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学术·人生
来源:《央视新闻》20200813前言在北大数学系,这个天资聪颖的数学天才,如鱼得水,俨然成为了78级最强的存在。从1978年到1985年,他用了7年时间先后取得了学士、硕士学位,对此潘成彪教授都称赞不已,甚至就在他硕士毕业后还留校任职了一个学期。最终,在北大校长丁石孙的推荐下,张益唐被公派留学至美国普渡大学,师从台湾导师莫宗坚。似乎张益唐的求学之路,会是一路坦途,学成归国也会是指日可待。但这看似顺风顺水的求学之旅却让张益唐苦不堪言。甚至最后,更是让他这样一个数学天才,沦落到在美国刷碗、当起了会计,只能勉强度日,如此长达近三十年。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如今的张益唐又怎样了呢? 张益唐,从北大天才到沦落为洗碗工张益唐,生于1955年。父母都是从事通信行业的科研人员,虽然当时的教育基础落后,但生长在这样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之中,对张益唐而言,无疑为他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张益唐很小便表现出了极强的数学天赋。作为一个基础学科,数学领域的成就取得,无疑需要传奇般的天分以及发自内心的热爱。而这一点,张益唐显然都已经具备了,在9岁时他便了解了费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为此还搜罗了众多的书籍。但因当时环境,张益唐并无法深入研究。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之中,他也度过了自己的本应该的中学时代,17岁时,更是被安排在北京制锁厂当了工人。好在,高考终于恢复,才让他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于是,就有了他考...
发布时间: 2020 - 08 - 21
浏览次数:12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200708 2008年,刘歌(后排左二)等一批东北育才学校早期毕业生到李力群(前排中)家看望老校长。图/受访者提供老校长李力群本刊记者/宋春丹2020年4月6日晚,高岗遗孀李力群与世长辞,享年100岁。消息很快在育才子弟中传开。李力群曾担任东北育才学校校长,从上世纪80年代起,当年的学生们每年都会去给她祝寿,依旧称呼她“李校长”。很多人在校友群里分享文章,自发悼念。在她位于北京站附近的家中设了一个家庭内部灵堂,很多亲朋好友送来花圈和花篮。东北育才学校的学生们集体为她送上了一个花圈,挽联上写着“不忘培育之恩,永远怀念李校长”。创办育才毛泽东曾说:“李力群是很有名的,她办的育才学校,养活了军队干部子弟。”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集中就读于哈尔滨市南岗子弟小学和东北军区政治部后勤子弟学校的东野子女也随之迁徙。南岗子弟小学大部分学生由校长、罗荣桓夫人林月琴率领随大军南下,还剩二十多个学生亟待安置。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部长张闻天把建新校接管这些学生的任务交给了李力群。他认为李力群受过师范教育,组织能力又强,是最合适的人选。1937年,抗战爆发后不久,17岁的徐州女子师范学校高材生李力群不顾家人反对,投奔延安。她在陕北公学入党,被分配到陕甘宁边区党委工作。1940年元旦,经毛泽东介绍,20岁的李力群与陕甘宁边区创始人之...
发布时间: 2020 - 07 - 08
浏览次数:14
来源:凤凰新闻 文学汇 2020年2月28日文/ 皮皮        文字若是被适当的加以运用时,就好像被赋予了生命力,活跃在每一个感受过的人的心里。在那个追求浪漫的年代,总是有那么一批人,用诗词的概述,带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自己就是主角,去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故事情节里的喜怒哀乐。他就是这批人的其中一份子。      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大多偏于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     就是这么一个大才子,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打动了现在很多妙龄少女。可是谁又知道,他的一片深情,却得不到自己心爱的人的认可。外界都替他的追求捏了一把汗,可最后美人还是找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男子,他只能独自黯然神伤。     如果让他重新选择一次,也许他还会如此深情吧。他就是现代派的代表诗人,著名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卞之琳。图 | 卞之琳      匆匆一念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发布时间: 2020 - 02 - 28
浏览次数:19
来源:《明报月刊》2019年12月文/钱虹今年六月二十五日凌晨三时三十五分,走过人生一百零五个年头的著名文艺理论家、语文教育家、原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徐中玉先生驾鹤西行,离开了让他牵肠挂肚而又欢喜、忧心的世界。噩耗传来,先生的亲朋好友和众多学生,无不唏嘘惋惜。六月二十八日,徐先生追悼会在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大厅内悬挂的挽联,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徐先生的一生:“立身有本,国士无双,化雨春风万里,何止沪滨滋兰蕙;弘道以文,宗师一代,辟章义理千秋,只余清气驻乾坤。”数百名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生前友好,各界学生等汇聚成悼念的人流,为徐中玉先生送行。数不清的花篮和挽联从大厅一直排到门厅外,绵延不断,表达着亲朋好友和学生们的无尽哀思。为徐先生送行的那天恰逢期末考试周,我有监考任务,分身乏术,只好在追悼会召开前夕,连夜代表任职学校起草唁文,并委托母校中文系代订花篮,以寄托心中的敬意与哀悼。徐中玉先生是一代真正的知识人的典范。在超越百年漫长而艰难的岁月里,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与中国文论和文学的标杆,历经磨难而以民族、国家大义、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光大为己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身处逆境而沉静,面临危局而敢言;兢兢业业俯首工作,甘于清贫埋首学问——这是他留给我们的人生楷模与精神遗产。他的一生,端端正正地写好一个大写的“人”字,成为我们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徐中玉先生毕生投身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乃著...
发布时间: 2019 - 12 - 25
浏览次数:31
来源:《明报月刊》2019年12月       作者读了庄园的《高行健文学艺术年谱》,惊欢其规模,详尽、全面而丰富,不但补全了作者早年大作《高行健创作年表》的不足,还竟然找到连高行健都忘记了的文章出版资料。---------编者       2018年4月6日,我和高行健通了一个小时的越洋电话。他说,最近几天读了庄园的《高行健文学艺术年谱》,感到意外的是,她竟然如此有心并有如此气派,写下了这等规模、这么详尽的年谱,全面而丰富。帮我转达对她的谢意。       前所未有的高行健年谱       收到庄园的长达70万字《高行健文学艺术年谱》的稿子,我着实吓了一跳。展开阅读后则是钦佩不已,无论是规模之宏大,还是气魄之雄伟。也无论是材料之详实,还是记述严谨,都是前所未有的。难怪行健兄会如此肯定。(行健兄从不随和,要让他满意很难。)毫无疑问,这部[总其成]性质的《年谱》,乃是庄园个人精神价值创造的新发展,也是高行健研究史上崇高的里程碑。当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里程碑。       2012年,我曾经为庄园的《女性主义专题研究》写了序文,那时她还是大学毕业生的样子,总是谦称自己的集子为[习作]。...
发布时间: 2019 - 12 - 11
浏览次数:38
来源:《凤凰新闻》20191119文/郑永年今天这个时代本来是一个最需要思想的时代,但这个时代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知识贫瘠的时代,人们很难找到希望看到的思想。 今天这个时代本来是一个最需要思想的时代。人类现在面临各种巨大而严峻的危机,包括气候环境、技术(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滥用对人类的影响)、生育方式和人口的变迁(无论是一些社会的人口急剧减少还是另一些社会的人口急剧增长)、全球化和社会的急剧分化、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激进宗教思潮与恐怖主义、社会抗议与无政府等等。但整个人类社会都没有对诸如此类的危机做好准备。更为可悲的是, 人们并没有对这些已经发生或者眼前的危机有过严肃的思考。新的思想好像已经是久违了。实际上,这个时代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知识贫瘠的时代,人们很难找到希望看到的思想。1960年,自许为经济上的社会主义者、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的美国学者贝尔(Daniel Bell),出版了一本题为《意识形态的终结:五十年代政治思想的枯竭》(The End of Ideology: On the Exhaustion of Political Ideas in the Fifties)的论文集。在这本书中,贝尔认为源自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旧的、宏大的人文主义意识形态已经枯竭了,而新的、更为狭隘的意识形态即将到来。他相信,在理性的人们中间,意识形态已经失去了相关性,政...
发布时间: 2019 - 11 - 23
浏览次数:15
193页次13/33首页上一页...  89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