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自然·生态
来源:《今日头条》2022年9月28日广东,拥有五大地震带,广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震发生在汕头,震级达7.3级。近年来,地震的新闻和消息不绝于耳,让我们对地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地震,不仅仅自身破坏性惊人,而且还可能引发火山爆发、海啸、泥石流等其他的自然灾害,是国际公认的最严重和最可怕的自然灾害。1976年,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造成28万人遇难。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历史上造成遇难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虽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团结一心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唐山大地震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2008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数万人遇难或失踪。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发生的伤亡仅次于唐山大地震的大地震。中国历史上造成最重大伤亡的地震是陕西华州大地震,陕西华州大地震造成了83万人遇难。陕西华州大地震也被认为很可能是世界历史上造成伤亡最大的地震。公元1556年,明朝嘉靖年间,陕西华洲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约83万人遇难。华州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及周边一带,地震波震撼了大半个中国,方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刹那间,颠簸荡摇,声如雷鸣,地裂如画,或突成山阜,或陷作沟渠,无数建筑物,顷刻坍塌倾颓。睡梦中的人们毫无防备,83万人在大地的震颤中失去了生命,造成了世界地震灾害史上最大的灾难。据《明史·世宗本纪...
发布时间: 2022 - 09 - 30
浏览次数:9
来源:《凤凰新闻》2022年9月28日众所周知,除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太阳系中还有七大行星。在这八大行星中,木星可以说是“老大哥”,它的质量在八大行星中位居榜首,且与七个弟弟们拉开了庞大差距。而木星的恐怖就来自于它的庞大质量,木星有多恐怖?有科学家曾经说过,木星对于地球而言双重身份,它不仅是地球生命的守护者,在有些时候,它也是毁灭者。木星有多大?在703年前,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开启了一场漫长的海上旅行,历时1082天,麦哲伦船队环绕地球一周后回到了西班牙,从此解开了迷惑世人多年的谜团,证明了我们生存的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有多大呢?麦哲伦的航行告诉我们,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船队完成环球航行需要三年的时间。而尽管现在的科技水平进步巨大,一架飞机以900公里/小时的速度环绕赤道一周也需要大概44个小时。因此,对于人类而言,地球已经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存在了。可是,在木星面前,地球无论是体积还是质量都是不够看的。这是因为,木星的直径有142984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1.25倍,且体积差距更是巨大,木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值得一提的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土星的直径也有12.1万千米,但是土星的密度很小,只有0.687克/立方厘米,俨然是一个“虚胖子”。而反观木星,木星的密度达到了1.326克/立方厘米,是土星的两倍多,因此在质量上,木星远远超过了土星。这也就导致了成为地球守...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9
浏览次数:8
来源:《新京报》2022年9月29日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上颌与下巴),统称为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这一跃升具体发生在何时?又是如何发生的?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在重庆、贵州等地志留纪早期距今约4.4亿年的地层中发现“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填补了全球志留纪早期有颌类化石记录的空白,首次为有颌类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重庆生物群中的化石。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团队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对鱼类化石开展了详细研究,在有颌类最早期分化、重要器官和身体构型演化等重要科学问题的探索中取得新进展,刷新了传统认知。英国《自然》杂志于北京时间9月28日23时发表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集中报道了这批研究成果。化石缺失曾使“有颌类”起源成谜“颌”的出现,应运而生的是脊椎动物的“崛起”、没有颌,噬人鲨、恐龙都将无法捕食。人类的很多重要器官与身体构型都可追溯到有颌类演化之初。有颌类的起源与崛起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中最关键的跃升之一,然而,有颌类化石直到泥盆纪之初(4.19亿年前)才大量出现,而分子生物学资料证明,有颌类起源时间应早于奥陶纪晚期(约4.5亿年前)。因此,有颌类的早期演化存在一段至少绵延三千万年、横跨奥陶纪晚期和志留纪(约4.4亿年前-4.2亿年前)的巨大记录空...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9
浏览次数:8
来源:《凤凰新闻》2021年10月20日地球一直都在进行自转和公转,这是大多数人都已经认识到的事实,而整个太阳系和银河系也在同时进行运动。事实上放眼整个宇宙,我们都很难找到一个绝对不动的物质。有句话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就是说的人类就算在地球上不动,也能跟着地球本身的自转运动。而除了自转和公转,地球还在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影响,和太阳系一起以每秒630公里的速度在宇宙中飞奔。这个神秘的力量是什么?它要将地球带去哪里?运动?拿捏了物质的本质与运动,并且这些运动永远都不会停止。在整个宇宙中,不会存在绝对静止的物质。所以,相对的静止和绝对的运动才是世间万物的常态。在我们稳步行走在地面上的时候,地球正在带着所有物质一起完成自转。它的平均速度以24小时为大致周期,纬度不同的地方,速度也不同,越是靠经极点速度越慢,最大速度大约是465米每秒。同时,地球的自转沿着自转轴和太阳黄道面之间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大约是66.34度夹角。而在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时间就比自转长得多,一个周期大约是365天,但其速度却快了不少,最大速度约为30.29公里每秒,大约是自转速度的65倍。和地球一样,太阳系的其它星球也在围绕太阳转,而这个时候,这个太阳系还在围绕另一个主体运动。地球的运动速度往上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太阳系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几乎是所有星球都会具备的基本运动技能,除了八大行星的公转,太阳系整体也在运动...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7
浏览次数:13
来源:《凤凰新闻》2022年8月1日生物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奇妙和有趣的事物,那千奇百怪的外形、各具特色的生存策略,无一不令人着迷。在已知的生命形式中,有的很大,比如体长可达30余米的蓝鲸;有的又很小,比如细菌和病毒,它们小到我们用肉眼根本无法直接看到它们,如果按照体积来算,人类至少要比细菌大上百万亿倍,而病毒比细菌还要小,通常还不足细菌的百分之一。在已知的生命形式中,人类算是不大不小的,而我们有时也会幻想宇宙中存在着极为巨大的生物,而我们与它们相比,就如同人类与细菌一般。这种想法天马行空,但似乎又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毕竟宇宙太大了。那么在宇宙中某个未知的区域会否存在着比人类大上亿倍的生物呢?宇宙很大,仅可观测宇宙的半径就达到了465亿光年,所以从空间大小的角度来说,巨型生物的确有可能存在。不过,只考虑空间大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从宇宙的规律出发来思考这一问题。如果将人类的体型同比例放大一亿倍,那么这个生物的大小基本等同于一个气态行星的大小,比如土星、天王星或者海王星。如此巨大的生物要生活在哪里呢?在宇宙中四处游荡行不行?恐怕是不行。宇宙空旷而寒冷,已知的生命形式没有一种能够在太空中存活。也许你会想到水熊虫,的确,这种生物的生命力十分顽强。水熊虫可以耐受151℃到-272℃的极限温度环境,即便暴露在缺氧和高辐射太空环境下,也难以回归西天,但这一切都是有条件的。水熊虫在恶劣的环境下会脱...
发布时间: 2022 - 09 - 06
浏览次数:10
来源:科研圈2022年8月29日我们刚刚用完了今年所有的生态资源份额——换句话说,在 2022 年接下来的 4 个月里,全人类都进入了“欠费”状态。然而即使是那些为了减少生态足迹而发展的“可持续”技术,或许也背负着巨大的环境负担。30 多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最早的生命;几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与黑猩猩分道扬镳,走上了一条特殊的演化道路;1750 年左右,机器的轰鸣声伴随着工业革命响起;1971 年 12 月 29 日,人类第一次“透支”了地球全年可以更新的资源,迎来了第一个“地球生态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今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是 7 月 28 日。这意味着,从 2022 年 1 月 1 日到 7 月 28 日,我们用尽了地球一年内可以再生的所有生态资源。在接下来的 156 天里,人类粮食种植、木材生产、化石能源燃烧释放二氧化碳、建设基础设施的所有需求,都在“透支”地球积累的“生态存款”。连年“欠债”从 2006 年全球足迹网络(Global Footprint Network)正式提出“地球生态超载日”的概念以来,几乎每年的“超载日”都在不断提前——近年来唯一一次“超载日”大幅推迟是在 2020 年,受疫情影响,2020 年的“超载日”在 8 月 22 日,比 2019 年推迟了大约 3 个星期。然而在 2 年后,“超载日”又迅速回到了 7 月。在“全...
发布时间: 2022 - 08 - 31
浏览次数:4
104页次11/18首页上一页...  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