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历史·文化
来源:人民网 2025年2月19日毛泽东逝世的时候,邓小平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处于一种活动空间仅限于自己家庭所在的大院内的“软禁”状态。他虽然不能亲自前往中共中央设置的吊唁大厅,向自己尊敬的伟大领袖和导师表达无限沉痛的心情,但仍然和家人一起,在家中设置了一个悼念毛泽东的灵堂,献上了一幅花圈,表达自己对毛泽东的无限真挚的感情。对于毛泽东,邓小平始终充满了尊敬。虽然,在毛泽东与邓小平之间,在如何看待“文化大革命”等问题上存在着不同意见,但这在政治家之间是十分正常的现象。邓小平始终把毛泽东看做是伟大的领袖和导师。1980年10月25日,邓小平就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问题,在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对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功过和毛泽东思想,讲了十分中肯、十分深刻的意见:关于毛泽东同志功过的评价和毛泽东思想,写不写、怎么写,的确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找警卫局的同志谈了一下,他们说,把我前些日子和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谈话向战士们宣读了,还组织了讨论,干部、战士都觉得这样讲好,能接受。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总的来说,我们党的历史还是光辉的历史。虽然我们党在历史上,包括建国以后的三十年中,犯过一些大错误,甚至犯过搞“文...
发布时间: 2025 - 02 - 21
浏览次数:9
来源:视频号 2025年2月2日
发布时间: 2025 - 02 - 17
浏览次数:8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2月8日2003年10月,宋美龄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年106岁。就在她去世半个月后,曾为她服务多年的贴身厨师高瑞坤也在回到台湾后不久自尽。高瑞坤的死因揭开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悲剧,既有政治风云的背景,也有人性扭曲的深层原因。高瑞坤的命运,究竟是个人的无力挣扎,还是被时代和政治力量推向了绝路?宋美龄的长寿与“御厨”的忠诚宋美龄,始终以优雅与长寿为世人称道。她的不老容颜与苗条身材,无不令人好奇其背后的秘诀。宋美龄曾将自己的养生哲学简洁归纳为:“少吃多运动,不懒勤动脑,少愁多快乐,常笑百年少。”在这轻描淡写的背后,则是她数十年如一日的饮食坚持与科学养生。从十岁赴美求学时起,宋美龄便养成了规律的饮食习惯。她每日饮食中少不了新鲜的青菜、牛奶和水果,而甜食和过多的荤腥却是她的禁忌。即使晚年移居美国,这种习惯也从未改变。这样的饮食哲学,也与她早年的一位美国房东太太密切相关。这位老太太七十多岁依然精神矍铄、动作利落,让宋美龄大为震惊,从此开启了对饮食养生的重视。这一习惯甚至深刻影响了蒋介石夫妇的生活方式,宋美龄常对蒋介石说:“再美味的食物都不能贪多,多吃有害无益。”当然,宋美龄的健康与美食之路,离不开两位忠心耿耿的“御厨”蒋茂发与高瑞坤。在中餐与西餐的分工下,蒋茂发负责淮扬菜与川菜的烹饪,高瑞坤则以精湛的技艺创造出适合宋美龄的各类佳肴。这两位御厨陪伴宋美龄度过了美国的漫长岁月...
发布时间: 2025 - 02 - 15
浏览次数:7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2月6日【前言】1935年夏天,年仅36岁的瞿秋白在福建长汀的一片山坡上,盘腿而坐,面对着行刑的枪口,他没有丝毫畏惧,嘴里轻轻哼着《国际歌》,一枪声响起,他倒在了血泊之中。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建国后,毛主席却在1962年作出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指示:“以后要少纪念瞿秋白,要多多纪念像方志敏这样的同志,”一个为革命奋斗一生,最终英勇牺牲的共产党人,为什么在去世多年后,却被要求“少纪念”?这句话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革命萌芽】瞿秋白出生于1899年,江苏常州的一个显赫家庭,家族历史上,瞿家曾是世家望族,但在他父亲瞿世伟这一代,家道中落。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学者,崇尚文化传承,从小便培养瞿秋白诵读古典诗文,特别是唐诗宋词,但这种宁静的家庭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家族的衰败,瞿秋白的父亲未能再为家庭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家庭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紧张,最终导致了整个家庭陷入困境。家境的贫困逼迫瞿秋白不得不早早肩负起了生计重担,为了支持家庭,瞿秋白高中未能顺利毕业,而是辍学开始谋生。1916年春节前的一个寒冷日子,他的母亲在长期债务的压力下,心力交瘁、对生活彻底失去希望,最终选择自尽。这场家庭悲剧深深刺痛了年仅十七岁的瞿秋白,在母亲去世的三天后,瞿秋白痛心疾首地写下了《哭母诗》,字里行间充满了悲恸与自责。母亲的死促使瞿秋白意识到中国的落后和贫弱,最终形成了自己对革命的早期思...
发布时间: 2025 - 02 - 08
浏览次数:15
来源:视频号决战上高城,铸就铁军威名
发布时间: 2025 - 02 - 07
浏览次数:5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1月22日在解放战争末期,某些地区的领导人审时度势看到全国被解放大势所趋,于是英勇起义迎接解放军入城。使所辖地区获得了和平解放,一方面避免了普通百姓遭受战火纷飞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避免解放军有更多的伤亡,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北京的傅作义。他促成了北京城的和平解放避免了城中历史古迹遭受战火损害。此外还有云南省主席卢汉促成云南和平解放、湖南省主席程潜促使湖南和平解放等。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就是在湖南和平解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他就是国民党军的抗日将领唐伯寅。他跟随程潜、陈明仁参加起义,之后在党内任职,但遗憾的是他在之后的运动中被不幸误杀。一、青年参军唐伯寅1897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穷苦的农家。他的童年生活十分艰难,家境贫寒,几代都是农民,生活非常清苦。为了维持生计,唐伯寅小时候曾当过佃工、学徒,尝尽了人间疾苦。尽管如此,他的父母仍重视教育,曾送他到私塾读书。唐伯寅自幼表现出聪明伶俐的特质,读书用功,很快成为了私塾中的小才子。然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唐伯寅十几岁时不得不告别书本,外出谋生。几经辗转之后他将目光放在了当兵这条出路上。当时他几乎无法填饱肚子。如果当兵的话,一方面可以报效祖国,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的养活自己。于是在1918年,他加入了当地的湘军,成为一名普通战士,从此踏上了军旅生涯。虽然湘军产生于清朝末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地方武装,但是到了孙中山...
发布时间: 2025 - 02 - 06
浏览次数:8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