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艺术·人生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5月文/林载爵龙应台新书《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以写给失智母亲应美君的十九封信,穿插纪录战乱和离散的图文,谈生死,谈世代,从家族历史追溯国族命运。这十九封信,是对生命信念的亲身实践,是对上一代的感恩致敬,是对下一代的温柔提醒。二零一七年八月,龙应台带着爱猫、爱书,移居台湾南部的屏东潮州镇,陪伴年迈母亲,并回到「文人安静的书桌」,开始乡居写作,也修复了她对大环境沮丧的心。台湾屏东「太阳城」,依山傍海,青葱苍翠。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低调下屏东,专程去看望「失业部长」龙应台的生活。那天是三月六日。他们走访原住民部落,拜访花农。清晨七点,晨走完了,龙应台带马英九先到市场吃一碗大肠面线,好吃,再加一碗肉羹。隔壁是水果摊,水果特别漂亮,没想到,马英九当场叫卖,人们循声望来,发现竟然是前总统,纷纷涌来合影,一个戴斗笠的乡亲使劲挤进人圈,抓住马英九的手,极为认真地说:「太辛苦了。」龙应台接着带马英九踏进比悠玛部落的小学去看木棉树,小学生正在上体育课,突然小鹿似地奔向马英九,不知他说了什么,孩子们笑得前仰后翻。「在部落里行走,沿路都是野鸽子的咕咕声,今日有微微春雨」。有人在屏东竹田天使花园见到马英九和龙应台身影,花园主人在脸书上说,马前总统很低调,龙老师特别带他来欣赏文心兰;另有网友写道,「第一次与前总统零距离拍照,真是吓死宝宝了,...
发布时间: 2018 - 05 - 30
浏览次数:370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5月文/江迅、袁玮婧李敖遗嘱公开,每月给长女李文一千美元,但条件是不得与李家人诉讼。长子李戡强调李敖因受女儿李文与他人官司牵扯而震怒,至死不相见,也不准她参加身后事。被许多朋友称为“大师”的李敖,走了有一个多月了。五月一日,李敖长子李戡飞往英国继续攻读他的学业,行前他接受亚洲周刊独家访问。一周前的四月二十五日是台湾文化人李敖八十三岁冥诞,他去世后,他的一些身后事引发社会热议,是日,李敖家人首度披露李敖立于二零一七年九月四日的遗嘱。 李戡接受专访时,就社会上一些热议和误解,强调了五点:“一,我们不否认李文是我父亲女儿的身份。二,三月二十七日收到李文的律师函,限我们三日内让她阅览遗嘱,按台湾法律,应于收到律师函当日往后算,故回复期限为三月三十日,正讨论怎么让李文看遗嘱时,二十八日李文即提告。三,因为李文提告时不知道遗嘱内容,所以陈先生(指遗嘱中提到的陈境圳)还是支付三月份的一千美金。四,父亲对李文照顾备至,父亲告诉我们家人,他过去已帮李文在旧金山与北京购买两户房子、两部跑车,支付三所美国私立大学学费,五十四年来生活费未曾间断。五,二零一四年父亲受李文与他人官司牵扯,极为震怒,两人关系决裂,父亲和我们家人说永远不见李文,生病期间一再强调不准李文探视,更声称自己万一离开了这个世界,也不准李文参与后事。&...
发布时间: 2018 - 05 - 30
浏览次数:372
来源:《信报 财经月刊》2018年3月文/ 施纯志佛陀的“众生平等观”,不仅是对人类生命本质的深刻剖析,更体现了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菩萨心肠,给在不平等社会里受苦受难的人道众生,带来了抚慰和希望。有人说:“人类生而不平等。”这个道理,似乎不证自明,无从反驳;一部世界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平等的历史。但佛教欲主张“众生平等”,认为不仅人与人平等的,而且人类与一切动物也是平等的。那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究竟谁是谁非、谁对谁错呢?站在世间法的立场来看,每个人自从呱呱坠地,便来到处处不平等的世界----性别不平等、身体不平等、智力不平等,以至家庭、财富、阶层、阶级、种族,乃至国族的不平等。所以,有人主张,父母和老师应该及早把这一冷酷的现实,告诉子女和学生,让孩子从小就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免因为相信“人人平等”的美丽谎言,而自寻烦恼,自讨苦吃。经济不平等每况愈下近代以来,人类在政治和法律上的不平等,看上去好像有所改善;但作为一切不平等根源的经济不平等,欲依然如故,甚至每况愈下。世界不平等研究机构(World Inequality Lab)2017年12月中旬发布的《世界不平等报告2018...
发布时间: 2018 - 05 - 16
浏览次数:456
吴进仁先生已经去世三年了,当年读书时中文系的诸位老先生们都已驾鹤西归。其实论年纪,当年吴先生并不算老,1922年出生到我们1978年入学时不过56岁而已,但因为吴先生所教授的音韵学在我们看来是属于很深奥的古学,加之吴先生古诗不离口,所以我感觉吴先生就算为老先生一辈。吴先生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身上永远是一件有些褪色的深蓝色中山装,脸上永远掛着谦和的笑容,只是浓浓的安徽方音使人不是太容易听得明白。除了上课外,吴先生似乎并不多参与系里的其它活动,给人的印象,吴先生终日沉浸于自己的学问之中,与世无争。但吴先生之热爱上课却是非常突出的。在课堂上,吴先生完全地进入忘我的境界,背诵一首古诗,仰起头来,面带微笑,不住地叹“美呀!美呀!”此景此情,常令我不自主地联想起鲁迅三味书屋里那位念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而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的私塾老先生。吴先生先生开过几门课,但对于吴先生的音韵学、文字学这类深奥的课程我是不敢选的,只选过吴先生的唐诗研究。吴先生的课与其他教师的课很不一样,整个课简直就是唐诗吟诵外加唐诗板书课。在吴先生的课上,我第一次知道古人是怎么吟诵或者说是吟唱诗歌的。今天看来,这本领虽然不能说是如同魏晋时嵇康的“广陵散”般的绝唱,当...
发布时间: 2017 - 09 - 30
浏览次数:1687
在我最初的印象中,翠湖是一个安静之所。小时候,从家所在的民生街朝西,到福照街,顺福照街往北走,穿过武成路到五一路,下景虹街,就到翠湖公园了。昆明是一个不大的城市,街巷虽多,却都很小,这一路下来不过十来分钟。翠湖公园的围栏是沿着翠湖边四周修建的,沿湖的路就分别叫翠湖南路、翠湖东路、翠湖北路、翠湖西路。翠湖也小,沿着外围走一圈大约就两公里的样子。翠湖沿路上的行人都不多,路面也不宽,却绿树荫荫,颇为整洁清静。公园里面,大多数时候的也没多少游人,因为要买两分钱的门票,我们小孩更是很少进去。翠湖周边,比较醒目的是云南大学和农业展览馆,现在对外开放的陆军讲武堂被前面一些低矮的房子遮住,引不起人的注意。这些地方,都不适合小孩子玩耍,也基本没有进去过。虽然很小的时候就看见母亲的一张照片,胸前挂着一个“云南大学”的校徽,和学校门口掛着的招牌是相同的字样,但不知什么原因,始终只是对学校大门口迎面耸立着的高高的台阶怀有一份异样的神秘感。初中时,有一年市里要把翠湖北面一个臭水塘改造成游泳池,组织学生去义务劳动。一群少年没有任何工具,热情很高地挤在臭水塘中用手去捞淤泥和垃圾,我的手被不知什么尖锐的东西戳进去,顿时鲜血淋漓,至今尚留有疤痕,也算是刻出一道翠湖的纪念。经常进翠湖的时候是“文革”期间。由于学校停课,又不愿从众去&...
发布时间: 2017 - 09 - 30
浏览次数:1568
来源:《南方日报》2017年2月2日文/图 苏华 翻出一张旧照片,照片里有招帜挺、苏华、吴冠中、林丰俗、王晋元、王玉珏、尚涛、舒传曦、贾又福等。其中,吴冠中和王晋元已经离世了。这是1985年,广东美协在深圳搞的一次美术活动。活动邀请全国有名的画家来深圳,在一起聊聊自己的美术创作和全国的美术创作。因为集中了全国那么多的画家,很难得,因此,作为纪念,大家在一起还合作了几幅。1985年,在全国搞这类活动还是比较少,因此被邀请的名家都很踊跃参加。大家兴致很高,其中,有几个画家,给我的印象深刻。吴冠中 他在这群画家中年龄最大,是老前辈。合作画画时,他叫大家离开画纸,他拿起一瓶墨汁,打开瓶盖,喷出一条乌黑的墨水,以这条墨水作线来画画。他这种做法看得大家目瞪口呆。吴冠中喷完墨水后,又命人扛来一个梯子,他老人家以很快的速度爬到梯顶,从上往下,看构图。围观的画家,担心得要死,怕老人家摔下。这样画画,我们真是大开眼界了。吴冠中是以西画为基础,杀入中国画的。他的这些动作,应该是洋为中用吧?活动结束时,我和林墉去和他告别,并把我们的《林墉苏华访问巴基斯坦写生集》送给他,他看后说:“画得很好啊,想不到你们画得这样好啊!”旁边有人告诉他,林墉苏华他们是夫妻,吴冠中拍着脑门,做着一个滑稽的表情,说:“呵呵,在一起这么多天了,我怎么不知道呀?呵呵,我真...
发布时间: 2017 - 02 - 25
浏览次数:1365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