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以诗歌的名义环保

日期: 2014-07-21
浏览次数: 1819

转载于《文汇报》2014.06.25

文/卢一心

  由于雾霾,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我们现在每天都在讲环境讲污染讲破坏,讲环境保护与拯救,并大声疾呼环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甚至在为未来人类的生存环境担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类对环境保护的觉醒,无论如何,都是人类未来的福音。然而,今天我们不能停留在大声疾呼上,而应该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出来。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环境的保护者和爱心的奉献者。地球只有一个,我们没有理由不保护它。

  以诗歌的名义环保。这是从文学的角度上讲的。何为文学,一般的定义是这样的,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从另一个角度讲,文学是社会科学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之上层。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出来的独特心灵世界的语言艺术作品。也可以用来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

  纵观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诗歌与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表现尤为突出,远的暂且不说,大家自小朗朗上口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实就是一首很好的写环境的诗歌。诗中那种自然景观是多么自然,多么朴素,多么淡然,又是多么空旷,多么辽远,多么无痕,彷佛空中流动无声的音乐,那是天籁,那是福音,那是与自然同在的一种心境和情景的一种融合。像这样的环境诗歌,比比皆是,俯拾即是。更早之前,譬如,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还有,毛泽东主席写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还有,《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无不是经典环境诗词。

  其实,中国古代诗歌所讲意境,在很大程度上讲的就是环境的理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歌可以保护环境,环境也可以保护诗歌,这就是诗歌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以诗歌的名义环保。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弘扬一种诗歌精神和环境理念,并用诗歌精神和环境理念去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地球生态。时下人们普遍认为,文学作品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了,尤其是诗歌。不可否认,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是事实。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人类已经越来越不再需要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了吗?我认为并非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是永远离不开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否则人类必将灭亡。

  那么,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为何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呢?我觉得,根本原因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地球生态被破坏了,而且越来越严重。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诗意的地球和生存环境会是怎样?诗意的流失其实就是地球在走向毁灭的过程。当前,诗意的流失不仅体现在城市,连乡村也越来越失去了诗意的流动。城市里高楼林立,到处都是钢筋水泥,诗歌已经无法生存,乡村也正在被大气污染,古朴的有价值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连最起码的村庄一词也被城市化污染得面目全非,更别说河水干涸,汽车尾气十分严重等等。人类已经越来越找不到诗意的栖息地了,如此下去,人类未来的希望在哪?诗意又将在哪安息?

  以诗歌的名义环保。其实是很沉重的话题。诗歌原本应该是属于浪漫并充满激情的,可是随诗意的流失,诗歌的话题变得越来越沉重,这是人类的悲哀,也是地球的悲哀。当前,水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陆地,污染已经让人类有一种不可承受之重,尤其是其中造成环境污染的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固体废物污染、液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更是对人类的一大拷问。环境的话题,概念范围很广,包括以大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同时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并以非生命体形式和生命体形式同时存在。因此,今天我们要拯救地球拯救被破坏了的自然环境,请从诗歌开始吧!从诗歌的自然本性来讲,或许也只有诗歌才能够拯救地球。那么,诗歌如何才能够拯救地球呢?这正是诗歌留给环境留给人类的重要话题。

  回过头来,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既然环境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政府就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保护并进行引导,既要发动群众也要教育群众,使环境保护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具体地讲,就是希望政府加强对文化的重视与投资,并切实去引导社会和每个公民,让社会大众都能了解什么叫环境什么叫文化,又该如何进行保护以及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然,从长远角度讲,文化是不以任何人任何政党的意志为转移的,政府的行为主要在引导和加大投资力度,而社会大众也要懂得积极配合,因为地球只有一个,谁也离不开它。

  尊重诗歌,弘扬诗歌,不仅是对传统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保留,和对诗歌永恒价值的肯定与褒扬,因此,以诗歌的名义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更绝非虚言,而是占领人内心美的精神高地,也是对生存与灵魂的自我救赎。那么,请从诗意开始吧,让诗歌重新找回灵魂的栖居地吧。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10日1936年的西安事变,震惊了国内外,当时“鼓吹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威逼驻扎在陕北的东北军,与陕甘宁根据地的红军开战。而张学良麾下的东北军,自从九一八事变后,离开了土生土长的东北,都对日寇怀着刻骨仇恨,无时无刻不想着杀回老家,和日本鬼子决一死战。在这样的情绪下,东北军自然不愿同室操戈,成为蒋介石剿共的工具,而蒋介石还专门飞抵西安,逼迫东北军向红军下手。张学良不愿听从,屡次向蒋介石进谏未果,最终,被逼上梁上的张学良,和同样被蒋介石逼迫剿共的陕西爱国将领杨虎城一起,发动了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而当时一马当先,率部活捉蒋介石的,正是深受张学良信任的东北军青年将领孙铭九,他在活捉蒋介石后,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和际遇,解放后,他最终又身归何处?东北军少壮派代表孙铭九是东北军中的少壮派代表,他与应德田、苗剑秋一起,被称为东北军“三剑客”,也是张学良一手提拔的亲信。孙铭九在...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7月7日1948年4月,薄一波同志作为刘少奇同志的助手,任华北局第二书记,后任第一书记。图为1949年9月,薄一波作为华北解放区的首席代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言。已逝世的中共元老薄一波,在1988到1993年间写了近八十万字国史性质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由于薄一波在中共党内的地位和亲身经历,这部“将个人回忆和档案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产物”,是研究1949年中共建政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期间的中国历史比较有价值的著作。其中关于周恩来和毛泽东关系的多次记载显示,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多次表示对周恩来的不满,不仅出言相讥,甚至两度剥夺他的总理权力,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也曾态度强硬地顶撞过一次毛泽东。只管外交,一度大权不如高岗据薄一波的回顾,周恩来虽然在中共建政后一直是中国的大管家,但他的总理职务并不是坐得很稳当的。1952年8月,各...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这是日本禁止向全世界公开的照片,致敬英雄孙景浩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远征军女兵刘桂英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