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7月6日公元207年,隆中一对出南阳,时年26岁的诸葛亮即开启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在标志他登上政治舞台的《隆中对》中,诸葛亮即已将消灭分裂割据,一统全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建立巩固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政权作为己任。此后终其一生,都在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奋斗不懈。只可惜此后27年,诸葛亮5次北伐,“六出祁山”(艺术作品将称诸葛亮北伐称作“六出祁山”,实际上诸葛亮对魏发动的进攻战是五次,其中出兵祁山战场也只有两次),直到最后一次北伐中病亡于前线也未能一统三国。那么,诸葛亮究竟为何没能一统三国?熟谙历史与军事的毛主席,其实早就讨论这个问题。毛主席曾先后指出诸葛亮在军事上所犯的三大失误,并认为诸葛亮的最终之败,怨不得天时,失败的根源就在于其军事战略与实践上的失误。第一大失误即失在用人。1948年,毛主席在同自己的卫士长李银桥交谈时曾提到,诸葛亮错用之人有二,一为关羽,二为马谡。关羽大意失荆州,实际原因并不完全为“大意”,诸葛亮也得承担一定的责任。诸葛亮早在《隆中对》中就说要“占据荆州,联吴抗曹,兵分两路,进击中原,一统天下”,足见荆州的战略意义极其重要。但在驻守荆州的人选上,诸葛亮却用了十分骄傲,更一贯看不起东吴,拒不执行联吴抗曹战略方针的关羽。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毛主席曾谈关羽:关羽这个人虽然斩华雄,诛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擒庞德,威震华...
发布时间:
2024
-
07
-
30
浏览次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