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学术·人生
来源:《大赢家》2016年8月整理/周小娟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前夕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写有不朽巨著《神曲》。《神曲》通过一个广阔生活及种种类型人物的画面,反映了意大利从封建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各领域发生的社会变革,并由此透露了新时代的新思想——人文主义的曙光。但丁更藉《神曲》为自己平反,以高尚的人格证明其清高的政治。但丁在这部长诗里,以超越世俗的审判,评断自己、评论世界、评说宇宙。但丁于1256年5月诞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破落贵族家庭。在但丁五六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但丁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但他十分聪明好学,喜欢沉思,大约18岁的时候,父亲阿利盖里又病故。挫败教皇干涉内政阴谋 但丁孤苦伶仃,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学习。早期但丁在著名大学者布鲁内托·拉丁尼的指导下,对拉丁语、修辞学、逻辑学、诗学、伦理学、哲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等领域潜心研究。他阅读荷马、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的诗卷,接触到了法国骑士文学和普罗斯抒情诗,在智慧的海洋里汲取了丰富的养料。1277年,但丁12岁的时候,由父亲做主与杰玛多纳蒂订婚。婚后有两个儿子,他们后来成为但丁《神曲》最初的传抄和注释者。有一个时期但丁为寻找精神寄托,思考人生,开始认真研究古曲哲学,还广泛涉猎中古神哲学和经院哲学。除了中世纪必读的《圣经》外,但丁攻读了亚里士多德...
发布时间: 2016 - 09 - 21
浏览次数:899
来源:《明月》2015年8月文/沈西城“相浦先生,你回宿舍夜里有暇请过过目,能看便看下去,不能看还我好了!”过了三天,相浦来电话,再约我去文华晤面,甫坐下,就竖起大拇指道:“金庸先生的大作我看完了我,好极!好极!”《金庸武侠小说全集》日译本早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完成,负责监修的是中国文学研究家冈绮由美女士,译者包括立间祥介、小岛早依和土屋文子,皆为日本译坛俊彦精英,译者料想必有一定水准。我没怎么看过日译,不敢罔评,可对金庸小说里的精妙之处如何翻译,很感兴趣。为什么呢?那就得追溯到四十年前的秋天了。那时候,我刚从日本回来不久,在《明月报刊》写文章,主要介绍日本作家、学者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名单上有司马辽太郎,竹内实,丸山昇等有名作家和学者。当年主政《明月报刊》的胡菊人先生对这篇文章很是推崇,于是一为兴趣,二位增添收入,我治稿甚勤,后来复转到《明报》港闻版翻译政论。结识了当时日本各报社驻港特派员,其中跟我最要好的是《读卖新闻》的本池滋夫和《东京新闻》的椛浩,常相约喝咖啡聊天。本池热爱中国文化,能说一点国语,至于阅读,凭字典之助,绝无困难。他喜欢金庸小说,很想将他们介绍到日本去,我问他这可会引起日本读者的兴趣?本池说:“必然!“可他没翻译小说的能力,只能做介绍,让日本读者知...
发布时间: 2016 - 09 - 21
浏览次数:1237
来源:《大赢家》整理:欧忠 撰文:江中工程师兼作家的刘慈欣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去年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雨果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也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自《三体》走红后,刘慈欣对媒体的采访要求,一概拒绝。他警觉地划出一条分界线,将科幻与现实截然分开。 刘慈欣说自己“从没想到”会获奖,并不夸张。由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雨果奖,是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科幻大奖,堪称科幻界诺贝尔奖。2015这一奖项,由协会5950名成员投票评出,创下投票数最高纪录,刘慈欣更是该奖项自1953年设立以来的首位亚洲获奖者。《三体》掀起中国科幻热喜讯传来,一场有关《三体》的舆论盛宴随即达到高潮。刘慈欣的手机进入“轰炸模式”,祝贺的短信、访约的电话络绎不绝。来自国内外的溢美之词也接踵而来:国内媒体认为,《三体》获奖再证中国“软实力”的提升;欧洲航天局前高管、著名计算机和物理学家久里奥·普里斯科第一时间撰文,认为“中国科幻作家已在这个领域走到前头,而我们(西方)却在近年来失去了敢于思考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华盛顿邮报》刊载署...
发布时间: 2016 - 09 - 21
浏览次数:1250
金庸给我们美丽的梦想一个美丽的梦想金庸和他的读者们撼动心灵的完美艺术——金庸笔下的生离死别我与金庸——武侠与中医改变一生的相遇此生,我只愿如花似你“我与金庸——全球华文散文征文奖”得奖名单
发布时间: 2016 - 09 - 13
浏览次数:1065
来源:《明月》2016年2月 第二期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生于中国湖南省凤凰县,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散文家和考古学专家。1980年秋,时年79岁的沈从文应邀访美,先后在耶鲁大学、圣约翰大学、哈佛大学、史丹福大学等学府发表演讲,并与海外研究者深入晤谈。35年后的秋天,由王德威教授主催的“沈从文与现代中国”国际会议在哈佛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日本、欧洲与北美的二十四名学者济济一堂,向沈从文致敬。尤其引人注目的事,沈从文先生的两位公子,沈虎雏先生与沈龙朱先生,作为他要嘉宾出席会议从北京远赴波士顿,这是沈氏兄弟初次访美,步履所及,令人想起沈从文先生当年的足迹。专题邀得沈虎雏先生与沈龙朱先生的演讲稿,以及张新颖教授和季进教授的论文,探讨沈从文与现代中国的关系。——编者 (一)忆《沈从文全集》的编纂 (二)他一直在思索生命的意义 (三)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从“关系”中理解“我”、文学和文化实践 (四)抒情的考古学——沈从文与物质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16 - 09 - 08
浏览次数:864
来源:亚洲周刊 2016年8月26日 文/章海陵二零一六年八月十九日,是苏联崩溃二十五周年。时至今日,无论在俄罗斯或在中国,民间与学界都饶有兴趣地追问一个重大奥秘:强悍的前苏联为何一朝覆灭?而全世界讶异和欣慰的是,这个巨无霸红色帝国天崩地裂般巨变却没流一滴血,走了一条几近完美的和平解体之路。其实,前苏联垮台的根本原因,首先是国民经济遭遇灭顶之灾,其次政治道德领域也受到一只铁拳无情猛击,而出手的正是保尔·柯察金——凛凛然集十月革命道义与精神于一身的红军英雄。生于上世纪中期的中国人,通常被称为老三届、红卫兵或战后婴儿潮一代,对这位大无畏的红军英雄也极其熟悉。保尔·柯察金是作家奥斯特罗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曾成为中国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当年由苏联介绍到中国来的红色标竿人物还有一些,比如卓娅与舒拉、马特洛索夫、安格琳娜、斯达哈诺夫、巴甫立克和铁木尔小组等。奇怪的是,这些异国先进人物在中国很快变得暗淡、受到遗忘,而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始终光鲜,即使在中苏反目的文革年代仍然光彩照人。甚至到了前苏联解体已久的千禧年,仍有中国企业家前往乌克兰投资一百五十万美元,打造“原汁原味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连续剧。此事在俄罗斯和乌克...
发布时间: 2016 - 09 - 06
浏览次数:884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