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1月7日文/凌志渊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口述、资深财经记者Andrew Tanzer撰写的《郭鹤年自传》(英文版新加坡Landmark出版,中文版香港商务出版),甫一面世,便引起全球媒体的关注,因为郭鹤年在自传中的「爆料」内容,涉及不少国家级和国际级的政经秘辛,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引起广泛的讨论。舆论为郭鹤年在世界政经领域的身份地位却愿意当一个「爆料者」而称奇,也为他在跨度近一个世纪历史中的详尽记忆而惊讶。《郭鹤年自传》是世界级富豪少有的自传,并不避讳写出自己的致富之道,透露商场竞争的激烈过程,也写出自己的心路历程。这位九十四岁的百亿富豪并不打算留下一本平平无奇、四平八稳如庭训一般的回忆录给子孙,而是写出他一生经历和思索得出的大量对政治、经济、经营等等见解,不但有成功心得,也包含失败、挫折乃至自己犯下的错误的教训,甚至是许多名人隐之而不及的家族私密。这位纵横四海的企业家,坦荡的作风与不畏权势后果的魄力,或许正是他一贯作风,也加倍增添了本书的可读性。郭鹤年一九二三年生在马来亚南端的新山,与新加坡一衣带水,父亲做小生意很快赚了不少钱但不会理财,他童年遇到大萧条和二次大战,家道中落。二十几岁时,他靠着在伦敦的食糖市场赚到第一桶金,随后在马来亚开设糖厂、面粉厂等等,发迹成为东南亚富豪,并且移居新加坡,后来又为了税务较低而移居香港。他比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甚至东南亚许多政经...
发布时间:
2018
-
07
-
28
浏览次数:307
来源:明报(2018年7月13日)编辑:孙志超慈善家田家炳去世,享年99岁,各界纷纷致哀,表达由衷敬意,原因不是他捐款金额举世无双,而是他以推动教育事业为己任,几乎捐尽所有家财,资助香港和内地近300所学校。“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田家炳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助学兴教,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自己则过着低调俭朴生活,卖屋助学、贷款捐校等佳话将永留历史。田家炳是一位了不起的香港人,但愿他的高风亮节,能启发更多新一代富豪积极行善,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卖屋助学贷款捐校 淡泊名利令人敬仰本港不少人热心公益慈善,为了教育事业捐款数以亿元计者,亦大不乏人。一些国际著名学府表示,部分捐献大户来自香港,有外国慈善组织甚至形容,香港是主要募捐地区之一,他们全球募捐一年所得总额,有一成是来自香港,比起在澳洲、加拿大等地募集到的捐款更多。在众多本港教育慈善有心人当中,田家炳肯定名列前茅。田家炳未满16岁便因为父亲逝世辍学从商,白手兴家成为化工界翘楚,被誉为“人造皮革大王”,对昔日香港工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然而他为教育所作的无私奉献,影响更为深远,远远盖过他在工商界的成就。过去10多年,不少著名国际巨富承诺“捐身家”,广受推崇传颂,其实早在1...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6
浏览次数:459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6月3日文/许知远王小波是迷人的异端和启蒙者,在戏谑语言中,跳跃着一个追逐智慧、自由的灵魂。她比想象的轻。几乎毫不费力,我抱起她扛在左肩上。暂刻犹豫之后,我把手轻搭在她的臀部上,而不是如小说中描绘——「右手扣住大腿」。除去我的羞怯,也因为她穿的是牛仔裤、不是紧身的傣家筒裙。姑娘是我在芒市机场的行李转盘旁碰到的。在人群中,你很难忽略她的马尾辫与挺拔身材,贴身的长裙与衬衫令她特别诱人,我想起了陈清扬。我克制了搭讪的欲望。走出有冷气机场后,即刻感到自己被热带的闷热与潮湿包裹,一种欲望开始发酵。陈清扬的印象变得更鲜明起来,她穿着白大褂,走过山间小路,任凭风肆无忌惮的掠过她的身体。借着车里昏暗的灯光,我忍不住翻阅起手上这本《黄金时代》,黄色封面、华夏出版社一九九四年版,定价十二点八元。在扉页上,王小波歪着头、双手插进裤兜。照片页旁还写着「文坛外高手——王小波力着问世」,字体颇为难看。该是一九九五年秋天,我在风入松见到这本书。书名缺乏吸引力,我也没听说过作者的名字,纯粹出于偶然,我拿起来翻阅,正看到王二说服陈清扬行伟大友谊一段,月光下的「小和尚」直直挺立的描述让我心跳加速。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包装精美的罗素的《幸福之路》,买下了它。我是个糟糕的小说读者,这本超过四百页的小说集,总停留在前五...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1
浏览次数:439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6月10日文/章海陵小说家赵树理凭借《小二黑结婚》走红。现实中,恶霸村长金旺打着革命旗号,杀害小二黑和夺走小芹,广大革命者与群众对这些败类绝不陌生。赵树理作品昭示国人反思制度改革的弯路,提出以“工具理性”规范权力者。今年二零一八是改革开放纪念年,真是一个特殊而重大的年份。四十年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严肃告别“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教条,快速融入国际社会,神州开始翻天覆地,人民发出“换了人间”的喜悦惊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有目共睹,但近年后劲不继、逆水行舟的态势也是不争的事实。但就在此刻,一个陶醉乡土文学的作家对“中国向何处去”显示了特别启示,他就是赵树理。作为一个作家,赵树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作用当然无法跟“目光远大、意志坚定”的改革派政治家比肩,何况作家早于一九七零年因文革迫害而去世。但是,赵树理当年的文学创作与思想探索对中国日后的改革大业,仍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昭示国人反思制度改革的弯路,更展望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赵树理是何许人?今天年轻一代中知晓者可能不多。他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难得而卓越的小说...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1
浏览次数:524
来源:《大赢家》2018年5月号文/欧忠尽管地下洞穴生物很少与人类直接接触,但是它们与人类的联繫密不可分。由于近年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为干扰,这些神秘的地下洞穴生物,已经逐渐陷入危机当中。洞螈是一种洞穴生物,它身上有多项纪录,包括长寿、绝食、屏吸。科学家60多年前建立实验室研究洞螈,希望解开洞螈长寿之谜,使我们更好预防人类衰老的机理。寿命可超过100岁洞螈身上有多项纪录:长寿纪录(寿命可超过100岁)、绝食纪录(可8年不进食)和屏吸纪录(可在没有氧气的件下存活3天)。奥地利医生和自然科学家约瑟夫·尼古拉·洛朗于1768年在他的家乡发现了这种被当地人称为「幼龙」的动物,但当时并不了解它的这些神奇特性。怀着一种美妙的预感,约瑟夫·尼古拉·洛朗为它起名为「普罗透斯」,这是希腊神话中一个年老又执拗的海神的名字只有当他被链条锁住或是怒气消散时,才会吐露出他的预言。这三个世纪以来,洞螈一直让科学家们着迷,却从不轻易吐露它的秘密。为了揭开洞螈身上的谜团,60年前在比利牛斯山的一个山洞里,有人建造起一个培育实验室。而直至今日,经过漫长岁月积累起来的相关信息才使人们得以深入了解它不同寻常的新陈代谢方式。洞螈生性谨慎,它原产亚得里亚海沿岸山区,生活在深邃岩洞内的水中。这种有尾物种(即成年阶段仍保留尾巴的两栖类动物,如娃...
发布时间:
2018
-
06
-
27
浏览次数:457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4月15日文/杨克林一九九零年六月,我从报刊上看到陈香梅女士说的一句话:「一个国家和民族致力于经济和科技的进步,还要使民族灵魂得从升华。」 我很受感动,就冒失地从上海给远在华盛顿的她写了一封信,想请她为我们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图志》写个序,当时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然而,她真的写了序回信了。她在序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版了很多有关这场战争的画册,但是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反映……昭示骨岳血渊所塑造的中国抗日战争,显现中华民族的浩气和尊严,并引起对民族和世界未来的更深刻的思索。」「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是今日当务之急,但千万不要忘记中国有血有肉的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这镜子给我们启示,也给我们往前的勇气。」最初见到陈香梅女士是一九九一年在华盛顿她的办公室内,她在桌上展开了美国空军援华志愿队(即飞虎队和后来的第十四航空队)与日军作战的许多照片和资料,并回顾自己在抗战中的经历和陈纳德的故事,还叫来了一位原飞虎队的美军中将和我们见面。她说,抗战爆发的时候,她还是个学生,但对当年逃亡的经历记忆犹新。当时为了躲避战乱,她们全家迁往香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香港沦陷,在母亲去世、父亲远在美国任职的情况下,她与姐妹们一起跟随流亡队伍长途跋涉数千里,经澳门、广州、桂林、重庆,辗转来到昆明。在逃亡期间,他们在...
发布时间:
2018
-
06
-
14
浏览次数: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