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历史·文化
来源:华山穹剑 2023/3/5  作者:罗援五年前,习主席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他说,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是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说的太好了!我听后感慨万千,写下一些心得。2023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或者说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巧合。在这年,我们将同时纪念两位中国共产党的伟人诞辰125周年,一位是周恩来总理,一位是刘少奇主席。他们同时生于1898年,一位是生于3月5日,一位是生于11月24日。那是一个风雨如磐、国衰民弱的年代,更是一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年代。时代造就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这些时代的英雄,这些时代的英雄也成就了这个英雄的时代。可以说,他们生的光荣。周恩来同志与刘少奇同志又同时逝世于“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同志卒于1969年11月12日,周恩来同志卒于1976年1月8日。刘少奇同志在身陷囹圄之前,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来维护共和国主席的尊严,周恩来同志在重病期间曾以拨乱反正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发布时间: 2023 - 03 - 11
浏览次数:10
来源《凤凰新闻》2023/3/7 作者:文学书坊公元758年初春,天空飘着细雨。正三品金吾卫大将军张志和以“亲丧”为由,离开了长安城,唐肃宗率满朝文武含泪相送。与张志和同行的,还有皇帝御赐的“金童玉女”,即“渔童”和“樵青”,怕张志和一去不返,唐肃宗李亨又加赐了官锦四段、白银二千四百两,以荣葬之资。这一年,张志和刚刚才26岁。“安史之乱”后,玄宗避蜀,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高适、岑参等人纷纷投奔。当时安禄山势头正盛,王维、杜甫一同被俘,但安禄山嫌杜甫官职太小,便把他给放了,唯独囚王维于洛阳菩提寺。后杜甫也投奔了肃宗李亨,获官左拾遗。李亨登基后,永王璘拒不奉诏,召李白至麾下、并以“勤王”的名义率兵东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唐肃宗震怒,擢高适为兵马先锋前去平乱,大胜,永王璘赐死,李白下狱,次年流放夜郎。与此同时,“七绝圣手”王昌龄出龙标,欲归乡平乱,途经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害。大唐几个顶尖诗人的命运,在此起起伏伏。后人提起李、杜,皆言他们一生郁郁不志,却忽略了他们“指点江山、匡扶社稷”的能力。唐肃宗能坐稳江山,一定是要感谢一个人的。他就是传奇诗人、一代猛将张志和,然而历史并没有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在唐诗的历史地位上,张志和只是闪光一现,其声望远不如李、杜、王维、岑参、高适等人。所以我们有必要仔细讲讲张志和的一生。- 02 -张志和,官宦之后,哥哥是张松龄,舅舅是宰相李泌,就是《长安十二...
发布时间: 2023 - 03 - 10
浏览次数:8
来源:《今日头条》2023/3/8 作者:酉戌我只是像一只杜鹃似地啼出血来,又有何用?我向冰冷的铁墙咳一声,还能得到一声回音,而向活人呼喊千万遍,恰似呼唤一个死人!——李九莲绝命书。1977年12月14日,上午9点,赣州体育场人山人海,足足达到3万之众,如此多的人聚集,不是因为有盛大的体育赛事,而是有一场公审宣判大会。很快,一排带着手铐脚镣的人被带了上来,现场的气氛被调动起来,但却没有达到高潮,原因很简单,他们只是“陪绑”,真正的主角还没有登场。在群众们的热烈期盼下,终于五花大绑的主角李九莲被押了上来,台上的领导开始念“判决书”,念完之后,给她胸前带上牌子,背后又插了一块牌子,押上囚车游街示众。游完街后,李九莲被带到赣州西郊一块丘陵地的红松林中,执行枪决。整个过程中,李九莲没说一句话,没呼喊一声,是她自知罪孽深重,无话可说吗?不,不,不,只因为有人用一根锋利的竹签,把她的下颚和嘴巴穿刺到了一起,不允许她在死前再说一句话。这位李九莲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审判她的人会如此害怕她开口呢?如果按现代人的思维来看,她没有任何错,只是她觉悟的太早了。当所有人疯狂的时候,少数清醒的人就会被当成是疯子,李九莲就是这样一位清醒者。李九莲,祖籍江西丰城,出身于江西赣州,父亲是一位老党员,早在大革命时期,他就是工人赤卫队队员,母亲是普通妇女,略识字。李九莲姊妹11年,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他们死的死送人的送...
发布时间: 2023 - 03 - 10
浏览次数:12
来源:《新京报》2013/4/20近日,新华社原高级记者戴煌的《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一书修订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本书是作者戴煌经过多年采访和积累资料编写而成,此前先后由新华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真实记录了胡耀邦在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断面,生动再现了胡耀邦一生中最令人难忘和感怀的一段岁月。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详叙了1977年胡耀邦出任中央组织部长后,为平反冤假错案而呕心沥血的动人事迹;第二部分描述了几宗曾轰动全国而内情却鲜为人知的大案的平反过程。本报摘编了书中部分内容,以纪念胡耀邦逝世24周年。戴煌:我因为耀邦而被解救1977年12月15日,在中央党校主持校务的副校长胡耀邦,调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到任没几天,他就问中央组织部过去过问过“右派”摘帽工作的同志:“全国究竟有多少‘右派’?”这些同志立刻明白:耀邦要狠抓这个大冤案的平反了。1978年9月17日,中央以当年“五十五号文件”向全党转发了《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在耀邦同志的直接统筹建议下,新华社发布了《全国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消息,《人民日报》配发了《一项重大的无产阶级政策》的社论。这一次大解救,就使数百万人脱离苦海。笔者本人,也是在这场大解救中被解救出来的一个。我是在1957年所谓的“反击‘右派’猖狂进攻”之后,在“继续帮助党整风”的党内座谈会上,因提出反对...
发布时间: 2023 - 03 - 10
浏览次数:12
来源:《北京晚报》2022-10-13壹 一则电影动态促成的相会北京媒体朋友传来消息,一位香港著名导演计划拍摄120年前晚清华工丁龙捐建美国名校汉学系的故事。这个消息把刚刚沉寂下来的丁龙传奇又推入大众的视野。丁龙是谁?中国读者通过最近廿多年海内外媒体的报道,也算对他1901年的事迹有所了解。有缘亲自见证它从传奇还原成史实的过程,禁不住思绪万千。从丁龙捐款建立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到这段传奇被发掘落实,再到发现丁龙出生地、故居和后人,应该说花了差不多近两个甲子的时间。待笔者终于有缘握住丁龙后人手的时光,算下来已隔了121年。2020年春天,我的朋友陈家基先生跟我联系,想用我十年前发表在《羊城晚报》上的一篇文章寻找丁龙。我当然同意,随后我也将他转来的台山侨联“寻龙”文章在美国推广,起初大家并不知道寻找能否有希望。没想到不久陈先生即传给我喜讯:不仅找到了丁龙的后辈亲戚,还找到了他的故乡家谱以及他当年主人卡本蒂埃的书信;最后,家基先生告诉我,他跟当地的侨联和他的工作团队联系上了丁龙后人。陈先生是把丁龙传奇还原成历史的重要推手。如果没有他艰苦和执著的寻找,丁龙的传奇可能永远只能是个传奇。丁龙的后人也得知了香港导演要拍摄这部电影的消息,他们表示支持并愿意提供信息,这让我感动。结识丁龙后人是陈家基先生介绍的。这些晚辈在揭秘和解谜丁龙史实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丁龙六位孙辈美国合影基于纽约的疫情,虽然...
发布时间: 2022 - 10 - 17
浏览次数:7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