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学术·人生
郑培凯 2012年5月6日《苹果日报》苹果树下浙江大学的同学组成了读经班,经常举办经典会读,只要有学者来讲学,就邀请来领读经典。说起读经班,就不禁想到我在台湾读大学时,那是六十年代,同学也组织读经班,读的是基督教的《圣经》,有些工学院的同学十分热衷,说参加读经的女生不但漂亮时髦,而且性格贤淑,适合当贤妻良母。一来二去,也的确成就了不少姻缘。不过浙江大学的读经班,读的却不是西方的《圣经》,而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类,不晓得是否聆听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也能超越古代礼教的藩篱,与时俱进。同学要我选题,决定这次会读的经典。我想让他们读点有趣的材料,扩大眼界,多了解古代历史的现实,也看看司马迁文章的磅礴气势,就选了《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同学们经过讨论,觉得《史记》不是正宗儒家经典,《项羽本纪》篇幅又太长,一个早上读不完,问我可不可以换成《礼记》的《礼运》篇?我说还是读读《史记》吧,我们在台大读书时,老校长傅斯年就规定,大一国文就是《史记》,要整整读一个学期呢。会读《项羽本纪》全篇,时间是稍微长一点,我们就选读,跳过一些章节,集中在项羽出身背景、鉅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战这些精彩段落,以窥司马迁究竟是如何书写历史,我们应该如何读史,以及如何去想象与相信历史。《项羽本纪》一开头,交代项羽的出身,乍看似乎枯燥,像流水账,说“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
发布时间: 2012 - 05 - 08
浏览次数:1426
丘成桐五十年代居于沙田下禾峯山上,旧居已改建丘成桐这个人精采。影响世界纯数学研究流向四十多年的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刚满63岁,祖籍梅州蕉岭县。五十多年前,家住沙田下禾輋山腰龙凤台六号两层高石屋。为纪念父亲丘镇英100岁冥寿,上周末,他回港在教育城主讲〈那些年,父亲教导我的日子〉。山居岁月,也是数学家做学问的根源。翌日,记者跟丘成桐上山访旧居。走上沙田下禾輋天桥,拐过龙华酒店,转右行过一间古老村屋,穿插一两个弯角,说话直率到位的数学权威,回家老路,上小斜,健步如飞。样子似父亲的丘成桐,脸上浅浅汗珠。昔日山野小孩只有60磅,现在呢?「太重,讲出来没意思。」他很投入讲解旧日左邻右里,左手边姓温的那户人家,啡黄图案砖屋基本样貌还在,当年依山面海,晨早有渔民引鱼鼓声。一家十口住地下一单位,后门养鸡。门前白兰树与铁围网上的炮仗花,奔跑上岩顶看漫山花海,都不复来。钱穆、唐君毅及学生辈陈耀南等人,不时来跟父亲论学听学。丘成桐在旁斟茶,也听几句书话。对下近北山坡,是黄赓武父亲住的江夏台,「江夏」即黄姓意思,大宅仍然存在。转眼半世纪,丘家老屋已拆掉,改建三层,业权由邻居温氏拥有。旧时生活埋在心裏,作为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丘成桐构想实际,「本想把旧居那幢 屋子买回来,好让来访学者交流时住这裏,不用入住昂贵酒店。」他说外国人对行走这种小山坡路段,不看是问题。举头可望穗禾苑的三层石屋,依山面公屋、私 ...
发布时间: 2012 - 05 - 07
浏览次数:1478
出自:明报2012.1.15 作者:安徒  近日中国知名作家韩寒,在网志上发表一系列文章:既谈革命,又说民主,再论自由。文章洋洋洒洒,引起争论甚大,韩粉留言讨论数以万计,也触发国内外左派右派大辩论。自由派和同情维权人士,认为在〈谈革命〉一文中的韩寒拒绝革命,只谈改革,观点保守,结论是韩寒已经变质、投诚,被建制收编,对此他们大表失望。不过,认为韩寒依然是往往那个韩寒的,多半更喜欢韩寒在〈要自由〉一文中,要求创作自由、新闻自由的立场表白,并谓如果情况一直没有改善,自己会每年去文联、作协的大会抗议。平情而论,如果以思想水平来评价,韩寒这种反对激进革命,只求从个人切身的问题出发,争取一点一滴改革空间的改良主义,并无任何惊天动地的创见。再以内地严苛的审查制度来说,韩寒的言论更好像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擦边球」写作,以反对危害政权的激烈革命那种(若真似假)的姿态,换取可以畅论争取自由价值的安全空间,甚至轻轻发出鼓励行动的呼召。能够引起这番激烈争论的,端在于韩寒独有的青年领袖、文化明星的地位。过去韩寒的杂文针砭时弊,呼应青年反叛情绪,以调皮、机智而又不失言之有物的姿态,广受欢迎。不单声誉日隆,更具高度市场价值。及至后来成为国际知名的风云人物,人们不但寄望于他领导青年思想,更有不少对中国国情隔膜者,想透过韩寒来了解中国青年的思想感情动态。于是,韩寒的一举一动都受注目。 中国特有文化名星显然,韩寒这种...
发布时间: 2012 - 01 - 16
浏览次数:1123
作者 许礼平 出自:苹果树下周刊 2012.1.15京华前辈中,能以粤语交流无间,首数黄苗子先生。我份属晚辈,不敢随人作声声唤:「苗子、苗子」,而我是习惯尊称之为「公」,称「苗公」。苗公待晚辈也毫无架子,非常诚恳、和蔼,遇事谆谆善诱,令人相处舒服,如沐春风。苗公广东香山人,其尊人黄冷观与孙中山有同志同乡之雅。祖父黄绍昌系广东名儒。苗公小时随父移居香港,住中环砵甸乍街近海傍的一幢唐楼,据其忆述当时儿时玩耍,是常到附近码头梯级近海面处看鸡泡鱼(河豚)。家居对面有家域多利戏院,苗公时常帮衬,于其印象最深的是一出《龙爪大盗》,主角戴黑眼罩,披斗篷,锄强扶弱,威风凛凛,令他非常佩服,彷佛长大要做这样神气的侠客。苗公父亲黄冷观主编《大光报》,经常让苗公送稿,所以早岁已与许多文化人接触,如黎工佽、黄天石、劳纬孟、岑维休等。家中书刊甚多,苗公就专挑左翼的来读,父亲看在眼里,尝慨言,此子一出鲤鱼门,定变共产党。不过,苗公出了鲤鱼门,却没有变成共产党,反而成了地地道道的国府官员,并且在领导核心参与机要。事情的缘由是:一九三一年,一二八日寇侵沪。苗公离家出走,要奔向上海参加抗日。先躲在老友黄般若家,由般若代购去上海的船票。「猫仔」(苗公乳名)失踪,老父无从追寻,大哥祖芬虽然略知一二,却不拆穿,只待船开出后才报告,那黄冷观老太爷只得拍电报至上海,把淘气的「猫仔」交给时任上海市长的老友记吴铁城,请代为看...
发布时间: 2012 - 01 - 16
浏览次数:1268
作者:江迅【北岛小档案】原名赵振开,一九四九年生于北京。早年做过建筑工人、编辑、自由撰稿人等。一九七八年,和芒克在北京创办新中国首份非官方文学杂志《今天》,任主编至今。自八七年起在欧洲和北美居住并任教。作品为多卷诗集﹑小说集《波动》(参见学生习作栏《“波动”人物艺术欣赏》)及散文集《青灯》、《城门开》等。曾多次传出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北岛去国二十多年,首次受邀,出席青海湖诗歌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青海宣传部长吉狄马加为北岛「回家疏通,功不可没。」有诗人说:青海,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离诗歌最近的世界屋脊。八月八日,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青海省西宁市揭幕,诗歌节上最为人关注的,无疑是来自香港的诗人北岛,这是他八九年后去国二十多年来,首次受官方之邀,出席公开活动。有学者评论说,「北岛这次在青海出现,让人感觉到复杂环境下的一点善意,这种善意既有知识分子内心的,也有国家政治层面的」。北岛参加了诗歌节开幕式,在高峰文化论坛上作了题为《翻译与母语》的演讲。以诗歌影响中国一代人精神走向的诗人北岛,曾多次表示想回故土走走,但当局不允。十多天前的香港书展期间,有读者问他,能不能自由自在回内地,他不假思索说:没这可能。这次,当局将他列为嘉宾特邀参加诗歌节,外界颇感意外,据悉香港书展结束后,他突然被告知可回内地参加青海湖诗歌节,他自己都没想到。这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是...
发布时间: 2011 - 12 - 16
浏览次数:1307
岳南/文每当刘文典开讲《庄子》,吴宓等几位重量级西洋教授常去听讲,刘文典见了并不打招呼,旁若无人地闭目演讲,讲到自己认为出彩的节骨眼上,戛然而止,抬头张目望着教室最后排的吴宓,慢条斯理地问道:“雨僧兄以为如何啊?”吴宓闻听立即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刘文典,字叔雅,祖籍安徽怀宁,生于合肥。他既是一位才高学广的“博雅”之士,又是一位恃才自傲的“狷介”之人。在1907年于芜湖安徽公学读书时,刘文典就加入同盟会。1909年留学早稻田大学,学习日、英、德等国文字。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流亡日本,组成中华革命党。刘文典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并在孙的亲自主持下宣誓加入中华革命党,一度担任孙中山秘书处秘书。1916年刘文典回国,面对军阀混战,商业凋零的残酷现实,在失望、彷徨中决意以学问报国,并于第二年受陈独秀之聘,出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选定古籍校勘学为终身所系,主攻秦汉诸子。经过数载苦钻精研,终以皇皇大著《淮南子鸿烈集解》与《庄子补正》十卷本震动文坛,为天下儒林所重。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沦陷。北平青年学生为敦促政府出兵抗日,发起卧轨请愿行动。当时刘文典的儿子刘成...
发布时间: 2011 - 12 - 15
浏览次数:1608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