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亦有可闻:铰月.打月.射月

日期: 2013-09-18
浏览次数: 1590

转载自2013年9月18日 香港《文汇报》
■文:戴永夏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因时值中秋望日,月亮最大最圆,「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最圆是中秋」,因此圆月便成了节日的灵魂和中心。人们以天上月圆象征人间团圆,盼望「人月双圆」,于是祭月、拜月、赏月等许多节庆活动都围绕着圆月展开,圆月成了人们的最爱。 
  然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举国上下多数人盼望中秋月圆的时候,也有些地方的人却盼望月缺、月破,以至对月亮「采取行动」。他们这些怪异之举,都与当地的民俗有关。 
  在山东西北的临清一带,民间流传着「铰月亮」的习俗:中秋节这天,家家都剪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贴在窗上,圆月中有传说中的嫦娥奔月或石榴、莲花、牡丹、蝴蝶等。不过这圆月不能久留,必须在当晚铰破,据说这样才能驱除贫穷,财运亨通。这风俗,源于一个神话传说:当年姜太公封神时,被封的众神都很满意,唯独他老婆没有被封,因而整天牢骚满腹,哭着闹着也要当神仙。一天,她又伸手向姜太公「要官」,姜太公听了心里很烦,便教训她说:「你嫁到我家,让我穷了一辈子。一个妇道人家,整天要名要利,不守妇规,穷嘴穷舌的,简直是个穷神!」这婆娘一听,立刻高兴得跳了起来,她终于讨到「封号」了!于是她就戴着这顶「穷神」的「桂冠」,到处乱窜,自我炫耀。然而她到了哪里,哪里就会变穷。百姓对她望而生畏,避之唯恐不及。有人将此事报告了姜太公,姜太公一听非常气愤,立即将惹事的老婆找回家,不准她到处乱跑。这婆娘心有不甘,反问姜太公:「那你叫我到哪里去呢?」姜太公想了想,便给她立了两条规矩:一怕她使有福的地方变穷,便令她有福的地方不能去;二怕她坑害穷人,又让她「见破即回」。这规矩立即在民间传开了,百姓为躲避这「穷神」,便在大门上贴上「福」字,让她不敢近前;又在中秋节晚上铰破「圆月」,使她望而却步,没法破坏合家团圆……  
  类似这种盼月破的习俗,在有的少数民族中也存在着。居住在我国甘肃、青海一带的部分土族,就有中秋「打月亮」的风俗。该族人忌讳过中秋节,更不喜欢圆月——因为圆月代表光明(暗喻明朝)。当中秋月圆时,人们就抓一把草木灰向着空中扬去,意在遮住月亮的光辉,以掩其「明」;同时还要痛打「月亮」:家家院子里放一盆清水,当圆月的倒影出现在盆中时,人们便不停地用小石子击打,直到那轮圆月被打得「体无完肤」、「残缺不全」为止,以此发泄对「光明」的不满。此俗源于明朝。明朝从建国初期便存在着来自北方蒙古的威胁,双方连年战争不断,而北元蒙古是主要的征讨对象。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灾难,也使跟北元蒙古关系密切的土族百姓深受其害。他们痛恨明朝统治者,痛恨战争,盼望天下太平。「打月亮」习俗,正是这一愿望的残留。 
  月亮能铰、能打,还能「射」。如居住在广西西北部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毛南族,至今保留着「射月亮」的习俗。当中秋晚上月亮升起时,毛南人便在凉台上摆一张八仙桌,在桌边捆一根竹竿,削尖的竹竿顶部插着一个柚子,柚子上又插着三炷香。柚子和香都对着月亮,好像瞄准射击的大炮(当然是象征性的)。八仙桌前,还有法童在做请月神降临的仪式。人们围在法童身边,一边谈笑一边对歌,直至天快亮时方散。毛南人就是通过这种「射月」仪式,来占卜吉凶祸福,祈求生活幸福美满。 
  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写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其实月圆月缺,都是自然现象,如同人间有悲欢离合一样不可避免。但是,作为民间的不同习俗,盼月圆也好,盼月破也罢,都反映了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这种民俗事象的差异中,我们更能看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信仰多元,以及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16
文/陶斯亮好像与胡德华自然而然就相识了,算起来也有四十年了。德平和我同在延安出生,父母又相邻而居,似乎天生就是朋友,所以总认为德华是小弟辈,难免拿捏出一种大姐的劲儿来。德华却也从没介意,真是把我当大姐看待,至今他叫“亮亮姐姐”时的音容笑貌犹在耳边。对德华离去这一事实,我两天都没缓过神儿来。今天,终于可以收拾起心情,缅怀德华老弟了!虽然与德平年龄和经历更相似,实际跟德华的接触却更多。早时见德华多半是当双方老人的陪护。母亲在世的时候,每次李昭阿姨来看望母亲,总是德华和洪小平陪伴。德华看上去朴素、谦和、热情,很符合“耀邦儿子”这一身份。而漂亮的小平,那两条乌黑的大长辫子特别扎眼。后来我们自然而然就相熟了。为了他的环保技术他找过我,但我找他的次数更多,多半是为了请他参加我的公益活动。此图系陶斯亮同志提供的照片在我的印象里,他从来都没有拒绝过,不论是在北京市内还是到贫困地区,他和小平都积极参与,对我...
2025 - 04 - 15
来源:视频号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重温台海抗日记忆一死不难 救台湾难——丘逢甲
2025 - 04 - 14
来源:视频号他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派诗人之一
2025 - 04 - 09
来源:视频号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为何出现集体辞职?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