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学术·人生
来源:文学私秘       白桦去世之后,很多人称他为诗人。但是白桦的诗,如果仔细地读一下,实在不敢恭维。       写诗这种东西,就像文学家写字一样,是图一个眼前的热闹。出席一个活动,诗人朗诵一首诗,群情激奋,很易调动现场情绪,就如文学家现场写几个字,留一点痕,给人一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到八十年的时候,白桦还在写诗,这种诗已经严重悖离读者的审美情趣与脱胎换骨的新诗潮,意象的陈旧,构思的老套,语言的陈腐,都让白桦的诗乏善可陈,而这正是五六十年代的老诗人的共有通病。        笔者找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九八二年诗选》,里面收入了白桦的《雪山杜鹃》,我们不妨在此转录一下。       雪山杜鹃       ——过白马雪山所见       在一片凝固的惨白之间,       整个山谷都在燃烧;       寒风枉自激动地怒吼,    ...
发布时间: 2019 - 02 - 06
浏览次数:65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10月14日文/林友顺 印尼知名华商、「木材大王」黄双安病逝,享年八十七岁。他心系中华文化,推动中国与印尼关系不遗余力,希望消除种族歧视,追寻世界大同。 被世人赞颂为印尼「木材大王」的印尼知名华商黄双安于十月一日在美国病逝,享年八十七岁。他的夫人是台湾知名主持人白嘉莉;黄双安创立的材源帝集团是印尼第二大木业集团。 黄双安是早年中国移民在海外创业成功的典范,他在一九三一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闽清县,与许多早年中国移民一样,年仅六岁就随父母跨过南中国海下南洋,最后在印尼落地生根及发迹。他在年少时踏足许多人不愿涉足的林木业,从伐木工人做起,随后自己创业,最后缔造了材源帝集团。他虽然被誉为「印尼木材大王」,企业业务除了木材业,也包括渔业、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是个多元化的企业帝国。该集团在印尼拥有庞大的森林区,雇用八万多名员工,年产木材一百万立方米。集团在新加坡、泰国、日本、美国、法国、香港地区及非洲设有办事处和贸易机构,全球拥有七十多家子公司、九万多名员工。 黄双安与许多早年移民一样,身在海外情系中华,发迹后不忘家乡。中国改革开放后,黄双安是最早到中国投资的印尼企业家之一。他为人慷慨,成立多个教育基金,在印尼、中国等国多做慈善,出资建造多间医院、学校,甚至中国奥运水立方游泳池也有他的贡献。他热心中国及家乡福建公益事...
发布时间: 2019 - 02 - 02
浏览次数:58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10月14日文/毛峰       日本京都大学特别教授本庶佑和美国免疫学家艾利森斩获今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两人创立癌症治疗新方法,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攻击病变细胞。本庶佑的研究催生了新型抗癌药「OPDIVO」的诞生,已在多国使用。       全球热切期盼人类攻克癌症威胁生命的「抗癌药神」出现了,用人体免疫系统新方法抗击癌症也将给更多癌症患者带来新希望。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十月一日宣布,将二零一八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日本京都大学特别教授本庶佑,以表彰其对抗癌症免疫疗法上突破性重大贡献;同时获奖的还有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博士。本庶佑是继前年的大隅良典教授之后,第五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日本教授,也是第二十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       癌症是目前人类最难攻克的痼疾,每年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目前世界上对癌症的传统治疗方法基本只有三种,并混合使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抗癌药物。这些传统治疗法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难以彻底从遍布全身的细胞中杀灭癌细胞,因此呼唤新方法和「抗癌药神」成为全球期盼的医疗夙愿。       作为今年的两位生...
发布时间: 2019 - 01 - 31
浏览次数:93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10月7日文/童清峰 台湾作家陈若曦是两岸融合的开路先锋,她在两岸关系仍然敌对的一九六六年从美国投奔中国大陆。陈若曦身为台湾人,不仅怀抱对理想社会主义的憧憬,也有强烈的中华民族主义情怀。在中国大陆七年,历经文革浩劫,她以笔杆为武器,对文革的光怪陆离现象加以批判,但她并没有因此厌恶中国,刚好相反,她超越政治,和中国民间社会连接,怀抱中国梦,期盼两岸统一与中国富强。 中国大陆九月一日开放申领台胞居住证,同时采用等同大陆身份证的十八位号码,加上之前「惠台三十一条措施」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让台湾民众享受等同大陆国民的待遇,其最终目的则是为推动「两岸融合」,让两岸生活实质统一。 事实上,两岸融合的开路先锋是台湾作家陈若曦。她在一九六六年从美国投奔中国大陆,当时两岸关系仍然非常紧张,互相丑化,但陈若曦身为台湾人,不仅怀抱对社会主义的憧憬,也有强烈的中华民族主义情怀。这位出生于一九三八年的文学青年,毕业于北一女、台湾大学外文系,她解释她为何要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硕士毕业后「奔赴祖国」时说:「我们这一代台湾人,生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民族意识特别强烈,感叹中国百年积弱才备受外侮,知识分子当以天下为己任,且先天下之忧而忧,学成报效国家是理所当然之事。」 陈若曦在中国大陆七年,历经文革浩劫,她以笔杆为武器...
发布时间: 2019 - 01 - 26
浏览次数:76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10月7日文/袁玮婧 香港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黄庆云病逝,享年九十八岁,直至去世前仍笔耕不辍。她认为儿童文学创作要注重美,好的作品要让儿童奋发上进。 美丽的东西永远不会老,美丽的故事也永远不会消逝。九月二十日,香港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黄庆云于香港玛嘉烈医院病逝,享年九十八岁。她在读者心中永远是不老的「云姐姐」,她书写的美丽童话也永远不会消逝,永远和孩子们在一起。 黄庆云是和张爱玲同一时期在香港大学寄读的大学生。一九三七年,才十七岁的黄庆云来到香港。正值抗战的时期,小童群益会刚刚在香港创办,收容救济很多从澳门流浪到香港的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很可能都被日军的炸弹炸死了,他们流浪香港街头,有的卖报纸,有的替人家擦皮鞋,吃不饱穿不暖。黄庆云就每个星期天去小童群益会做义工,给这些孩子讲故事。 那时候香港甚至全中国都没有什么儿童文学,都是讲外国童话。当时香港大学专门从欧洲把许地山教授请回来,他翻译了很多印度的童话、民间神话故事。黄庆云的女儿周蜜蜜回忆到,黄庆云很喜欢这些故事,就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一直讲到没有故事可讲了,她就想,不如自己去写吧,「想不到一写就一发不可收拾,为少年儿童终生笔耕不辍」。就这样,黄庆云从此与儿童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在香港寄读一年后,黄庆云又回到广州中山大学就读,一九三九年毕业后,...
发布时间: 2019 - 01 - 23
浏览次数:99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10月7日文/黄宇翔       光纤之父高锟逝世,享年八十四岁。他毕生活出了「真善美」的精神,以光纤发明广为人知,却放弃专利权,使世人可以自由使用。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期间,宽容治校。       九月二十三日,香港唯一曾获诺贝尔奖的高锟教授逝世,享年八十四岁。高锟以物理学、工学研究知名,尤其以光纤的发明广为人知,及后放弃专利权,使世人可以自由使用该科技,对讯息自由、互联网建立作出卓著贡献。此外,高锟对香港生物科技院、香港科学园的创立影响深远,林文杰教授誉之为「香港科技之父」、「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其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期间,以性格冲和、建立宽容氛围为师生所称道。        高锟原籍上海,于法租界成长,书香世代,祖父为清末民初著名南社文人高燮(字吹万),家族于国共内战后期移居台湾,及后再移居香港,是典型的香港移民家庭。高锟在香港接受中学教育,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取得本科及博士学位,科研成就之外,他心系香港科技发展,因此于七十年代参与香港中文大学电机工程及讯息工程系的创立,又参与香港生物科技院的创立,成为董事局主席,对香港科技发展贡献良多,前香港生物科技院院长林文杰就曾长期与高锟合作,当时常与高锟打网球,形容高锟「从来不动怒」,...
发布时间: 2019 - 01 - 19
浏览次数:99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