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亚洲周刊》2016年1月3日文/童清峰 俄国学者潘佐夫与梁思文用大量前苏联未面世的档案,从全新角度解读毛泽东;潘佐夫表示毛一直都是斯大林忠实追随者,毛为了建立乌托邦而发动文革,结果因低估人性而失败。 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十一月下旬在国会发表财政预算,在场的工党影子财政大臣麦克唐奈却突然拿出一本《毛语录》,并引述内容:“我们必须向内行人学经济,不管他们是什么人。拜他们为师。不懂就别装懂。”以此揶揄奥斯本向中国出售英国资产;奥斯本立即反唇相讥,事件引起英国朝野议论纷纷,也反映中国已故领袖毛泽东仍是欧美政界研究的对象。关于毛泽东的传记屈指难数,最有名的首推美国知名记者艾德加·史诺(Edgar Snow)的《红星照耀中国》,历久不衰,但由亚力山大·潘佐夫(Alexander V. Pantsov)、梁思文(Steven I. Levine)两位教授所撰写的《毛泽东:真实的故事》(Mao: The Real Story)可能是另一部扛鼎之作,他们用大量前苏联时代未面世的档案,以全新视角重新解读毛泽东的一生。作者大量使用过去无法接触的苏维埃档案,包括中共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卷宗文件、中共中央委员会的账册及财务收据、共产国际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指令等,毛泽东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都藏在这些秘密档案...
发布时间:
2016
-
03
-
04
浏览次数:1288
来源:《大赢家》2016年1月整理/周小娟中国历代书法大家中,以唐代欧阳询、虞世南及元代赵孟頫最负盛名,但若以艺术成就而言,赵孟頫的多才多艺又使他的名气更胜一筹。赵孟頫是宋太祖第十一世孙,本为贵族,宋朝覆亡,他却受到元世祖忽必烈器重,成为元朝大官。倘若他拒绝为异族效命,尽管他才高九斗,也难逃悲惨命运。懂得审时度势的艺术家赵孟頫,选择做“识时务者”。赵氏晚年有一首《自警》诗:“齿豁头白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惟有笔砚情犹在,留与人同作笑锬。”一般都认为赵氏有愧于仕元,无时不在自责之中,又或他做“贰臣”另有苦衷,非一般人所能理解。赵孟頫天资出众,博学多能,长于诗文、鐾赏,精通音乐、律吕,著作有《尚书注》、《松雪齐文集》、《琴原》、《乐原》等。尤其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就最高,有“书法称雄一世,画入神品”之誉。 享攻“二王”旁及柳公权赵孟頫书法初学宋高宗,中年后则上溯魏晋,专攻钟孙、“二王”,旁及李北海、柳公权诸家。其书风遒劲秀逸、沉着精到、笔法严谨、体势茂密。晚年所写更是取精用宏、骨力内敛、风采外发,苍茫浑厚之中,已臻出神入化之境。赵孟頫...
发布时间:
2016
-
02
-
04
浏览次数:1535
来源:《明报月刊》2015年12月文/赵丽宏巴金在文革结束以后一直强调要说真话。“说真话”应当是做人的底线,但是对中国作家来说,在那个时代要说真话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知识分子、写书的人。小时候读过很多书,有些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童年刚开始看书时,不注意也不留心作者,只有喜欢的书才会回过头来看这本书是谁写的或者是谁翻译的。大概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读到爱尔兰作家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故事传达的是人类的同情心和爱心,高贵的感情,用如此优美的文字和奇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快乐王子》也许对我的一生都有影响,那种高贵的爱,有永恒的生命力,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再大,《快乐王子》传达的同情和博爱,不会随之改变。我记住了这本书,也记住了这个作家,以后便想方设法找王尔德的书来读。而且当时一个孩子要找王尔德的书,有点困难,一直到上了中学,才找到了一部分,有小说,也有戏剧。但是读这本书我还认识了另外一个作家,这本书的翻译者——巴金。巴金年轻的时候翻译了很多外国文学作品,文字非常优美。我第一次认识巴金不是读他的《家》、《春》、《秋》,而是读他翻译的《快乐王子》。我小时候读书的习惯,看到好的文章、好的书就记住作家的名字,然后去找他的书,这是我拓宽阅读面非常重要得的一个渠道,而且这个渠道是不会把人引入歧途的...
发布时间:
2016
-
02
-
04
浏览次数:1223
来源:《东西方论坛》2016年1月文/北岛 严彬前几年,诗人北岛曾经历中风的病痛,经过治疗,如今渐渐恢复语言能力,但变得不善言谈,也许他已不再是那个我们心中的年轻诗人,甚至2011年怀着“古老的敌意”的北岛,有了不少变化。我们的谈话来之不易,时间不长,仅仅半个小时而已。这其中,他的表达是缓慢的,他说了很多“不”,很多个“太复杂”。我们在同一张乳白色的沙发上并排坐着,声音都很低。我望着他,这位我心中的诗神般的人物,两个人都有些紧张。我带来了问题,我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设想中的答复。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独特,有时突如其来,命运是一条粗细曲折的弯道。 时间:2015年6月19 日地点: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受访人:北岛(著名诗人,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访问者:严彬(诗人,凤凰网读书频道主编) 记者:继去年出版经典诗歌选本《给孩子的诗》后,今年您再次与李陀先生联手推出《给孩子的散文》。就您来看,什么样的散文适合中国当代的孩子阅读?北岛:你说这两本书吗?记者:《给孩子的散文》。北岛:其实,散文和诗歌很接近。《给孩子的散文》在图书分类中并不是儿童文学的概念。我认为,首先开怀的是童心的概念,应该超越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限制,甚至连成年人也可读,包括我自己。记者:会不会随着时代的变...
发布时间:
2016
-
02
-
04
浏览次数:1130
来源:《明报月刊》2015年12月文/周立民巴金的“家”,至少有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是由房子和花园等构成的物理空间。第二,是他的家庭和在这个家庭中发生的故事,留下的记忆世界。第三,也是常常为人所忽略的,就是这个家里的物质文化遗存,从家具到图书、文献资料所组成的文化宝库。它记录了一个家庭,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半个世纪以上的风雨沧桑,堪称一座丰富的博物馆。我坐在床沿上对五岁的男孩讲故事,躺在被窝里的孩子睁大眼睛安静地听着,他的母亲走过来望着他漆黑发亮的眼珠微笑。孩子的十岁的姐姐练好钢琴上楼来了,一进门就亲热地唤“妈妈”。母亲转过身去照料女儿,带着她到浴室去了。楼下花园篱笆外面响起了一对过路的青年男女的快乐的歌声,歌声不高,但是我们在房里听得很清楚。孩子忽然笑了笑,说:“爸爸,明年我要读大班了。真开心啊。”我顺着他的口气说:“对,再过半年你就进幼儿园的大班了。”孩子不作声,仍然睁着眼睛,好像在想什么。后来他又在自言自语:“我睡觉,一百个人都睡觉,全世界都睡觉。”(《一九五六年新年随笔》)因为写过一本很有名的《家》,巴金的家便在人们心中很神秘,然而这种场景也是每个幸福家庭都有的,不过,这倒是我读...
发布时间:
2016
-
02
-
04
浏览次数:1129
来源:《明报月刊》2015年12月文/李辉历史变化之后,我们那一段经历不讲,所以那些八十后、九十后的年轻人不知道,对红卫兵的表现也不知道。于是,红卫兵的忏悔好像也成了很新奇的事情。这恰恰反映了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历史没有远去,我们确实还要读巴金的东西,要传承巴金的精神。时间实在太快,巴金先生离开我们整整十周年了。十年了,远去的巴金还在我们的视野中,记忆里,他依然与读者同在,与历史同在。我曾做过关于巴金的讲座,题为“一个人和一个时代——巴金对八十年代文化老人群体的影响”。借此题目,既表达对他的怀念,同时,重温八十年代的历史景象。晚年的巴金,主张个人思考,反复强调讲真话。《随想录》有五卷,其中有一卷的书名就叫《讲真话》。讲真话是应该的事情,好像是简单的概念。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八十年代,讲真话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概念。经过文革的都知道,我们的政治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长时间里是不真实的,或者是虚假的,或者是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像大跃进很多都是假的,包括我们要强调大公无私等等,都是在混合骗的基础之上。巴金反复强调说真话,有多种含义。不要像过去一样人云亦云,过去他就是没有自己个人的思考,上面让他说什么就说什么。应该要有独立思考精神,而不是简单的人家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对他的说真话,九十年代初曾有人批评,说&l...
发布时间:
2016
-
02
-
04
浏览次数: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