛古文明之谜的钥匙。一百多年来,世界许多学者为破译它倾注了毕生精力,但一直没有人能破译。

  鸟人节

  岛上最大的传统节日莫过于一年一度的“鸟人节”。每年春天,全体岛民齐聚奥龙戈火山顶,选举自己的首领“鸟人”,祭拜自己的神明。“鸟人”出自岛上流传的一个神话:古时候,造物主玛科·玛科向岛上的祭司传授宗教仪式和祭神物品——海鸟蛋,并指定海上两个礁屿为取鸟蛋的地方。

  这样,每年八九月份海鸥飞来之时,鸟民们就会集中在奥龙戈海边。每个部落推选一名选手顺崖下海,游到二公里外的大礁石上寻找鸟蛋。第一个得到鸟蛋的选手立即游回岛上,将蛋交给自己的酋长,这个酋长便成为当年的“鸟人”。整个一年里,他都是被鸟民供奉为神明。由于游泳取蛋时常遭鲨鱼袭击,这一活动已停止一百多年了。但神圣的祭典仪式、多彩的化妆表演仍然保留至今,“鸟人”仍是鸟民的崇拜神。为适应旅游的需要,活动时间改在每年的二月份,让更多的游客目睹这奇异的风俗。

  最富魅力景点阿纳凯

  复活节岛北部的阿纳凯是全岛最富魅力的景点,除一排威武的“莫艾”石像外,一片金黄色的沙滩又长又宽;岸上的棕榈树林青翠茂密。攀上全岛最高点,海拔五百零七米的特雷瓦卡山顶,极目远眺,岛上的大小火山和四周的石像尽收眼底,浩瀚的太平洋与蓝天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从山上下来不远便是著名的“七尊莫艾”景点。据传,它是一个毛利巫师的七个儿子等待欧图——玛图阿王到来的地方。“达海”是全岛保存最完好的“莫艾”石像群。每当傍晚,人们步行到这里观看日落,霞光映红半边天,巨大的石像被衬托出永恒的剪影。

  复活节岛人热情好客,友善礼貌,迎接来宾都献上串串花环。男女青年能歌善舞,每逢节日,男人头套花环、裸露上身,女人头戴花饰、下穿羽裙,跳起优美的羽裙舞——同夏威夷的草裙舞相似,是智利旅游活动的“保留节目”。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2 - 18
来源:视频号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
2024 - 12 - 16
来源:视频号他游历过七十多个国家,曾与爱因斯坦共饮咖啡,与溥仪一同观戏,甚至在网上刷短视频发弹幕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0月5日前言1966年冬,北京。雪花在寒冷的空气中漫天飞舞,这些或大或小的精灵,形状不同,下降的速度也不同,有些雪花好像特别眷恋风,很久才缓缓地落在地上。在一个小胡同里,有一对老人在门口踮着脚向着路口的方向望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急切,好像在等待一位重要人物的到来。半个小时过后,妻子朱端绶对丈夫熊瑾玎说:“回去吧,周总理那么忙,一定是有事耽搁了,或者因事情拖住来不了了。”“不会的,总理一向言出必行,他答应来给我祝寿就一定会来,你回去把饭菜热热,我再等一会。”熊瑾玎老人望着路口的方向。晚上七点多,两个身影出现在了路口,熊瑾玎赶紧向屋里喊道:“端绶快出来,总理来了。”夫妻二人把周总理和他的卫士长迎进屋,周总理一边走一边说:“不好意思,因工作耽误了时间,让你们久等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是夫妻二人余生中经常回忆的场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共进晚餐,一起喝着花雕酒,一起...
2024 - 12 - 09
来源:视频号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堪称近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十全十美的男人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