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学术·人生
文章转载自2013年9月23日《香港文汇报》■黄永玉 提起湘西,无法忽略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没有人不知道他笔下的“边城”风情,而他的表侄黄永玉一篇《这些忧郁的碎屑》,让沈从文在历史重重迷雾中的背影清晰如昨。然而,湘西凤凰除了滋养有沈从文,还出过民国总理熊希龄、南北大侠杜心五、抗英名将郑国鸿……曾将文学视为自己最倾心“行当”的黄永玉,在90高龄时通过自己的笔,让民国时期的湘西凤凰,以“朱雀城”之名,在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中再度复活。黄永玉坦言:一个老头到了90岁,脸上、身上都长了“青苔”的时候才来出这部书,可谓是喜剧又是悲剧。“我从各个方面来写它,尽量不要落下什么东西。至于做历史的归纳,那让读者去研究考虑,或者来批评它。” ■文:潘启雯按照黄永玉计划,整个《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将分三部。这次出版的第一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年代设定在1926年到1937年前后10年。他计划在未来5年,写完关于“抗战八年”的第二部,在95岁到100岁间继续创作第三部。诚然,80万字、带有&am...
发布时间: 2013 - 09 - 24
浏览次数:651
转载自2013年9月18日 香港《文汇报》众人都说我随风 雨暴风狂身未动 风平气静复悠然 自得春风意缠绵 癸巳元月 素仲并书 是的,柳枝让狂风暴雨打得七零八落。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让不幸折腾得东歪西倒,但只要坚定的信心,如柳树的根和干一样,任何不幸都吹不倒我们的斗志。 作者简介: 赵素仲是香港画坛奇才赵是旦的女儿,早年曾从事广告创作、报刊专栏作者,撰写家庭食谱、健康食疗等文章。著作有:《中药趣谈》、《食疗百味》、《乐在厨中》、《我的食谱》、《燕窝》、《燕窝趣谈》等等。赵女士60岁离开工作岗位后,才开始习画练字。 2012年7月出版《拾花时候》卷一、卷二。 2012年9月在香港佛光缘美术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拾花时候》赵素仲作品展。 月如钩 翁美秀 五点半,觉风凉,起来关窗,四周正沉睡。天幕青青,东边一弯晓月,晶莹闪亮,弧线优美,似远又近,俯视着人间。多好的月,静静注视着,想它也应看到我,竟不舍离开。 一月之中,由缺到圆,由圆到缺,周而复始,有始有终,又无始无终。圆月似镜,团圆美满;缺月如,也有无限情态,动人心弦。 不是吗?九月初三的夜晚,在白居易的眼中,是那般可爱美妙,初升的新月就像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致的玉弓。新月纤细,如女子一抹眉痕,清新美好。李端《拜新月》:「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倩影盈盈,细语轻音,拜月少女的虔诚纯真令人怜惜。唐人流行...
发布时间: 2013 - 09 - 18
浏览次数:798
转载自2013年9月18日 香港《文汇报》■文:戴永夏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因时值中秋望日,月亮最大最圆,「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最圆是中秋」,因此圆月便成了节日的灵魂和中心。人们以天上月圆象征人间团圆,盼望「人月双圆」,于是祭月、拜月、赏月等许多节庆活动都围绕着圆月展开,圆月成了人们的最爱。 然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举国上下多数人盼望中秋月圆的时候,也有些地方的人却盼望月缺、月破,以至对月亮「采取行动」。他们这些怪异之举,都与当地的民俗有关。 在山东西北的临清一带,民间流传着「铰月亮」的习俗:中秋节这天,家家都剪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贴在窗上,圆月中有传说中的嫦娥奔月或石榴、莲花、牡丹、蝴蝶等。不过这圆月不能久留,必须在当晚铰破,据说这样才能驱除贫穷,财运亨通。这风俗,源于一个神话传说:当年姜太公封神时,被封的众神都很满意,唯独他老婆没有被封,因而整天牢骚满腹,哭着闹着也要当神仙。一天,她又伸手向姜太公「要官」,姜太公听了心里很烦,便教训她说:「你嫁到我家,让我穷了一辈子。一个妇道人家,整天要名要利,不守妇规,穷嘴穷舌的,简直是个穷神!」这婆娘一听,立刻高兴得跳了起来,她终于讨到「封号」了!于是她就戴着这顶「穷神」的「桂冠」,到处乱窜,自我炫耀。然而她到了哪里,哪里就会变穷。百姓对她望而生畏,避之唯恐不及。有人将此事报告了姜太公,姜太公一听非常气愤,立即将惹事的老...
发布时间: 2013 - 09 - 18
浏览次数:1590
转载自2013年9月18日 香港《文汇报》文: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 许競思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之一,它源于对天象、四季、节令、岁时以月亮的盈亏朔望周期计算的阳历,其节日习俗、行事亦以「月」为中心展开,故又称追月节、玩月节及拜月节等。一年之中,中秋夜的月亮被认为是特别皎洁明亮的,中国人认为这象征着团圆,因此中秋节亦称团圆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一书中。书中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的活动。另外,据《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每到中秋之时,官府便会挨家挨户向老人赠送坐凳、手杖,和一些类似黆粑的食品,表示慰问,由此可见中秋向来便有敬老的传统。直至汉代,在中秋或立秋之中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到魏晋时,亦有「牛渚玩月」的记载。当时,镇守牛渚的谢尚在月夜泛舟牛渚江上时,听到有人在运租船上咏己作《咏史》诗,大为赞赏,于是邀请过船,此人即是袁宏。他们一见如故,吟诗畅叙直达天明。当时谢尚身为镇西将军,而袁宏只是个靠运租为业的穷书生,但袁宏因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名声大振。唐代诗人李白游金陵时就曾就此典故作诗曰:「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不过,那时候虽有中秋赏月之举,但整体来说这习俗还不算普遍,并未成俗。根据民俗专家的考察,中秋节作为一个民俗节日约形成于唐宋之时。嫦娥奔月...
发布时间: 2013 - 09 - 18
浏览次数:1443
文章转载自信报 文/益行红帽、红唇、红衣,鲜亮的红色,豊腴的妩媚!一般人对性感的概念是裸露,读油画《红衣女郎》,所穿的衣衫既密实又宽大,却非常之性感,可谓艳光四射魅力无限!画中人是一位声色艺俱全的演员,据说她的演出无论是形象、演技和舞台效果都很感人,角色和剧情丝丝入扣,可拨动在场观众的心弦。于是画家们相约为她画像,她也很乐意充当模特儿,并穿着演出时的服饰,端坐在一张折叠椅上。王人及大师作画时不拘成法,别开蹊径另创新路,用主观官感掌控画面。留白的背景使主题更为突出,烈焰般的红衣衬托莹澈的肌肤、脸部、手部以清典可味的微差关系,和整个画面大色块作对比。光滑的皮肤笔触柔顺,微妙的色阶变化,描绘出标致的五官,特别是那双水汪汪的眼眸似会说话似的,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彰显她在舞台上或银幕前,演绎角色最讲究这深邃神秘,感情丰富的眼神。然而乌黑的秀发,闪烁的水钻耳环、灰色纱圆点的蝴蝶结,帽上的缎带、衣料的薄呢质感真实。似而不似形神韵《红衣女郎》这幅半身油画像,不论从妆容到服饰或情态,王人及大师美轮美奂的概括、取舍、提炼、似而不似,不似而似,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将一位演艺人员的外形风采,内在神韵,刻画得惟妙惟肖。创作意识是艺术作品的灵魂,王人及大师既有熟练的技巧,又有独到的构思,是他心灵酝酿与智力综合下的写真。抒情达意的成熟女性美,犹如典雅的昆曲“萧笛声起,其韵若何&rd...
发布时间: 2013 - 09 - 10
浏览次数:1038
文/益行 转载自2011.11.04《信报》 父亲正在缓步迈入期颐之年,前一段日子,他每天用毛笔书写唐诗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很诧异他的记忆只剩下一首诗?我常逗他讲与母亲的恋爱故事,他却嗫嗫嚅嚅说不出来,反而喋喋不休地讲他乡下的祖屋、父母、兄弟、小妹、唐狗;树木、河塘、小桥、篷船;捉鸟、网虾、钓鱼、采菱…重复又重复,总是眷恋老宅的一方园地。脑中刻录的是景色可餐四季美丽的童年。壮士百战归黄土 日军侵华国土沦陷,父亲年逢弱冠,惨睹在河边洗衣的数位妇人,被一队骑马的日兵扫射,倒在河里血染涟漪;及流落乡间的伤兵残骸。便投笔从戎,誓为民族报仇雪恨!战斗在最危险的敌前,沪宁线段打游击战,袭击敌人的运输要道、偷袭霸占城镇的敌营,令侵略者闻风丧胆。可憾在国民政府下抗战!共产党执政后,这群爱国、爱民族的勇士,遭诡谲的局势嘲弄,顷刻变成了镇压对象。地方志除了标签特务的档案,哪有老父抗日的记载?旅游景点沙家浜,小船穿梭于芦苇丛中,我游览得很惬意。父亲说:“这是编造出来的样板戏,史实没有这会事!当年只有李家浜的激战,曾经弹尽粮绝,敌人的包围圈步步逼紧,危急关头战士们利用剩余的炸药包,大家同时齐向敌方投掷,顷刻巨响震天火光窜升,日兵终于仓皇撤退…抗日联络站的电讯船...
发布时间: 2013 - 08 - 24
浏览次数:1079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